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歌手·當打之年》上的表現,讓觀眾發現了華晨宇原來是一位「寶藏歌手」。而在此之前,他卻鮮有獲得一致好評的出圈歌曲。
華晨宇歌曲的流傳度不高,與他不重視歌詞創作也有很大的關係。
當初上快男首秀時就唱《無字歌》,後來他自己創作的歌曲一般也是只負責作曲和編曲,歌詞的部分則由他人代勞。
對國內的唱作人來說,「歌以詠志」是很重要的音樂傳統。
高曉松曾經在《曉說》節目中提出過一個「漢人無音樂」的觀點,他認為大家對詞的重視程度和創作能力遠高於曲。
「漢人對文字的駕馭能力很強,七步能成詩,即興能把詞填進去,說明我們作詞的能力是作曲能力的一萬倍,能寫出一萬首漂亮的詞,才能寫出一個好聽點的曲子,而且曲子還失傳了。
高曉松甚至說乾脆別作曲了,讓林夕、方文山這些大牛的作詞人直接找旋律填詞得了。
回想起華晨宇參加的那一屆快男,最火辣的是左立翻唱的那首《董小姐》。
不管旋律簡不簡單,和弦單不單調,只憑一句「愛上一匹野馬,可我的家裡沒有草原」就能吸粉無數。
華晨宇對此是不屑的,從小學習古典音樂打底,武漢音樂學院的科班出身,讓華晨宇對於音樂有著驕傲而執拗的堅持。
在《明日之子》擔任星推官時,毛不易唱完了一首《消愁》,薛之謙如獲至寶地捧著毛不易的歌詞文本,激動到顫抖。
而華晨宇則直斥,「我對你是沒有期待的,你的曲子在我這裡沒有過一次關」。
華晨宇推崇歐美曲風,他認為歐美是在為音樂做減法,而國內喜歡為音樂做加法。
他創作的《寒鴉少年》,在4個簡單和弦的基礎之上不斷變化,形成了歌曲的豐富意境,有專業樂評人認為,這對國內的音樂人來說幾乎無人能夠做到。
雖然華晨宇一直我行我素地說“只給自己寫歌”,但是在《明日之子》中他又寄語毛不易,“希望你真正可以為華語樂壇的發展做出貢獻”。
也許在潛意識中,華晨宇一直肩負著改寫華語音樂的使命感。
有人問,“如果你的音樂不被市場接受怎麼辦?”
華晨宇回答說:“我覺得不要跟隨市場,放棄自己喜歡的東西,為什麼我不能直接去引領市場呢?”
也許這次的《歌手·當打之年》,就是讓華晨宇叫醒大眾耳朵的一個契機。
不管音樂多麼小眾,都不能否認華晨宇是一個大眾偶像,而他使變得大眾的,除了“快男冠軍”的這個頭銜之外,還有他在節目和採訪之中所展露出的獨特個性。
2014年參加旅遊真人秀《花兒與少年》時,觀眾見識到了華晨宇的「火星人」性格。
習慣性走丟,經常性放空,直接拒絕和別人一個房間睡覺,第一次見到大海要嚐嚐海水是不是鹹的…
有人將這種不諳人情世故的行為稱為“巨嬰體質”,而華晨宇則說,“你不覺得'巨嬰'這個詞很酷嗎?我希望五六十歲的時候還有人這麼說我。
他希望自己能夠一直活得像個孩子,“大家都說我很奇怪,其實不是我變了,而是所有人都變了,而我沒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