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娜簡歷 :從T台走來的女一號

2024-02-17于娜

“退役”的“排球女將”

有人說於娜當年被趙寶剛選中飾演《拿什麼拯救你,我的愛人》中的女一號羅晶晶是很正常的事情,因為她1.78米的高挑身段到哪裡都藏不住。

但就因為模特兒出身,于娜演戲也很受限制,和她配戲的男演員至少身高1米85,這樣和她站在一起才剛剛好。因為這個於娜鬱悶過。

但是熱門的電視劇《排球女將》卻一掃於娜的煩惱。

雖然與經典日劇《排球女將》有著相同的名字,但這次由海潤影視製作的《排球女將》卻說的完全是中國的故事。 《排球女將》講述一群十來歲就離開家庭的女孩們辛苦練習排球的故事。她們接受一次次的挑選,進入體校、市隊、省隊和國家隊,最後終於參加了奧運。于娜在《排球女將》裡飾演女一號“盛小妹”,盛小妹14歲才誤打誤撞打起了排球。在市立體校,盛小妹和王珞丹飾演的厲雪成為好友。一路歷盡磨難,兩個人從朋友關係轉化為競爭關係,又再度成為合作夥伴,最後一起奪得奧運入場券,為奪取奧運金牌而拼搏。這個角色跟於娜以往演過的類型都不同,劇中的盛小妹有點一根筋,喜歡傻笑,性格執著倔強,運氣偏又好得要命。於娜卻說,這是和她個性最貼近的角色。當時導演選擇女一號的底線標準就是,女星一定是個高個子。 1米78的伊娜當之無愧地飾演了女一號。

可是雖然於娜個子高,卻從來沒有打過排球。開機前一個月,導演就把劇中的主演集中起來訓練排球。于娜羨慕飾演厲雪的王珞丹,「她老爸當過籃球教練,她的體育天賦很好,練習了三天排球,她就掌握得差不多了。」三天以後,王珞丹因為還要拍別的戲,離開了訓練隊,只剩下了于娜。 「有一陣子,我練習發球怎麼也不過網,我想,還有半個月就開機了,可怎麼辦?」接下來的日子,於娜每天發100個球,每次訓練結束她的胳膊上都是被球打出的血點。一個月後,發球過網對娜來說已經不是問題了,可是訓練了一個月的她竟然練出了肩關節損傷,這是打了多年排球的運動員才有的職業病。于娜氣哭了:「排球打得不怎麼樣,職業病倒是練出來了。」後來還是於娜媽媽的話讓她心裡平衡了一些,「你就別要求太高了,你要是學了一個月就像專業運動員打的一樣好,人家運動員就該哭了,你也可以參加奧運了。

《排球女將》的拍攝地點在武漢,盛夏的武漢是有名的大火爐。整部劇的拍攝進行得很艱苦。專業的排球運動員一般每天訓練5小時。可是73天的拍攝中于娜每天只睡4小時,幾乎天天在汗水裡摸爬滾打。劇組裡很多省隊的專業運動員都受不了。有一次拍戲中,於娜要趕回北京參加一場活動。導演不得不把于娜一天裡所有的傳球、墊球、扣球、攔網、發球的鏡頭都壓縮到一個上午的時間拍完。于娜連蹦帶跳了一上午,一直都在靠喝功能飲料支撐。等到她拍完頂著亂蓬蓬的頭髮,滿臉是汗地趕回北京時,化妝師都被她嚇到了。她把於娜一頓數落:你這副樣子出席活動,就成了最大的焦點了。

拍完《排球女將》後,於娜對排球有了特殊的感情。 「就連看奧運比賽的感覺都不一樣了。以前我看奧運心裡只有一種感覺,高興。可是這次北京奧運中國女排獲得了銅牌後,我竟然和她們一起流眼淚。演完一個排球女將,我真的能站在她們的立場上思考,我知道那塊銅牌背後,女排姑娘們要付出多少。 。

最震撼的拍攝

於娜一向認為自己是感性的人。拍攝的電視劇《震撼世界的七日》讓她的心久久無法從災區走出來。地震期間,每次看著電視報道,於娜就能哭出聲來。為了贛災,於娜第一時間捐款捐物,可是她覺得還不夠。

