唐藝昕在新劇《今生也是第一次》裡飾演的角色陳蘭青,患上產後憂鬱後,整個人呈現出來的狀態——無助、脆弱,讓人非常心疼。但家裡的人卻幾乎全部都在苛責她,而非體卹她,讓人非常心酸。
圖源網路
其實,正如劇中飾演的角色一樣,現實生活中同樣有很多產後憂鬱的媽媽不被重視。 對於婚姻與生育,更多時候呈現出來的都是美好的部分。卻很少人去展現一個女孩準備成為母親前,需要面臨的困難和挑戰。
生育過程中,媽媽們要面對許多痛苦。 如果是自然產,可能面臨側切,縫針;如果是剖腹產,麻醉過後的刀口疼痛,讓人無法起身,無法用力,無法入睡。
生育後,媽媽們還要面對身體上的改變,例如逐漸長出來的妊娠紋,骨骼被壓迫、腹直肌分離、骨盆底肌受損、漏尿,甚至無法入睡。
除了身體疼痛之外,媽媽們還需要隨時餵奶,通常是兩小時一次。這段期間孩子還會因尿了,拉了,困了,痛了等原因不停哭鬧。
月子裡如果請了月嫂,可以減少家庭中百分之八十的矛盾,但這種疼痛和無法入睡的痛苦,無人可以替代。
無法擁有自己的時間是媽媽的常態──不可能離開孩子超過三十分鐘,上廁所都可能需要抱著孩子,因為孩子清醒的時候,大多時候都在找媽媽。
而且,家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育兒方法,每個人似乎都比當媽的懂得多,還都可以隨意指責。
上述這些情況這些都有可能導致產後憂鬱,而患有產後憂鬱症的患者或許看起來與常人無異——她也許會讓自己看起來很光鮮,透過對外表做修飾來轉移她內心的痛苦。
因此家人一定要及時重視孕婦的情緒,並加以關懷與體諒。
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理解、認同、陪伴。 家人發現產婦心情不好,要表示理解,認同她們的感受,避免出此案指責教育的情況。當產婦有悲觀厭世情緒時要安排持續陪伴。
其次,如果她情緒不好,就要順著她。有的產婦容易哭泣,對家人和照顧者比較苛刻,甚至發脾氣,這些可能是憂鬱的表現,但也是產婦調節情緒的方式,避免動輒勸阻。
不要把她看成弱者,而要相信自己有能力順利應對產後憂鬱,多在細節上予以鼓勵和肯定,讓她們增強信心和能力度過這段特殊時期。
最後,適時求助其他有經驗的人士。 照顧產婦對許多人而言都是陌生的事情,照顧產後憂鬱的女性更是挑戰性很大的工作。
家屬和醫護人員要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家屬本身也需要心理支持,可以適時尋求外援。主動向其他家人和社會支持(如專業人員)請求協助, 減輕無助、無能和自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