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香港富豪李嘉誠,自然是無人不知道。可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香港還有一個李家誠。如果說李家誠就是一個普通人,那也沒什麼,可是他偏偏是香港第二富豪李兆基的小兒子。
李兆基有兩個兒子,一個就是大兒子李家傑,另外一個就是小兒子李家誠了。李兆基是跟李嘉誠齊名多年的富豪,可是自1996年之後,香港首富一直是李嘉誠。 1995年跟1996年李兆基當了兩次的香港首富,之後他再也沒有機會當香港首富了,一直是被李嘉誠壓著。
於是坊間有個傳聞,李兆基一直鬥不過李嘉誠,於是為了對付李嘉誠,就給兒子取名為李家誠。這個事情傳得是有鼻子有眼睛,那麼事實真相是什麼呢?
其實這個事情根本不是大家想像那樣。李兆基跟李嘉誠雖然在生意上有些競爭,但是兩個人是私交非常好的朋友。香港四大富豪之間有競爭也有合作,而且大家都是心心相惜的好朋友。
李家誠出生於1971年,那一年李嘉誠的長江集團還沒上市。那時候李嘉誠也不是香港的頂級富豪。那時候實力比李嘉誠強大的富豪非常多。
李兆基那時候是跟郭得勝一起合作,一起在經營新鴻基。所以說那時候李兆基跟李嘉誠談不上對手。當時華人富豪最大的障礙,不是之間的競爭,而是華商跟英商之間的鬥爭。
因為香港遠東證券行的出現,大批的香港華人公司獲得了上市的機會。 1972年郭得勝跟李兆基一起經營的新鴻基成功上市,同年李嘉誠的長江集團也成功上市。另外還有鄭裕彤的新世界跟胡應湘的合和實業等,於是這幾家公司一起被譽為華資地產五虎。
但到這個時候,李兆基跟李嘉誠還談不上的對手,那時候大家其實是好朋友,常常在一起合作。所以說李家誠出生於1971年,那時李嘉誠跟李兆基還談不上是對手。
李兆基不可能如此為兒子取名來對付李嘉誠。事實上李兆基跟李嘉誠競爭很少,更多是合作。他們之間曾經為了美麗華酒店而鬥了起來,可是這個事情更多是商業上的競爭,而不是針對誰。
另外他們之間也曾經一起合作開發了沙田第一城,在內地一起合作投資了中國大酒店等。另外他們也曾經一起在加拿大開發了萬博豪園的計畫。
別說李兆基跟李嘉誠沒有太大的競爭,就是他們之間有,李兆基也不會這麼無聊。那麼李家誠的名字是不是一種巧合呢?其實相信也不是巧合,而是有意為之。
李兆基是個非常傳統的富豪,他非常相信風水一說。李兆基讓李家誠娶名模徐子淇,最大的原因就是徐子淇是旺夫。另外李兆基當年因此因為李家誠的大哥李家傑找了一個女朋友不是旺夫之相,於是他就拆分了兩個人。
李兆基給子女取名肯定也是非常講究的,一定也是會找到高人計算的,讓高人幫忙取的。除了這一層之外,李兆基給兒子取一個誠字,應該也有一個考慮,就是希望兒子長大之後可以跟李嘉誠一樣,成為香港的大名鼎鼎的人物。
李兆基跟李嘉誠兩人都是廣東人,兩人也都是出生於1928年。可是兩個人的人生經歷卻不一樣。李兆基是豪門二代,他的父親本來就是順德的富商,他到香港發展之後,還是有父親的巨大支持。他最初去香港做生意的時候可是帶著1000元去的。
那個時代1000元可是不小數目。李嘉誠可不一樣,他的父親是一個小學校長,本來李嘉誠出生於一個書香門第,條件也不算差,可是戰亂之後,李嘉誠一家人逃難到了香港,寄居於舅舅莊靜庵的集中。
李嘉誠的舅舅莊靜庵那時候雖然是富商了,但是他畢竟自己壓力也很大,他能夠把房子讓跟李嘉誠一家人居住,可是他卻無法承擔李嘉誠一家人全部的生活費用。李嘉誠14歲父親就過世了,留下了李嘉誠母子四個人。
李嘉誠14歲就到茶樓當服務員,一個人承擔起了全家人的生活費,他不僅負責照顧母親,還養大了兩個弟弟妹妹。 19歲的時候,李嘉誠到了舅舅的鐘錶店當學徒。沒有多久之後,他放棄了這份工作,他自己去了一個塑膠工廠當銷售員。
經過了兩年的努力,他存了一筆錢,之後他在舅舅、叔叔等人的幫助下,他創辦了自己的一個小小塑膠工廠,那一年他年僅22歲。誰可以想到,這位22歲的年輕人,日後可以成為影響世界的超級富豪,生意可以遍及全球50多個國家。
李嘉誠最初開塑膠廠的時候,靠的就是勤勞賺錢,他常常自己也是下流水線一起工作。辛苦做了幾年,他的工廠慢慢壯大,他也成為了香港人口中的塑膠花大王。他靠著塑膠花生意賺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
50年代以後,李嘉誠靠著在香港興建工業大廈,靠著工業大廈收租賺錢。到了60年代時候,李嘉誠正式大規模進入了房地產領域。在60年代的低潮期中,李嘉誠果斷抄底,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到了1972年的時候,李嘉誠的長江集團上市,他已經是香港華資地產五虎之一了。說白了李兆基肯定也是希望兒子可以跟好友李嘉誠一樣,成為了一個優秀的企業家,生子當如李嘉誠,自立自強。不管什麼原因,李兆基給兒子取名李家誠,肯定是好意的,而不是有什麼惡意。所以說那些猜測李兆基給兒子取名李家誠是為了對付李嘉誠,根本就是無稽之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