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馮鞏,大家都不陌生,他是我國著名的喜劇演員,帶給大家過很多的歡笑。
馮鞏不只一次地登上央視的春晚,他那句經典的“我想死你們啦”,至今回想起來都忍不住覺得有趣。
很多人只知道馮鞏是喜劇演員,卻不知道他的太爺爺馮國璋曾經當過民國的大總統,不過他的爺爺還要厲害。
那麼,馮鞏的爺爺究竟是什麼樣的人物呢?
發展實業,挺起脊梁
馮鞏的爺爺叫做馮家遇,他是馮國璋最喜歡的兒子。 不過馮家遇所走的經商之路,和父親以為的很不一樣,但是也沒有讓父親感到失望。
在馮國璋過世後,馮家遇開始全心投入實業救國當中,不再參與政治。
關於馮家大院的由來,據說是馮國璋在1913年用抵債的方式,從奧匈帝國的工程師呂納的手中獲得。
不過,馮國璋生前忙著處理國家大事,沒有辦法留有太多的時間待在這所大宅院裡。 真正將這宅子發揚光大的是馮國璋的兒孫們。
馮國璋貪財,他的管家也貪財,幫忙打理馮家偌大的家務,自然從中撈取到了大量的好處。
管家野心太大,他對馮國璋的孩子們說:「你們父親生前什麼都沒有給你們留下。」
這話說出口未免也太不靠譜。 馮國璋活著的一輩子都在忙著把錢裝進自己的腰包,怎麼可能不留給孩子。
肯定是管家私吞了馮家的整個家產,如何讓管家老實地把家產交出來是個難題。
管家不鬆口,堅決不承認是自己把錢吞了,無奈之下,馮家的人陷入了憂慮之中。
馮國璋的長子老實忠厚,不想與管家發生爭執,老二體弱多病,也無力去管,老四和老五還都是小孩子,更不用提了。
奪回馮家產的重任就落到了老三馮家遇的身上,任憑管家把賬目做得再掩人耳目,還是被他發現了問題。
這就好辦了,馮家遇和管家進行了一番對峙,最後管家敗下陣來,交出了一大筆的錢。
多虧有了馮家遇,有了這筆錢,才能讓馮家維持下去,憑藉著後來的努力,避免了家道中落。
想當年,在國內外赫赫有名的「燈塔」牌油漆,出自東方油漆廠,前身就是馮家遇一手創辦的。
「燈塔」牌油漆有著其他油漆品牌難以超越的地位,因為他是中國民族工業自主創新和成長的一個重要標誌。
馮家遇為中國的民族工業挺起脊梁做出了貢獻,他身上的骨氣也有一部分是靠父親馮國璋的培養出,不過用的方式很不一般。
馮國璋在軍中是出了名的貪財,段祺瑞和他的矛盾有深,想出口惡氣,就常常罵他是錢癖。
身為馮國璋的兒子,馮家遇身上並沒有這方面的變現,他並沒有被金錢腐蝕。
馮家遇在德國留學的時候,馮國璋乾脆一分錢都不給他,讓他去領取清政府的救助金生活。
這樣子,馮家遇面臨了經濟困難,也不氣餒,拒絕向父親尋求幫助,自己想辦法賺錢維持生活,磨練出了經商的頭腦。
馮家遇給父親守孝六年後,馮家舉家搬到了天津生活,開始了自主創業,辦起了工廠,東方油漆廠是這樣來的。
在1920年,馮家遇想為家裡的房子裝潢一下,打算去買幾桶油漆來往家裡的牆粉刷一遍。
結果那天正好是星期六,馮家遇買油漆遭到了拒絕。油漆店裡的夥伴直接對他說:「週六不賣貨,除非你是會員。」
馮家遇見這句話很生氣,生氣不只是因為沒有買到油漆,關鍵的是中國人想買桶子油漆,還要看外國人的臉色。
有骨氣的馮家遇下決心一定要改變這一現狀,讓中國人用上中國的油漆,不讓外國人有機會欺負中國。
馮家遇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建立了東方油漆廠,缺乏生產經驗和技術就一步步摸索,經過多年的艱難創業,才生產出第一桶油漆。
第一桶油漆的名字叫做貓牌油漆,中國老百姓知道該油漆後,充滿了自豪,紛紛支持國貨。
人們買了許多貓牌的油漆,工廠有了銷售量才能有利潤,才能夠繼續生產更多國產油漆。
隨著時間的流逝,馮家遇手裡的產業越做越多,生意也越來越大,馮家慢慢興旺了。
馮家遇曾經收到同學孫傳芳的邀請,孫傳芳得勢也忘不了好朋友,寫信邀請他能夠出來當官,享受榮華富貴。
馮家遇想都沒想就拒絕了,雖說他的父親馮國璋是官,但是他打心裡都不願意踏入官場半步。
不只是馮家遇不想自己當官,連他的子女也被立下了一條家規,絕不允許自己子女參政。
馮家遇的大兒子去了北京的輔仁大學,學習了化學技術。他順利畢業後直接去了自家的油漆廠當上了廠長。
老三馮海崗和大哥上了同一個大學,不過學的是教育學。此外,馮家遇的其他子女也大多學習了自然科學的專業。
馮家遇的孩子們聽從父親定下的家規,在成年後,一個個都沒有和政治上的事情沾上關係。
在馮家遇這一代,馮家的生活相當富足。馮家遇本來就是從德國留學回來,說一口流利的德語自然不在話下。
