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世人對他的評價極高:
說他身材偉岸,英俊挺拔,按現在話說就是妥妥的大帥哥,而且文武全才,是那種典型的文能安邦,武能定國的絕世奇才。
網友說:
他帥氣,但是低調內斂;他謙虛,但受萬人仰慕;他可以把神賜給人類的文筆運用得出神入化,可以開創出堪稱”蘇辛詞派”的文學藝術。他究竟是文曲星下凡,還是戰神的附體,沒人知道。但可以肯定,後世人對他的敬仰猶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又如黃河氾濫,一發而不可收拾。
網友又說:你以為過了1000多年就忘記你了嗎,沒用的。你是那樣拉風的男人,就像黑暗中的螢火蟲,亮的那樣鮮明,那樣出眾。你那憂鬱的眼神,唏噓的胡茬,神乎其技的文筆和功夫 ,還有那一身腱子肌肉,深深的迷住了千萬的後世兒女...
網友也說:
沒錯,他就是美貌與智慧並重,英雄與俠義的化身,保衛半壁河山,風靡後世千年,開創詩壇巔峰,超級無敵英俊瀟灑,玉樹臨風風度翩翩,能文善武的:南宋第一硬核猛人:辛棄疾(號:稼軒)。
在女生眼中:
農作物軒哥柔情似水,帥的掉渣,文采斐然,才華卓越不輸李白、杜甫,引領中國詞壇開宗立派,武力值不輸關二爺,擁有「兩把西瓜刀一路從南天門砍到蓬萊東路」的絕對實力。
他曾寫下“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詩句,惹的人小心臟“突突”直跳,引得無數女生競尖叫、吶喊,甚至暈倒休克,妥妥的當代超級才子巨星、網紅大咖、流量王者。
在男生心中:
農作物軒哥就是百年難遇絕世高手、英雄大俠。沙場點兵間意氣風發,劍拔弩張破陣殺敵,農作物軒哥是22歲就能以50人對陣5萬人,夜闖敵軍大營手擒叛徒的少年將軍。農作物軒哥身高八尺勇猛威武,手持破膽亮銀刀,足胯純種長白山吊睛白額馬,身披素甲,刀鋒所指,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 .
下面,小編和你一起走進南宋第一硬核戰地猛人、帥哥、文豪、將軍-辛棄疾(農作物軒哥)不一樣的傳奇一生...
01
二十二歲一戰封神
(狠人才露尖尖角)
神獸轉世 嫉惡如仇
西元1140年,在徹底淪為金人的領地山東濟南,一聲巨響,辛棄疾出生了。第二年,南宋朝廷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抗金英雄岳飛,與金國簽訂了屈辱的"紹興和約"。
辛棄疾雖為宋國人,卻自幼生長在敵佔區中,親眼目睹同胞們是如何在金人的統治下屈辱的生活,金人不但搶走小姐姐,擄走牛羊,燒掉房屋,毆打拄著拐杖的老人,腳踢小朋友,連旺財也不放過,打死吃了香肉...
辛棄疾的爺爺辛贊是金國亳州諦縣令,卻時刻不忘自己曾是大宋子民,經常給小辛灌輸抗金復宋的思想,老辛雖然表面上為金國效力,背地裡卻經常帶小農作物軒刺探軍情。辛贊兩次帶辛棄疾進入金國首都燕京(今北京市),打探金國的內部矛盾,獲取金國軍隊戰略佈署,勘察燕京的山川地形,以備將來宋軍反攻之用。
爺爺常指著遠方山河說:「軒娃子啊,這些原本都是我們南宋的地盤,長大後別忘了攮死這些可惡的金國老六們,還我大宋河山的一統哈!
