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碩勳簡介(曾任廣東省軍委書記)

2022-11-21李碩勳

中國近代史上湧現出無數的有志進步青年投入到救國運動的行列中,革命的事業少不了鮮血的灌溉,我黨早期便有眾多年輕人為了革命事業而拋頭顱,灑熱血,早早犧牲在了革命的道路上。

李碩勳便是其中的重要人物,他是我黨早期的骨幹人物,早早參與了革命,在南昌起義中有著亮眼的表現。

在28歲時,李碩勳成為廣東省的軍委書記,但天妒英才,同年由於叛徒出賣,他英勇就義於海口,臨死前只留下了一封絕筆信以及家中的妻兒……

李碩勳

李碩勳

一、尋找救國方向

1903年,李碩勳出生在四川省的高縣,自小家境就較為殷實,且自身天資聰慧。

雖然在家中排行老三,但是他的父親卻對他喜愛異常,特地將他送到私塾念書,希望李碩勳以後能夠繼承家業。

可惜事與願違,李碩勳入學讀書不久,辛亥革命就爆發了,舊式的私塾被新式的學堂取而代之,李碩勳也就順理成章地接受了新學。

地理、生物、科學等一系列新興學科,他了解到了海外更廣闊的世界,初次接受到了除四書五經以外的思想,打破了父親為他設想的平靜生活。

儘管家境富裕未受什麼苦,但是在清末的大背景下,百姓所受之苦,他從小便是耳濡目染的,加之接受新思想之後,視野開拓,拯救人民於水火之中的意願在他的心中默默生根發芽。

李碩勳

他在學堂學習時便整日憂心國事,想走上救國之路,但思來想去卻是報國無門。

起初,他想透過加入軍隊的方式來實現自己的抱負,緊接著報考了四川講武堂。

但由於當時年齡只有十六歲,四川講武堂沒有錄取他,他只能繼續在中學學習。

1919年,五四愛國運動爆發,一時之間,青年進步思想席捲全國,膽識過人的李碩勳,被選為了儲才中學的學生會代表,組織廣大學生發起了抵制日貨的活動。

李碩勳

在這段期間,為了宣傳反帝反軍閥思想,喚醒麻木不仁的國人,他與同學吳玉章一同組織了多次的學生運動,在多次宣傳運動中,他深感書生意氣在帝國主義走狗軍閥壓迫下的無力,決心攜筆從戎。

僅在儲才中學學習半年的他,毅然退學參加了川軍第一師騎兵團。

在騎兵團內,由於李碩勳上過學,文筆較好,他順理成章地擔任了文書的職務。

他在騎兵團內學會了騎馬傳遞文件,累積了一定的軍事經驗。

本來一切倒還算是如願以償,但時間一久,他慢慢見到這個軍隊的麻木不作為,意識到了這個騎兵團仍然是軍閥把持下的軍隊,根本無法為人民利益而戰鬥。

李碩勳

吳玉章

理清思緒,第二天他就離開了軍隊。

1921年,李碩勳選擇在四川省立第一中學繼續學習。

在這一時間段,俄國十月革命後的馬克思主義思想在中國得到了傳播,李碩勳第一次閱讀了《共產黨宣言》與《階級鬥爭》等進步思想書籍,這些書籍如同一道忽然亮起的明燈替他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在此基礎上,他再次參與學生運動,用自己的理論、經驗引導同學正確地進行抗議、爭取。

李碩勳組織的學生運動在飽含青年的激昂熱血同時,蘊含著幾分老練。

他要求請願的學生們遵循「君子動口不動手,動手也不打人」的準則,即可以動手打砸地主官僚們的家具,但是卻不可以傷害他們的身體,讓這些地主官僚在受到學生們威懾的同時避免負面的社會影響。

