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職三十年四處碰壁,百里奚如何受秦穆公賞識?

2024-11-02百里奚

縱觀「春秋五霸」的崛起,個個均由賢相輔佐。

例如管仲、鮑叔牙輔佐齊桓公,趙衰、狐偃咎犯、賈佗、先軒、魏武子輔佐晉文公,子魚輔佐宋襄公,孫叔敖輔佐楚莊王。那麼,秦穆公的輔相是誰呢?又有何突顯貢獻?看看《史記》中是如何記載的…

秦,國雖小,其志大;處雖闢,行中正。身舉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紲之中,與語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雖王可也,其霸小矣。 ——《史記·孔子世家》

這是《史記·孔子世家》中的文字,當時孔子三十歲,齊景公帶著晏嬰訪魯,齊景公問孔子:“昔秦穆公國小處闢,其霸何也?”

齊景公的意思是,秦國地處偏遠國土面積小,秦穆公為何能稱霸?孔子回答說:“秦國雖小,但秦穆公志向遠大;秦國地處偏遠,但施政得當。從囚徒中提拔五羖大夫(即百里奚),廢寢忘食交談了三天,然後放權任政。憑這些,別說秦穆公稱霸諸侯,即使稱王也是可以的。”

對於孔子的回答大多數人只注意了秦穆公,而忽視了秦穆公輔相——百里奚。

其實,百里奚與管仲完全可以齊名。孟子說過,“管夷吾舉於士,百里奚舉於市”——管夷吾從獄官中解救出來受任用,百里奚從奴隸市集贖回來被起用。

管仲輔佐過齊桓公,百里奚受用於秦穆公,正因為管仲、百里奚的輔佐,齊桓公、秦穆公才得以稱霸諸侯。然而,司馬遷卻厚此薄彼,格外垂青管仲,而淡化了百里奚……從《周本紀》、《秦本紀》、《齊世家》、《晉世家》、《商鞅列傳》等拼湊一下百里奚的人生軌跡。

百里奚

01求職於公孫無知

關於百里奚的出身,在《商鞅列傳》中透過第三者介紹,「夫五羖大夫,荊之鄙人也」。 「五羖大夫」即百里奚的稱號,「荊」是指楚國地界,「鄙人」是指鄉野之人。這意味著百里奚家境極為貧賤。

在《秦本紀》中,百里奚為舉薦好友蹇叔,結合自己的坎坷經歷來佐證蹇叔之賢能。所以,有一定的可信度。

「臣常遊困於齊而乞食銚(今安徽宿縣)人」-百里奚曾遊歷齊國,因家貧最終流落街頭乞討為生。 「蹇叔收臣」--蹇叔收留了百里奚。

百里奚與蹇叔開始建立友誼,兩人由此產生交集。

“臣因而欲事齊君無知”——百里奚想要供職於齊國國君公孫無知。

在《齊世家》中,“三十二年,釐公同母弟夷仲年死。其子曰公孫無知”——齊釐公三十二年(即公元前699年),齊釐公一母同胞的弟弟夷仲年死去。公孫無知是夷仲年的兒子,也就是齊釐公的侄子。

隔年(西元前698年),齊釐公去世,其子薑諸兒齊襄公繼位。齊襄公繼位後第一件事就是報復公孫無知,「絀無知秩服」──罷免了公孫無知的車服、等級生活待遇。這待遇是夷仲年死後,齊釐公參照太子的待遇賞賜給公孫無知。

