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立本是誰?隋唐五代名畫家你了解嗎?

2024-09-12閻立本

閻立本

閻立本(約600~673)的繪畫代表初唐美術的程度。閻氏出身貴族。其父閻毘(563~613)為北周駙馬,入隋後以擅長繪畫、工藝及營建任將作少監。閻立本一直追隨唐太宗李世民,曾繼其兄閻立德為將作大匠、工部尚書,高宗總章元年(668)升為右相。

今存傳為閻立本的作品有《步輦圖》、《歷代帝王圖》等。

閻立本《步輦圖》卷描繪的是貞觀十五年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吐蕃王松贊乾布,松贊乾布派使者祿東贊來迎公主受到太宗接見的歷史事件。

畫卷上共繪有13個人物,分兩組,右部以唐太宗為中心,9名宮女抬著步輒,手持華蓋、羽葆,簇擁而至。左邊3人順序排列,前面是宮廷禮官,中間是祿東贊,後面跟著一名譯者。兩組人物形成畫面的兩個重心,以右密集人物為主,唐太宗李世民是核心人物。他面相豐腴英俊,雍容大度,目光深邃,滿含威儀,表情莊重,體魄魁偉,面對吐蕃使者,思慮著漢、藏和親,穩定邊陲的國家大事。

作者運用傳統的對比表現手法是相當熟練的。為了突顯唐太宗的至尊風度,作者安排了宮女加以襯托。首先從造型比例上形成對比:宮女們嬌小玲瓏、五官細小、身材修長,尤顯出唐太宗的高大碩壯。其次從表情形成對比:宮女們年輕可愛、顧盼生姿,反襯出唐太宗的深沉莊重。再從動與靜上形成對比:幾個宮女或抬輦或執羽、或躬背或昂頭、或側趨或正行,左搖右晃,姿態多樣、表情不一,而唐太宗則正襟端坐於輒上。色彩上也形成對比:在紅綠相間的宮服掩映中,太宗的褐黃色衣衫、黑色靴帽尤具莊肅之概。

《歷代帝王圖》,又名《古帝王圖》,描繪了西漢至隋的13個帝王像,每一個都有題款。依序如下:「前漢昭帝劉弗陵」;「光武皇帝劉秀」;「蜀主劉備」;「吳王孫權」;「魏文帝曹丕」;「晉武帝司馬炎」;「後周武帝宇文邕,在位十八年,五帝共二十五年”,“陳文帝,在位八年深崇道教」;「陳廢帝伯宗在位二年」;「陳宣帝諱類在位十四年,深崇佛法,日召朝臣講經」;「上主叔寶在位七年」;「隋文帝楊堅在位廿三年」;「隋煬帝楊廣在位十三年」。

閻立本閻立本

《歷代帝王圖》選取的13位帝王有暴君、庸帝、昏王、明主。每個帝王獨立成一組,一般有兩名侍者,其中陳後主只有一侍,而陳宣帝則隨有10侍。構圖現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立像,侍者在旁,一種是坐像,侍者穿插左右。對這種互不連結的並列形式,除在長卷限制的構圖上尋求一些變化外,畫家著力刻畫人物個性的差異。作者善於選用特徵性細節,尤其註意刻畫面部五官的不同。作為共同氣質,這些皇帝多少均具有「王者」風度,為了突顯天子的與眾不同,侍者們相應畫得矮小,甚至於和帝王的高大不成比例,這是中國統繪畫常用的手法。

閻立本閻立本《歷代帝王圖》中的侍者描寫比較出色的是陳宣帝一組中的10個侍者形象。 6個姿態各異的下人抬著行輦,左右兩人執扇相隨,他們有的悶悶地抬著輦桿,有的回顧內侍,有的面作苦色,也有的專心恭敬地侍候皇帝。輦後跟著兩名侍臣,個性刻畫很出色:一個嚴肅地望著眼前情景而陷入沉思,另一個年紀大些的顯露愁容,似乎都在為國擔憂。這人物變化多樣,打破了全卷構圖的呆板,其實作者隱含了一種君臣百姓狀況的象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