後來於娜得知一部和抗震救災有關的電視劇《震撼世界的七日》正在籌拍,而其中的導演之一就是《排球女將》的導演趙浚凱。憑著《排球女將》裡的交情,於娜事先和趙浚凱打好招呼,無論如何要讓她去演一個角色。事實上,《震撼世界的七日》從籌拍到在中視一套播出只有短短兩個月時間,每個演員都沒有片酬,而且出鏡的時間都不超過15分鐘。當時踴躍報名的演員很多,於娜擔心的是自己排不上號了。讓於娜驚喜的是,開機的時候她得到了一個報道災情的前線記者的角色。 《震撼世界的七日》的拍攝地是受災較為嚴重的漢旺鎮。剛到那裡,於娜就看到了觸目驚心的情景:一個開火鍋店的大爺,家裡人都死了,地震過去很久以後,他還在廢墟中扒自己的親人。看著有些瘋癲地尋找親人的大爺,於娜很失控地坐在廢墟上嚎啕大哭。當時導演就跟於娜說,你這樣的狀態不能拍戲,更演不了一個堅強的記者。為了能演好一個記者,在沒有戲份的時候,於娜真的像個記者一樣到處採訪。有一次於娜在路上遇到一位當地記者,於娜剛關切地看了她一眼,那個記者就哭了:人家伸手喊救命,我都救不了他,我怎麼還能拿著相機去拍,我實在是受不了了。聽了這樣的話于娜很震撼,本職工作和人性在那一秒的衝撞真的讓很多記者矛盾。後來,於娜和導演仔細地講述了這件事。再後來在播出的《震撼世界的七日》中我們看到了這樣一場戲,一位女記者在報道時遇到了一個呼喊救命的女孩子,可她卻無能為力,女記者伏在瓦礫中失聲痛哭。

《震撼世界的七日》的拍攝異常艱辛,劇組腳下有餘震,頭上有堰塞湖,還時不時會遇到土石流。就是在拍攝進行過半的時候,上游的堰塞湖面臨決堤危險。劇組和當地人都要馬上撤離。就在全鎮居民大轉移的時候,逆著人流,於娜見過的一位女記者正在毫不畏懼地做現場報道,「也許下一秒洪水就會衝過來,我一下子對她肅然起敬,我感覺到我演的記者角色是個英雄。

只能誇獎的演員

受訪的時候,於娜剛從大連參加金雞百花電影節回來。其實這是於娜第一次參加金雞百花電影節,在收到邀請函的那一刻,于娜很興奮。

10年前,金雞百花電影節在於娜的家鄉重慶舉行,當時於娜還只是一名剛出道的小模特,看著電視裡盛大的場面她也跟著興奮。 “只是當時我怎麼也沒想到10年後的今天,我會以一名演員的身份在大連參加這個隆重的電影盛會。”

其實沒當演員之前,於娜最喜歡的是舞蹈,無奈14歲的時候個子就超過了一公尺七。舞蹈老師很委婉地告訴她可以考慮別的行業。 「新絲路超模大賽全國總冠軍、2000年世界超模大賽『亞洲最佳面孔獎』——於娜自己都沒想到竟然在T型台上收穫了成功。

在2000年獲獎之後,於娜漸漸有了名氣,毫無表演經驗的她被趙寶剛導演看中,成了《拿什麼拯救你,我的愛人》的女一號。兩扇瀑布般的長髮中間,一張小巧而精緻的臉,這成了該劇象徵性的符號。

今天再看《拿什麼拯救你,我的愛人》,於娜對自己並不滿意:“全劇我只有兩個表情——哭和苦笑。”

第一次拍戲就要以哭戲為主,這對任何新人來說都是個難題。很多時候,於娜根本哭不出來。再加上她看著一臉嚴厲的趙寶剛導演就更找不到感覺了。最後達到這個程度:趙寶一喊開始,於娜就哭不出來;一喊停,於娜就開始大哭起來,把趙寶剛氣壞了。于娜說,趙寶剛是那種對付演員很有一套的導演。很快趙寶剛就摸準了於娜的脾氣。趙寶剛說,於娜是那種順毛驢類型的演員,你不能批評她,要誇她,而且越是誇她,她就演得越好。而劇中飾演律師的印小天就比較悲慘。趙寶剛認準了印小天是那種要罵才能出成績的演員。印小天飾演的角色就是很壓抑的那種,還沒開機,印小天就被趙寶剛罵抑鬱了,他不用演就已經很有劇中人物的感覺。

現在的於娜離不開音樂,高興的時候聽,傷心更要聽。于娜還有一個習慣,要常常蒐集各種悲傷的音樂放在mp3裡。 「這種音樂是專門為拍哭戲前醞釀情緒用的,很靈的,我一聽就能哭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