李碩勳

由於豐富的運動經驗,李碩勳被選為四川省學生聯合會出版組主任,與其他同學一同創辦了四川社會主義青年團。

正當學生運動進行的如火如荼之際,反動軍閥們注意到了李碩勳在內的一群學生代表們,這群人整日的宣傳運動,嚴重影響了他們的統治。

不久,軍閥們下令捉拿李碩勳,成都城內四處張貼通緝告示,李碩勳無奈下便是只能匆忙逃離成都,輾轉他地繼續求學。

李碩勳

二、逐漸成熟的革命者

離開成都以後,李碩勳先後在北京、上海繼續求學,1922年的時候他進入了弘達學院學習。

1923年,成績優異的他又考進了上海大學的社會學系。

上海大學內博學、開明的風氣深深影響著他。

上海大學是早期黨組織十分活躍的地方,大學內有許多國共兩黨進步人士在此任教、演講,為培養新想法的進步學生提供了一個優質的校園環境。

也是在這裡,李碩勳再次接觸了青年團組織,重新加入到團組織的工作中來。

在上海大學內的學習期間,李碩勳不僅進一步完善了其革命思想理論,而且還結識了攜手一生的另一半,他的妻子趙君陶

李碩勳

趙君陶

兩人同是進步青年,有著共同的革命理想,志趣相投而又情投意合,這段校園生活成為了李碩勳一生中難以忘懷的珍貴記憶。

1924年,經過一段時間的馬恩思想的充分學習,思想認識上的積極準備,二十一歲的李碩勳正式加入了共產黨,成為了一名堅定的共產主義戰士。

要知道,在1924年這個時段入黨,這可是比大眾所熟知的劉伯承、賀龍、徐向前等元帥入黨的時間都要早的。

1925年的5月,上海日商棉花廠資本家故意關閉工廠,停發工資,對討要工資的工人刀槍相向,打死、傷工人十多人。

這件事成為了有名的五卅運動的直接導火線。

李碩勳

此時在上海大學學習的李碩勳聽從黨組織指示,發動了上海各大學校的學生運動。

他被推選為上海學生的聯合會代表和全國學生聯合會會長,身先士卒地帶領學生們走上街頭抗議帝國主義的惡劣行徑,極大支持了黨組織的工作。

工人、學生、商人、市民等階級在這場運動全部凝聚在了一起,全國各地響起了「打倒帝國主義」、「廢除不平等條約」、「為死難同胞復仇」的口號。

在五咫運動中表現優異的李碩勳以上海學生聯合會代表的身份出席了全國學聯代表會,被推舉為了全國學生聯合總會的會長。

他大膽創辦了《中國學生》周刊,用尖銳的文字批判帝國主義與封建軍閥,造成很大的轟動。

因此,李碩勳可以說是我國早期的學生運動中的、重要的領袖之一。

李碩勳

這一時期的李碩勳在宣傳進步思想的同時,加深了對於馬克思主義革命思想的見解,他更加堅信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拯救中國的可行性,在他給他的二哥李仲耕的書信中寫道:

「我的人生觀是革命,我的生活也就是革命了。革命的步驟是怎麼樣的?第一是宣傳,第二是組織,第三就是武裝暴動,奪取政權。」{/b }

從他的話語中可以看出,這時的李碩勳已然從不知如何尋找救國方向的懵懂青年轉變為對革命理論、步驟有著成熟見解的革命者了。

李碩勳

1926年,正是國民革命開展的如火如荼之際,北伐戰爭的前線不斷傳來捷報。

李碩勳接到黨組織指示,前往武漢擔任共青團湖北省委書記兼中共武昌地委組織部長。

彼時,葉挺所帶領的獨立團作為北伐先遣隊在武漢前線經歷血戰損傷慘重,在進駐武昌城後,團長葉挺與李碩勳取得了聯繫,請求李碩勳發動當地進步有志青年加入北伐軍,以補充北伐軍的戰鬥力。

李碩勳

葉挺

但是,大多數青年受到傳統觀念的束縛,對加入軍隊、行軍打仗十分抗拒。

這時,李碩勳長期累積的學生運動經驗便再次派上了大用場。

他親自徵兵,循循善誘,用自己的親身經驗引導廣大青年認識到從軍北伐的意義重大,認識到軍閥與革命隊伍的本質差別,使得眾多青年爭相加入獨立團,很快補充了兵員的損耗,為後來幾場戰役的告捷埋下伏筆。

同年年底,黨組織希望軍隊中能加強黨的領導工作,派遣李碩勳加入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第二十五師擔任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李碩勳這才第一次真正意義上實現了他從軍報國的理想。

李碩勳

1927年,蔣介石公然發動四一二事變,撕裂國共合作條約,篡奪國民黨政權,大肆屠殺共產黨員。

為挽救中國革命的火苗,黨組織計劃在南昌組織起義,可是起義需要充足的人手,需要訓練有素的士兵還有武器。

而李碩勳所在的二十五師迅速派上了用場。

當時,二十五師駐紮在九江地區,離南昌距離較近,且二十五師士兵在北伐戰爭中經歷多次戰役磨練,士兵訓練有素,素質較高,有著「鐵軍」之稱,這一軍將成為南昌起義中的重要力量。

李碩勳

收到黨組織起義支援訊息的李碩勳默默計畫著帶領二十五師加入到即將開始的南昌起義。

7月31日這天,李碩勳以野外訓練作為理由,當即將二十五師的大部隊拉出駐地,迅速前往南昌做準備。

第二日,南昌起義便爆發了,李碩勳所在的二十五師成為了支援南昌起義的重要力量。

儘管起義軍士氣高昂,但相比較於國民黨的部隊,仍然是寡不敵眾,為了保存革命的有效力量,起義軍隊開始南徵,以期在粵東南組建起革命政權。

此時的李碩勳在隊伍中已經成為黨代表兼師黨委書記,相比於同一時期擔任團指導員的陳毅,他的職務是十分高的了,更不要說南昌起義時期的師級幹部那可是極為罕見的,這一時期的李碩勳已然是黨內的骨幹人物。

