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即將畢業的吳磊以學生代表的身份在北京電影學院新學期開學典禮上發言:“我們學校培養的是明星嗎?
配合一段時間以來頻繁被曝光的娛樂圈亂象,他的這句話也迅速在全網引起關注與討論。
當明星還是演員?作品和角色或許更能代表吳磊想要的答案──2021年的他收穫頗豐,從《長歌行》裡的草原英雄阿隼、《盛夏未來》中的DJ鄭宇星,到眼下正在大銀幕小螢幕「刷臉」的乘風(《我和我的父輩》)、蕭闖(《啟航:當風起時》)…
在嘗試全新類型、更大跨度人物的同一時間,吳磊也用表演方式和他們一起完成了人生中又一個階段的成長。
若從人生第一個角色算起,吳磊入行已經16年。早已告別“單純覺得表演好玩”的年紀,他坦言這兩年一直都在“反复審視自己”:對於一名演員來說,當表演某種程度上成為他的“習慣”,將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 「就算只是每天冒出一點點(這樣的想法)都蠻可怕的,因為這個念頭一旦多了,你就懈怠了。」吳磊解釋。
{/不}
{/不}
《我和我的父輩》臨近上映,很多觀眾才透過一則特輯得知吳磊曾在拍攝期間因道具槍走火而面部炸傷。
訪談中再次被問及這個意外,他依然覺得是件不值一提的小事:「拍戲,意外是肯定會有的,走路上都能平地摔呢,這件事在我這完全沒什麼好說的。
吳磊坦言,那一刻的自己反而有點煩躁:「看到臉上那麼多點(傷口),我就知道完蛋,(後面的戲)要耽誤了。
一向重視演員拍攝安全的吳京第一時間就從監視器前跑了過來,吳磊笑說,自己甚至還沒反應過來, 「京哥就已經像風一樣衝過來問我,你有沒有事?」
電影《乘風》中,馬仁興、馬乘風這對「父子」的溝通總是別別扭扭,但在戲外的吳京眼中,吳磊則是個絕對「未來可期」的後輩。
《我和我的父輩》首映禮上,吳京又一次稱讚了吳磊對待角色和表演時的「無條件絕對服從:由於《乘風》題材類型和拍攝週期的特殊性,導演開機前向演員提出了一系列硬性要求:能不能提前進組練馬?
吳磊一一爽快應下,因為「能演乘風,作為演員來說就是件非常光榮的事。」身為一個普通演員、大學生,能參與這樣一部作品,把當年偉大的抗戰歷程傳達給觀眾:「我覺得這就是一個演員應該做的事,我也覺得作為後輩,我們應該去看,應當銘記。」
眼下,吳磊主演的《啟航:風起時》正在熱播。劇中,蕭闖於上世紀90年代的創業大潮中乘風破浪,這也讓吳磊不得不跟著他一起跳出年齡、閱歷的“舒適圈”,在第一次嘗試的“年代戲”中體會了一把生活的起伏。
不只是《啟航》,包括《我和我的父輩》以及暑期檔熱映的影片《盛夏未來》,終於開始讓大家看到與過往不同的,吳磊更加成熟的樣子。 5歲入行,「三石弟弟」既是他打開國民度的標籤,也是繼續前進時必須不停超越的自我。
吳磊透露,最近一兩年他一直在反覆重新的審視自己:從小拍戲積累下無數實戰經驗,卻也讓他容易陷入到一種重複表演的慣性當中,「拍了這麼多年,很怕自己拍著拍著就習慣了,這是一件特別恐怖的事情。」
在吳磊看來,演員是個矛盾體。你需要審視自己、努力進步,也得對自己的職業有冷靜的判斷;你必須保持積極的心態對待每一個劇本,也要對觀眾看到角色之後的喜愛或唾棄都抱有一顆平常心。
他自認在這個行業中已經比很多人幸運,「演員這個職業就是這樣,機會是有限的。」北京電影學院開學典禮上,吳磊說台下的同學們讓他看到了三年前的自己,也看到了中國電影的未來,「我們就是未來」。但身為產業中一員,他也深知尋求機會、等待機會的每一個階段有多難。
「只有把自己做好,才可能抓住機會。」在吳磊看來,表演就是這樣一個離不開日積月累的過程。早已告別「單純覺得表演好玩」的年紀,吳磊希望在表演方法之外,自己能夠更專注於身為演員的每一個細節。
比如,不要把每一天的每一場戲當做一種機械性的重複工作,「即使只是每天冒出一點點(陷入慣性的想法)都蠻可怕的,因為這個念頭一旦多了,你就懈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