稼軒哥從小就立下了報效朝廷、恢復失地的理想,日日鑽研兵法,勤練武術,苦讀文書,從不撩妹子,喝花酒,搞娛樂,就連翠花送來的煎餅,也只吃不表態。只能說,稼軒哥真是天命所歸百年難遇的武學將才。
長大後的辛棄疾完全是個超級無敵的猛男壯漢,據史書記載農作物軒:「膚碩體胖,目光有棱,紅頰青眼,健壯如虎」。 簡直猛滴一批,據說農作物軒哥8歲殺雞,12歲殺人,16歲一拳能打死一頭耕牛,18歲上山攆野豬,把野豬都給累死了,就是當時活脫脫的「戰神超人」。擱現在,就是燕雙鷹來了,也會被錘到左手六,右手七,左腳劃圈,右腳踢。
才14歲,他就打著「進京趕考」的幌子,開始進燕山勘察金國地形,
到17歲,他又來到燕山,這次他著手畫地形圖,為日後大戰做準備。
直到1161年秋,金主完顏亮這犢子又開始找茬,率領六十萬大軍南侵,宋金狼煙再起。為籌集軍事物資,金國強徵男丁,暴斂財富,引起民怨沸騰。各地方趁機揭竿起義。 21歲的辛棄疾覺得時機已到,便拉上自己平時招募的2000多個小弟,在濟南南部山區舉起造反大旗,隨後投奔了山東境內規模最大的一支起義軍大哥:耿京。
那時的辛棄疾,沒有正統的軍籍和編制,成日帶著一群小弟“東搞西搞”,更像個"古惑仔頭頭”。但是,辛棄疾是個具有智慧頭腦的頭目,不僅會對手下呼來喝去,而是擁有自己策略想法的領導和霸氣外露的「頭頭」。 為了保存提升實力,辛棄疾帶領個小弟們勤練武功、刀法、射箭,對陣演練,每天搞體能訓練,把小弟們個個訓練的功夫了得,很快便成為義軍中的實力派大佬。
跟辛棄疾一起投奔過來的,還有他的拜把子兄弟花和尚:義端。這貨是個姦詐的小人,他嫌自己在營裡沒權沒地位,也沒人鳥他,竟然盜走了帥印,打算去金軍大營換取幾個小姐姐和優秀叛徒的榮譽稱號。辛棄疾自知交友不慎,氣的咬牙切齒,當即向耿京立下軍令狀,追回帥印,發誓要攮死這個叛徒。他帶了一小隊人馬,埋伏在前往金營的必經之路上。
天快亮的時候,義端果真騎馬來到,辛棄疾一個箭步竄出來,將義端砍下馬來。義端跪在地上求饒:"我知道您是神獸轉世的猛男,看在兄弟的情分上,別殺我,小姐姐全給你,銀子也給你...你忘了,前天我還請你吃煎餅,是夾了雞腿的...」辛棄疾惡如仇,看著他這副嘴臉,鄙視的不行,搜出大印後手起刀落,直接幫他做了頭部軀體分離手術。
(猛滴一批直接封神)
夜闖五萬敵營擒叛徒
西元1162年,辛棄疾作為義軍的扛把子代表,奉命南下與朝廷聯絡,他這一走,軍營卻出了大事。一個叫張安國的叛徒殺了義軍的扛把子大哥耿京,投奔了金人,並以此封了正處級的大官,領了賞。這個消息傳到了完成任務正在返程中辛棄疾的耳中,氣得辛棄疾大聲疾呼:“信球,靠恁娘,拿命來”,快馬加鞭趕回了山東。
辛棄疾提前分析了地勢位置,策劃好路線,採取快入快出絕不戀戰的突襲策略,夜晚時分,他帶著50個勇士騎著戰馬,猶如疾風衝進了5萬兵馬的金軍大營。 當時張安國正在金軍大營娛樂中心的VIP包間,品飲著特供地瓜燒,享用著宮廷大保健服務,突然闖入一夥人,喝的暈暈乎乎張安國以為是同事來臨,醉惺惺的說: 「兄弟,裡面有攢勁滴節目,得加錢...」話沒說完,就被辛棄疾五花大綁提在馬上一溜煙跑出大營。
張安國的小弟們一看也追出大營,辛棄疾立即抓住機會回頭策反: “信球,誰敢上前,我一刀攮過去立馬把你弄翻,南宋將出師攻打金國,爾等應當振臂相擁才是,而不是屈身金國。"這些人本來就是耿京麾下的義軍,迫於張安國的壓力投靠金國,現在張安國已經被抓,群龍無首,又感於辛棄疾的勇猛忠義,就紛紛聚集起來,跟隨辛棄疾加入了他的隊伍。然後辛棄疾將叛徒張安國押回朝廷正法。
這不是杜撰的故事,而是真實的歷史事件。 史書記載: 「赤手領五十騎,縛取於五萬眾中,如挾狡兔。束馬銜枚,間關西走淮,至通晝夜不粒食。壯聲英概,懦士為之興起,聖天子一見三嘆息。
02
不是被調任就是
在被調任的路上
一戰成名,連皇帝都誇他是“少年英雄”,牛逼卡拉斯的大宋第一猛人。自然而然,朝廷也趁機收納人才,於是,歸朝廷的辛棄疾進入了正式編制,開始了苦逼的公務員生涯。
然而,宋高宗並沒有照他所承諾的封賞辛棄疾,只是將他任命為從八品的江陰軍僉判,協助長官處理政務及文書案牘,相當於現在市委政府秘書處的副秘書長。 又把他帶來的南歸義軍編入南宋軍隊,事實上解除了他的軍權。 辛棄疾對南宋的政治生態並不了解,日日觀察著朝中局勢,可怎麼也盼不到自己被起用的那天。唯一能讓他感到欣慰的是,他認識了一生的好基友陳亮。