「始為太子時,嚐與無知鬥」-姜諸兒還是太子時,曾與公孫無知打鬥結仇。而今舊仇未去,再添新恨,「無知怨」──公孫無知由此更加怨恨姜諸兒。

齊襄公十二年(即公元前686年),“冬十二月,襄公遊姑棼”,公孫無知聯合齊國大夫連稱、管至父殺害了齊襄公姜諸兒。

隨後,公孫無知自立為齊君。

「桓公元年春,齊君無知遊於雍林」-齊桓公元年(即西元前685年)春,公孫無知外出遊玩時,在雍林被當地人襲擊殺害了。

公孫無知確實“無知”,自己趁齊襄公外出遊玩時暗殺行刺,竟然還敢外出遊玩。從十二月到春三月,也就是說公孫無知只是在位四個月。

「蹇叔止臣,臣得脫齊難」--由於蹇叔阻止了百里奚,所以才能免遭齊國災難。 「遂之週」-百里奚由齊國流落到周王朝洛陽。

百里奚

02養牛獲姬頹青睞

“周王子頹好牛,臣以養牛乾之”——周朝王子姬頹特別喜歡牛,百里奚就學習如何飼養牛,以此特長求取姬頹的賞識。

“五年,釐王崩,子惠王閬立”——公元前677年,週釐王去世,其子周惠王姬閬繼位。週釐王姬胡齊為周莊王之子。 “莊王嬖姬姚,生子頹,頹有寵”——周莊王的寵妃姚女士為姬頹生母,姬頹因此深受周莊王寵信。這就明確了姬頹為周釐王弟弟,周惠王的王叔。

周惠王二年(即西元前675年),邊伯等五大夫不堪忍受周惠王侵占土地而造反作亂,燕、衛兩國派兵相助攻打周惠王。

「惠王奔溫(今河南溫郡),已居鄭之櫟(今河南陽翟)」-週惠王出逃到溫邑,不久又被安排暫居鄭國櫟邑。

周惠王逃亡,先在溫邑落腳,又輾轉到鄭國櫟邑。 《鄭世家》明確了其中緣由。 “六年,惠王告急鄭,厲公發兵擊周王子頹,弗勝”——鄭厲公六年(即周惠王三年,也就是公元前674年),周惠王向鄭國告急,鄭厲公派兵討伐姬頹,但是並未獲勝。 “於是與周惠王歸,王居於櫟”。

「立釐王弟頹為王」-姬頹在燕、衛扶持下繼位為周王。 「樂及遍舞,鄭、虢君怒」——姬頹演奏了全套舞樂,鄭國、虢國君王十分惱怒。姬頹忘乎所以,演奏全套舞樂款待邊伯等五大夫以及燕、衛。

“四年,鄭與虢君伐殺王頹”——周惠王四年(即公元前673年),鄭厲公會同虢君再次出兵討伐姬頹,最終打敗了姬頹。

由此得知王子姬頹篡權僅三年。所以,百里奚有一定的先見之明,姬頹還是「週王子」時主動求職。然而,百里奚眼光不夠長遠,未能看透姬頹短命王朝的悲慘結局。

“及頹欲用臣,蹇叔止臣”——等姬頹將要聘用百里奚時,蹇叔再次出面阻止了。 “臣去,得不誅”——百里奚再次聽從了蹇叔建議,離開洛陽,所以未遭牽連。

從公元前685年離開齊國,到公元前673年,百里奚在洛陽將近十二年,除了學會養牛,其他一事無成。

百里奚

03虞國被俘成奴隸

“事虞君”——離開了洛陽,百里奚又到了虞國求職,供職於虞國國君之下。

「臣知虞君不用臣,臣誠私利祿爵,且留」-百里奚明知在虞國不會受到重用,但是為了那點薪水,堅持留在了虞國。

百里奚好容易找了一份差事,不捨得放棄崗位,畢竟家境不容許他挑剔。其實,百里奚供職虞國時,「蹇叔止臣」。

關於百里奚在虞國的遭遇,需要參照《晉世家》來補充。

“是歲也,晉复假道於虞以伐虢”,“是歲”聯繫上文為晉獻公二十二年;“假道”為藉路;“复”說明這是第二次。晉國再次向虞國借道去攻打虢國。因為從晉國到虢國需經過虞國。

“虞之大夫宮之奇諫虞君曰,晉不可假道也,是且滅虞”——虞國大夫宮之奇勸諫虞國國君,不能再藉道給晉國了,這樣子將會導致虞國滅亡。

然而,虞國國君卻認為,虞、晉同出於姬姓,不至於手足相殘。

宮之奇卻勸說道,「將虢是滅,何愛於虞?」--虢國都要被滅掉,怎麼會偏愛虞國呢? “虞之與虢,唇之與齒,唇亡則齒寒”,這是成語“唇亡齒寒”的由來,虞虢相鄰恰如唇齒相依。

