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為什麼只有楚莊王稱「王」?楚國的歷史地位不容忽視

2024-11-04楚莊王

楚國的核心區域在湖南和湖北,在大家的印像中,楚國與楚地帶給你怎樣的感覺?大學之前,我都蝸居在山區,對楚國與楚地的感觸不深。

讀大學時,在某個週末,當我和室友登上岳麓山,遠望長沙,楚地帶給我特別大的震撼。大家想想,楚國在地理上最突出的特色是什麼?是的,水多。我們一提到楚地,很容易聯想到瀟湘湖南,千湖之省湖北。

楚莊王

大學時,我們歷史班的同學在學校的組織下,也曾經行走過武漢。過去曾有大武漢的說法,就是因為它的城市空間裡,到處都是江河與湖泊。而長沙馬王堆出土的中國目前存留最古老的地圖,描摹的是西漢時期的瀟湘南部地區,到處都是水和河流。甚至湖南、湖北這兩個名稱也是因為洞庭湖而得名。春秋時期,雲夢澤幾乎佔據今天湖北省的三分之二。這樣的地理環境,導致荊州以及離武漢不遠的長沙等城市的核心文化象徵物,也往往和水有關。水多濕熱,雲氣蒸騰,便是楚地常見的現象。

瀟湘大地最有名的山是南嶽衡山,參加工作後,我和同事因工作需要,多次去過。當我站在衡山山巔時,開始能看清山谷,但在幾分鐘後,就被雲霧繚繞遮住了視線。後來,雲海慢慢的從山谷佈滿了整個天空,成了雲海。當時我和同事們都被震驚了,深深的感受到了“表獨立兮山之上,雲容容兮而在下”的那種情景。

當我們從這樣的地理空間審視楚人的精神世界時,我們會發現很多奇特的東西。在這樣一個充滿著山、雲、水的地方,楚國人的精神世界往往和神仙等超脫世俗的意義世界相關。到現在,幾十年的工作和生活裡,我的心中永恆的凝聚著這樣一種符號印象。

實際上,楚國在世界文明史上也具有一定地位。其文化在某些方面絕對走在當時的前列。要學習楚辭,必須先了解楚國歷史和文化。

楚莊王

春秋時期,秦、晉、魏、鄭、宋、齊等主要國家都分佈在黃河流域,而楚國卻在長江流域,獨據南方。而且我們還可以關注各國國君的稱呼,秦穆公、晉文公、齊桓公、宋襄公和楚莊王。並且,楚莊王稱王的時間要比越王勾踐、吳王闔閭早,吳王和越王都要在春秋末了,而楚王很早就開始稱王了。

稱王意味著他想要和周天子並列,楚國為什麼一定要和周天子抗衡呢?據說楚的先祖其實來自中原。他們在商朝的時候,退居到漢水流域,但他們還想回到中原,但中原部族卻視他們為蠻夷。到了商朝末年,西伯侯姬昌召集了各個部族共同推翻商王朝,荊楚部落的首領鬻熊也參與其中,相傳楚人是祝融的後代。所以鬻熊就擔任了火師,最後在戰爭中捐軀。但當周武王建立了周分封諸侯時,偏偏把鬻熊忘記了。一直到周成王時,才封了鬻熊的曾孫熊繹為子爵,自此楚國建立。

但周王朝也並沒有真的認可楚國,周王朝特別注重血緣,看重的都是和自己有血緣關係的諸侯國人,同樣將楚國視為蠻夷。甚至在召集諸侯開會時,讓楚國國君熊繹在外面掌管火,不得進入大殿,這對國君是一種怎樣的侮辱啊!不過,熊繹並沒有直接和周成王對抗,但當熊繹死後,楚國也就不再那麼積極納貢,甚至不再尋求周王朝乃至中原華夏人的認可。但這卻招致了周王朝的勃然大怒,小小的蠻夷之國,居然敢與強大的中原王朝為敵,周昭王出於憤怒,就率領大軍討伐楚。但行船到漢水時,周昭王所乘的船就解體了。

有人猜測,解體的原因可能是楚人善於行舟,於是他們在周昭王的船上使用了一種在水中受到壓力就會化掉的膠水。於是,周昭王就死在了楚地。 《左傳》曾寫到,後來齊桓公也以周昭王死在南方和楚國有關為由討伐楚國。

從這個故事大家應該可以感受到,楚國有一種強烈的對周王朝的反叛和不滿,到了第五代,楚國國君就首次稱王了。到了戰國早期,中國的南方半壁河山,甚至山東半島的南部,全都是楚國的土地。上海也曾經被楚國統治過,因為楚國的春申君黃歇封地於此,所以上海雅稱“申”,黃浦江也因此而得名,上海被深深地烙上了楚的烙印。

大家應該都知道震驚世界的隨州曾侯乙編鐘吧?在我去參觀的時候,湖北省博物館整個大廳都被用來陳列這樣一組大大小小65件編鐘。同時出土的曾侯乙尊,它的花紋、雕飾、鏤空圖案等都非常的繁複、細密、精緻,和中原的風格截然不同。

楚莊王

這麼細小的花紋竟然可以熔鑄的如此精美,當時我在湖北省博物館看到這些青銅器時。那種震撼感,至今無法忘懷。曾侯乙編鐘宏大瑰麗,其音域跨五個半八度12個半音齊備,可以想見當時祭祀與音樂的繁盛,這些都反映了荊湘地區當時的強盛。曾侯乙墓發現於隨州,就是原來的隨國,也稱曾國。

那裡能夠出土數量那麼多精美的青銅器,也意味著他們擁有當時一種重要的戰略物資銅。他們的銅來自哪裡呢?地名藏著答案,那就是湖北大冶市那裡的銅綠山。那裡的銅綠山就是我們國家幾千年來盛產銅的地方,一直到現在,這裡的銅礦還沒有被挖盡,那裡也因為有銅綠山的銅礦遺址而成為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當時的隨國處在楚國和中原交界的地方。週天子為了掌握銅綠山的銅礦資源,就在漢水流域特別的分封了隨、唐等姬姓諸侯國。控制運輸銅礦的道路,也防範楚國東進的步伐。淮水、漢水交界的地方是著名的大別山,大別山往西延續就是桐柏山脈,再往西北就是秦嶺,這是我們中國南北方的交界地,而隨國就在大別山的南麓。

只有掌握了隨國,楚國才能打開進軍中原的大門,才能打開通向中原最核心的地方——洛陽城的交通要道。後來楚國真正開始稱王的楚武王熊通,領兵打敗了隨國,使之成為自己的附庸之國。由此楚國也掌握了銅綠山的銅礦資源,所以楚國可以如此繁榮強盛,甚至進軍中原並成為霸主,與他所處的地理環境密切相關。

楚國的歷史地位實在不應被我們忽視。

楚莊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