五十騎夜闖五萬大營活捉張歘歘的傳說,讓金兵聽到他的名字,都會被嚇的腿肚子抽筋竄稀不止。因為他不僅驍勇善戰,更是一個體壯如虎的猛男,光是和他對視,就需要極大的勇氣。 好友陳亮說他"眼光有梭,足以照映一世之豪。背胛有負,足以荷載四國之重。" 史書記載他“目光有稜,紅頰青眼...",{/ b}用現在的話說,就是虎背熊腰,健壯得如同一隻猛獸,兇起來目光就像刀扎一樣,只需一眼,就能把你看出內傷來。
辛棄疾滿腔熱忱,想為祖國收復失地,便情真真,意切切的上書了一封又一封的文件報告,《美芹十論》、《九議》....但都石沉大海。當時的皇宮貴族,朝臣官員全都沉迷於暫時的安樂,得過且過,怎麼也不願意主戰伐金。
最關鍵的是,在他們眼裡,辛棄疾是「歸正人''(從金國歸附而來的宋人),並不是完完全全的自己人,而且戰鬥力爆表能文能武,萬一造反朝廷沒人能壓得住,必需得防著,所以,絕不能讓他帶兵。
思來想去,還是派他去地方當父母官比較穩妥,維持社會治安,整頓民生就好。卻沒想到,辛棄疾一雙攮死人的猛人之手去整治城鎮,也照樣有勇有謀,完成得十分出色。
被調去戰火塗炭的滁州當領導,本來是個窮地方,他只用了短短半年,就盤活了當地的經濟,讓當地百姓開了夜市,吃上了燒烤,單身狗們也約上了小姐姐,日子開始蒸蒸日上。
被調到江西剿匪,這個換了好幾波人都搞不定的麻煩事,他僅用了三個月就辦妥了,哪些土匪響馬們一聽到是農作物軒哥來了,立刻下山投降求饒。被調到湖南,他更是創立了“飛虎軍”,“雄鎮一方,為江上諸軍之冠”,是長江邊境裡最勇猛的一支軍隊, 就連金兵聽了都嚇得小便失禁,主軍退避三舍。就辛棄疾這三個字的名號,就能很好地保護著屬地的百姓子民。
不得不說,辛棄疾真是個全能複合型人才。所以,南宋政府當然想物盡其用,哪個地方問題有麻煩,就把辛棄疾調到哪裡去。
根據統計,他竟然頻繁調任了近40次,每一任官職短則幾個月,最長也不過兩年。 就在這“不是被調任,就是在被調任的路上”,歲月一點一點地流逝,農作物軒哥也在慢慢變老。這群老六使勁的折騰辛棄疾,但是,農作物軒哥也從不氣餒,只要有事做為國家效力,他願意被調來調去!
03
把欄桿都拍遍
也沒人懂他
了解宋代歷史的人都知道,在宋代開國之初,就有士大夫與皇家治國的祖訓,揚文抑武是宋代的治國策略,文臣們經常壓制武將,甚至整死武將的歷史事件層出不窮,號稱北宋第一將的狄青,就是被當時的文臣集團整死,南宋的岳飛也是被秦檜黨羽陷害整死,同樣作為戰功卓著的猛人辛棄疾也不例外。但是,想要整死我農作物軒哥,是沒那麼容易的事。
即使被不斷調任,做著與行兵打仗毫無關係的工作,辛棄疾也從未停止表達自己願意為國上陣殺敵,收復失土的強烈願望。
可惜還是沒人理自己。悲憤交加下,他寫了一首又一首「恨鐵不成鋼」的詩。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
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游子。
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
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
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
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辛棄疾一腔熱忱,滿腹悲憤,但是不被南宋當權者理解,所以他接著寫道:“無人會,登臨意”,慨嘆自己空有恢復中原的抱負,而南宋統治集團中沒有人是他的知音。好想帶兵出征啊,看著遠方金人的方向,越看越心急,急到各種拍欄桿,可是把欄桿拍遍了,還是沒人懂我。
壯歲旌旗擁萬夫,錦簷突騎渡江初。
燕兵夜妮銀胡緑,漢箭朝飛金僕姑。
追往事,嘆今吾,春風不染白髭鬚。
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鶺鳩天•有客慨然談功名因追念少年時事戲作》
總想起年輕時對抗金人的激情歲月,真是感慨千萬。
但這種諷刺朝廷「苟又偷安」的詩詞寫多了,辛棄疾自然而然成了很多人的眼中釘。西元1181年,41歲的辛棄疾再一次被彈劾罷官了,這一罷,就罷了他10年,後來雖然又任命了他幾回,但都逃不過被彈劾罷官的命運......