虢國為王季之子的封國。王季又稱為季歷,乃是周文王姬昌之父。王季與太伯、虞仲都是古公之子。根據《吳世家》記敘,虞國、吳國均為虞仲之後的封國。而晉國則是周武王之子周成王之弟唐叔虞的封國。所以,宮之奇認為晉國與虢國比與虞國血緣上更親近一些。

“虞公不聽,遂許晉”——虞國國君並不聽從勸告,答應藉道給晉國。

「其冬,晉滅虢,虢公醜奔週」——當年冬天,晉國滅掉了虢國,虢公姬醜逃亡周王朝。 「還,襲滅虞」——晉軍在撤退時,又順便滅掉了虞國。

“虜虞公及其大夫井伯百里奚以媵秦穆姬”——晉軍俘虜了虞國國君及大夫井伯百里奚,作為秦穆姬的奴僕。

晉獻公與周惠王同年繼位,晉獻公二十二年,也就是周惠王二十二年(即西元前655年)。這一年,在秦國紀年為秦穆公五年。

距離百里奚西元前673年離開洛陽,又過了十八年。

百里奚

04入秦逆襲受重用

百里奚成了秦穆姬的奴僕,“秦穆姬”是誰呢?這牽扯到秦晉姻親關係。

根據《晉世家》記載,“申生同母女弟為秦穆公夫人”——申生為晉獻公太子,申生一母同胞的姐姐嫁給了秦穆公。在《秦本紀》中,“四年,迎婦於晉,晉太子申生姊也”——秦穆公四年(即公元前656年),娶了申生的姐姐。晉國滅掉虢國次年秦晉結親,晉獻公成了秦穆公的老丈人。

“太子申生,其母齊桓公女也”,而《晉世家》又明確齊桓公是晉獻公的老丈人。如此,秦穆公理所當然地叫齊桓公為姥爺。

“五年,晉獻公滅虞、虢,虜虞君及其大夫百里奚,以璧馬賂於虞故也”,關於這個故事《秦本紀》中如此記敘,司馬遷明確虞國被滅在於貪圖晉國的寶馬、玉石。

對比《晉世家》、《秦本紀》發現記錄存在差異,“井伯百里奚”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

百里奚不甘心被俘虜做奴隸,所以「亡秦走宛」--逃離秦國跑到了宛(今河南南陽)。 「楚鄙人執之」——在楚國又被鄉野之人抓了。百里奚被充作奴隸,身上一定有烙印。百里奚是「荊」人,也就是楚國人,由此推測百里奚從秦國逃亡大概是回老家——宛。

「穆公聞百里奚賢,欲重贖之」-秦穆公聽聞百里奚賢能之才,想要重金贖買。 「恐楚人不與」-又擔心楚國人不給,於是派人去楚國交易。

「吾媵臣百里奚在焉,請以五羖羊皮贖之」——我們秦王的奴僕百里奚跑到了楚國,請允許以五張黑色羊皮贖回來。秦國既不敢出高價,也不能明說百里奚的重要性。

「楚人遂許與之」——楚國人痛快地答應了。畢竟,當時百里奚已年逾七旬,楚國人未料到這老頭兒有能耐。百里奚的這段遭遇與管仲何其相似,難怪孟子將兩者相提並論。

「穆公釋其囚,與語國事」——秦穆公取消了百里奚奴隸的身份,跟他商談國事。 「語三日,穆公大悅」-秦穆公與百里奚暢談了三天三夜,收穫頗大,興奮不已。

於是,「授之國政,號曰五羖大夫」。從奴隸到大夫,百里奚實現人生逆轉。

結束語:

百里奚如何輔佐秦穆公稱霸諸侯?這個司馬遷並未記載。秦穆公從哪裡聽見百里奚?推測為虞國大夫宮之奇。 「宮之奇以其族去虞」-宮之奇勸虞君無效,便帶領家族離開了虞國。

人生沒有什麼不可能。

從公元前685年在齊國求職公孫無知開始,到公元前655年入職秦國,百里奚30年間可以說一事無成。

從百里奚的經驗來看,不管多大年齡,不論什麼到時候,都不要放棄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耐得住寂寞,才能待到花香四溢。正所謂,不是有希望而堅持,而是堅持了才會有希望!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