李碩勳

陳毅

此後的李碩勳迎來了他事業最輝煌的時期,在上海從事地下工作的他,輾轉浙江、江蘇、安徽等地區。

經過一整天的戰鬥之後,勝利攻下會昌城,起義部隊的士氣大漲,葉挺、聶榮臻等人收到到消息,對二十五師通令嘉獎。

1927年10月,由於上海等地的地下工作仍需繼續,考慮到李碩勳在上海的工作經驗豐富,較容易進行黨組織的工作,於是決定將其調往上海。

李碩勳接到指示後將二十五師交接給陳毅,後前往上海,二十五師則奔赴井岡山。

李碩勳

四、繼續地下工作

此後的李碩勳迎來了他事業最輝煌的時期,在上海從事地下工作的他,輾轉浙江、江蘇、安徽等地區。

在1928到1930年期間,先後擔任了江蘇省委秘書長、浙江省委常委、浙江省軍委書記等職務,並且參與了紅十四軍、紅十五軍、紅十七軍的組建,{b }促成了我黨早期軍事力量的發展。

李碩勳的地下工作處理以機敏果敢而著稱,在江蘇省委秘書處遭到特務發現以後,他不顧自身安全前往處理機密文件。

李碩勳

在特務包抄至樓下時,他泰然自若地跳到了鄰邊的樓房上。

儘管已然脫險,他卻沒有立刻離開,而是留在附近提醒其他同志切勿靠近已經被發現的秘書處,卻是全然不顧自己的危險。

從事上海的地下工作時期,李碩勳仍然牢記革命工作的步驟,將武裝鬥爭擺在了重要的位置。

在白色恐怖的核心地帶上海,李碩勳透過建立了兵委,向一部分的工人分發武器,發動了大大小小數十次的起義鬥爭,對國民黨特工與黨內的叛徒形成了巨大的威懾,取得了十分顯著的成效。

彼時,連黨內主管軍事工作的周總理都對李碩勳讚譽有加。

李碩勳

五、英勇犧牲,留下妻兒

1931年6月,中共兩廣省委書記蔡和森由於叛徒的出賣被捕,兩廣的革命形勢十分危急,迫切需要一個主心骨前往,繼續組織同志們的工作。

李碩勳再次臨危、兩廣擔任兩廣省軍委書記。

這一年的8月初,李碩勳由香港轉道瓊崖策劃相關遊擊鬥爭活動,而妻子趙君陶也同時接受組織安排來到香港掩護李碩勳開展地下活動。

兩人不曾料到可以在香港見上一面,但是任務緊急,李碩勳未曾停留幾天,便繼續趕路前往海南。

這對夫妻沒有想到這次的見面竟是最後的分別。

李碩勳

李碩勳到達海口後,入住得勝沙路中民旅店,並按照秘密地址和當地的黨組織取得聯繫,可令他沒有料到的是,再次出現了叛徒的告密情況。

國民黨反動派對李碩勳一路跟踪,並在旅店內佈置好埋伏,正當李碩勳準備軍事會議時,提前設伏的特務便突然將其逮捕,13日,李碩勳入獄,這一年,他只有二十八歲。

國民黨特務抓住了共產黨中的骨幹自然是要盡方法進行拷問。

為得到我黨機密,特務機關對李碩勳皮鞭抽打、灌辣椒水、坐老虎凳等各類酷刑層出不窮,可李碩勳卻是一句有用的信息都沒有提供。

無論特務如何逼問,他僅有一句答案:「我是共產黨員。」

李碩勳

為了不連累自己的親人,李碩勳謊稱自己的姓名是“李世勳”,讓國民黨特務大肆搜索卻一無所獲。

不久,在獄中深感時日無多的李碩勳寫下了一封絕筆信。

這封信是寫給他的妻子的,在信中他寫道:

餘亦即將與你們長別。

在前方,在後方,日死若干人,餘亦其中之一耳。

死後勿為我過悲。

惟望善育吾兒,你宜設法送之返家中,你亦努力謀自立為要。

死後屍總會收的,絕不許來,千囑萬囑。

李碩勳

可見,在李碩勳的生命最後一刻,他仍然牢記著自己作為革命者的身份,至始秉持為了革命事業而亡的勇氣,在死亡面前鎮定自如的他,唯一有些放不下的便是留下的一對妻兒。

9月,沒有得到一絲有用情報的特務們將李碩勳押往刑場,由於其雙腿被打斷,無法直立行走,軍警們便用竹籃將他抬出牢房。

在生命的最後一刻,李碩勳仰起頭顱用盡全身力氣高呼:「打倒蔣介石」、「打倒國民黨反動派」、「中國共產黨萬歲」。

李碩勳

隨後慷慨就義,享年二十八歲。

李碩勳離世以後,妻子趙君陶悲痛欲絕,畢生沒有再嫁,她一個人辛苦拉扯著孩子,同時回鄉繼續著革命工作,延續著丈夫未完成的理想,培養出了一大批的進步青年學生。

李碩勳的一生雖短暫,卻綻放出耀眼的光輝。

世人將永遠牢記在海口刑場之上,那個高呼救亡圖存的愛國青年,他視死如歸的行為讓反動派為之膽寒,為世人展現了慷慨赴死的浩氣凜然,他的革命風範將長存於世間,激勵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