殺人不見血是官場的特性,以產軒哥的尿性,攮死這些在背後搞鬼的文臣鳥人易如反掌,但是在當下,國家和朝廷需要大量的人來治理維繫,農作物軒哥顧全大局放下了個人恩怨。
在官場浮沉這麼多年,他早明白自己的作風,思想是不被接受的,也做好了歸隱的準備,便建了房子,給自己取名"農作物軒居士",他思念著翠花,赤腳素衣,看著黃昏的晚霞,品著自釀的紅薯燒,呼喊著旺財,喃喃自語,暈乎乎的過上了所謂的悠閒安逸的閒居生活...{/ b}
04
一代文豪 詞宗立派
稼軒哥是一個被打仗耽誤了的一代文豪。
看他寫多了熱血豪放、憂國憂民的戰地詞作,沒想到他還能寫田園風光、民俗人情、日常生活、讀書感受.....啥題材都能寫。
你能想得到「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這種傲嬌清麗的婉約詩作,竟是出自猛男辛棄疾之手嗎?
得空時,還愛曬曬鄉下人家的悠閒生活,不知是誰家的小屁孩偷懶不幹活,躺在溪邊的草叢裡剝蓮蓬。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清平樂•村居》
昨晚喝醉了,他醉倒在松樹旁,突然樹枝一動,還以為它是想來扶自己,連忙用手一推說:“去!”
怎麼覺得農作物軒哥憨憨的,這麼可愛呢 .....
醉裡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功夫。
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
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
隻疑鬆脫要來扶,以手推鬆曰去。
《西江月·遣興》
西風起了,山園裡的果實成熟了。哎呀,有一群嘴饞貪吃的小孩子,正握著長長的竹竿,偷偷地撲打樹上的梨和棗。他就躲在暗處偷偷地看,好有意思。
連雲松竹。萬事從今足。
拄杖東家分社肉。白酒床頭初熟。
西風梨棗山園。兒童偷把長竿。
莫遣旁人驚去,老夫靜處閒看。
《清平樂•檢校山園書所見》
但就算歸隱田園,他也從未放下對家國的牽掛,還是好想幫君主完成收復國家失地的大業。連夢裡都是自己在外禦敵的樣子,好想可惜一覺醒來,發現多年過去,自己已經是白髮入了。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
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
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
05
英雄落幕 悲傷離世
當他47歲時,宋高宗駕崩,北伐看似有望時,他立馬約上了好友朱熹、陳亮,一起商討光復大計。 年紀大了又如何?多年來我一直健壯如牛,堅持著體能訓練,研習稼軒刀法,現在叫我上戰場,我照樣能攮死那些金賊...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不}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這就是辛棄疾,無論現實多麼不堪,他依舊對理想堅定如一,願為國家九死不悔。
眼看等了半生的夢終於能實現,可惜,陳亮去世了;又幾年,朱熹也去世了。為數不多的,和自己有共同抱負的好友相繼離開了,難以想像他會有多絕望。
直到西元1203年,63歲的辛棄疾突然接到宮廷的任命,要他帶兵北伐。聽到消息的他,瞬間怒目圓瞪,容光煥發,想著終於能圓夢了。卻沒想到,這次任命,他只是個擺設,朝廷只是想用來他的名聲來嚇唬金人,所以他的建議統統被否決了。
他說:“南宋幾十年都沒為北伐做過準備,如今貿然出兵就是找死,還是先花個幾年擴充國力要緊。”結果當權者求勝心切,非要出兵,落了個慘敗下場。
西元1207年,金軍勢如破竹,兵臨城下之際,皇帝終於急了,想到辛棄疾,馬上召他回朝出兵。但已68歲的他,早已積鬱成疾,病重在床,臨終之際,還在用最後一口氣喊著:"殺賊!殺賊!"同年九月初十(10月3日),辛棄疾帶著憂憤的心情和愛國之心離開人世,享年六十八歲。
朝廷聞訊後,賜對衣、金帶,命其以守龍圖閣待制致仕,特贈四官。紹定六年(西元1233年),追贈光祿大夫。德祐元年(西元1275年),經謝枋得申請,宋恭帝追贈辛棄疾為少師,諡號「忠敏」。
也不知是幸還是不幸,正因為他的懷才不遇,才給後人留下無數傳世佳作。詩派從豪放到婉約,風格從戰場到田園,他全都信手拈來 .....
但如果可選,小編還是更希望在南宋的疆場上,能看到一勇猛的熱血男兒,素甲銀槍,大手揮落間,成全他等了一生的英雄夢。
讀著稼軒的詩詞
總是能讓真正的
男兒熱血澎湃
慷慨落淚
06
後人評量 一代詞宗
辛棄疾向來與蘇遼並稱,王國維的《人間詞話》稱:東坡之詞曠,農作物軒之詞豪。他確立並發展了蘇遼所開創的“豪放”一派,人稱“蘇辛”,同時他也是南宋詞壇上與姜夔並舉的一代詞宗。可以說是宋詞的傑出代表,一代大家。
王兆鵬的《唐宋詞史論》認為在兩宋詞史上,辛棄疾的作品數量最多,一生所作詩詞808首,詞傳世628闕(首)成就、地位也最高(就詞這一文體而言)。 就內容境界、表現方法和語言的豐富性、深刻性、創造性和開拓性而言,辛詞都可以說是空前絕後的。他獨創出“稼軒體”,確立了蘇軾所開端的豪放一派,影響深遠。
《四庫全書總目》卷一九八《農作物軒詞摘要》說:「其詞慷慨縱橫,有不可一世至概,於倚聲家為變調,而異軍特起,能於剪紅刻翠之外,屹然別立一宗。迄今不廢。南宋諸公,無不傳其衣缽。
我們現在都知道詞分豪放婉約兩派,沒有辛棄疾的大力創作,豪放詞的創作後世雖然還是會出現,但絕不會形成與詞壇正宗的婉約派形成雙峰並對峙的局面。 辛棄疾不愧是一代詞宗,其詞也不愧是宋詞的傑出代表!
陸游評價其:大材小用古所嘆,管仲蕭何實流亞。
劉宰評價其:命世大才,濟時遠略。 挺特中流之研柱,清明寒露之玉壺。十載倦遊,欣賞帶湖之風月;一麾出鎮,迥臨越巒之煙霞。上方為克復神州之圖,公雅有誓清中原之志。
劉辰翁評價其:自辛作軒前,用一語如此者,必且掩口。及作物軒,橫豎爛熳,乃如禪宗棒喝,頭頭皆是:又如悲笳萬鼓,平生不平事井厄酒,但覺賓主酣暢,談不暇顧。詞至此亦足矣。
脫脫評價其:古之君子,出處不齊,同歸於是而已。辛棄疾知大義而歸宋。
白壽彝評價其:辛棄疾一生以恢復為志,以功業自許,可是命運多舛,備受排擠,壯志難酬。然而,他恢復中原的愛國信念始終沒有動搖,而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切、憂慮,全部寄寓於詞作之中。
謝枋得評價其:以此比來,忠義第一人,生不得行其志,沒無一人明其心。 全軀保要子之臣,乘時抵瞞之翠,乃苟富貴者,資天下之疑,此朝廷一大過,天地間一大冤,志士仁人所深悲至痛也。公精忠大義,不在張忠獻、岳武穆下。一少年書生,不忘本朝,痛二聖之不歸,閱八陵之不把,哀中原子民之不行王化,結豪傑,志斬虜酸,挈中原還君父,公之志亦大矣。耿京死,公家比者無位,猶能擒張安國,歸之京師,有人心天理者,聞此事莫不流涕。使公生於藝祖、太宗時,必句日取率相。入仕五十年,在朝不過老從官,在外不過江南一連帥。公沒,西北忠義始絕望,大歸必不復,大恥必不雪,國勢遠在東晉下。五十年為宰相者,皆不明君臣之大義,無責焉耳。
濟南市歷城區,辛棄疾的紀念館,有“一代詞宗”、“義膽忠魂”等展室。
江西上饒的鉛山縣,辛棄疾故居墓葬,郭沫若撰併書之挽聯: “鐵板銅琶,繼東坡高唱大江東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隨鴻雁南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