可是,馮家遇並沒有仗自己留洋讀過書,也沒有標榜自己,而是不再說德語。
馮家遇的身上只會穿中國的傳統服飾,不願意穿上西裝,他覺得中國人應該對自己的民族文化自信。
在當時社會動盪的年代,有錢人家基本上都會搬進租界,尋求外國人的保護,一定程度上確保家人的安全。
可是,馮家遇即便有錢有能力購買天津租界裡面的房子,還是不願意搬進去,他請來建築師把自己的家蓋在了天津的河北區。
在新中國成立之前,馮家遇還和解放軍的高層人士見過面,他本人非常支持共產主義思想。
同時,馮家遇也做出了承諾,他堅定地說:「如果你們的政治主張能夠實現,那麼我願意捐出我的全部財產。」
事實上,馮家遇確實多次為國家捐款,在1949年前後,他捐出好幾筆龐大的金額。
可惜的是,馮家遇在65歲的時候,生病不幸過世。 他從未迷戀過權勢,透過自己的努力推動社會的不斷發展。
心懷家國,心繫社會
馮家遇的人生起點必然和父親馮國璋有著重大的關聯。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自然是馮家遇的成就更大。
雖然馮國璋曾經擔任過民國的大總統,但是他代表的北洋軍閥,手握重兵,執迷於權力,並沒有把國家和人民放在心上。
針對這一點,馮家遇作為他的兒子就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他在認真地救國興亡,發展實業。
在馮國璋的許多孩子裡面,馮家遇無疑是最受寵愛,被父親寄予很高的期望。
馮家遇出生自1888年,那時正是晚清。清政府到晚期更加地沒落和腐朽,他的成長也見證了這段時期。
馮國璋接受清政府的命令,東渡日本考察學習。回國後,他在北洋速成武備學堂擔任督辦。
15歲的馮家遇抓住了這個機會,表示自己想要進去學習,父親自然同意。 在父親的安排下,他也能夠在該學堂上學讀書。
學堂本來就是一所貴族學校,因為當時普通的老百姓根本沒有接受教育的機會,大字不認識一個,要他們去讀也不太現實。
不過,既然是貴族子弟,身上就難以避免體現出飛揚跋扈四個大字。 有的貴族,剛見到新同學就開始說自己的家族是如何的輝煌。
令人驚訝的是,這種情況並沒有在馮家遇的身上出現,他為人十分低調,關於自己家裡的情況一概閉口不提。
馮家遇在學堂裡一心只想好好讀書,雖然15歲的年紀正是少年愛玩的叛逆期,但是他也不會胡來,不會仗著父親的權勢欺負班裡的其他同學。
因為這個原因,馮家遇在學校裡學習了這麼長的時間,也沒有知道他是馮國璋的兒子。
馮家遇為人低調,不代表他沒有好勝心。他所上的學堂不只教授知識,還會有其他軍事方面的培養。
一次,在上騎術課的時候,蒙古教員興致勃勃地向學生們講述騎馬的技巧。
同學覺得教員講得非常有趣,馮家遇也覺得。不過,他迫不及待想親自一試。
馮家遇騎上了白馬,迅速抖動韁繩,雙腿夾緊馬腹,馬兒帶著他就向前飛奔起來。
老師和同學們這才注意到馮家遇騎上馬,並沒有聽課,急忙在後面喊他快停下。
老師此時十分地驚恐,他不僅擔心學生的安全,更重要的是今天正好要有高級官員過來巡視。
可是,馮家遇並沒有聽到老師的阻攔,他依舊在策馬狂奔,不斷地揮動著韁繩,完全來不及阻止了。
接著,馮家遇就看到了幾位官員來了,他趕緊拽住馬繩,白馬立即揚起前蹄,衝著藍天大聲嘶吼。
沒想到,來的官員裡面有自己的父親。 馮國璋剛剛也被馬的嘶吼吸引了注意,定睛一看才發現騎在馬背上的正是自己的兒子。
馮國璋樂呵呵地笑道,原來兒子的馬術竟然如此不錯,欣慰地說:「好孩子,你真厲害。」
周圍人聽到馮國璋的話,才知道馮家遇是他的兒子,頓時感到很驚訝,還有人評價說馮家遇的騎馬本領真的是得到了父親的真傳。
馮國璋身後不少的官員都覺得馮家遇日後必定大有出息,成為個將帥之才沒問題,再加上他父親的提拔,簡直是如虎添翼。
可是,馮家遇並不會按照他們所認為的選擇自己的人生之路。在學堂,他上了三年,迎來了畢業,沒有走上統合之路。
馮家遇和父親商量到德國留學,打算學化學冶金技術。他之所以選擇去德國也受了父親的一定影響。
馮國璋曾經兩次奉命去日本考察,在那裡算是見識到了日本的發展,也意識到日本能夠從落後到崛起,正是因為向西方學習。
馮國璋自己也總結出了一個結論,他說:「要讓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就是要向西方學習。」
不過,馮國璋的思想層次還是只停留在洋務運動的層次,並沒有太大的進步。
在學堂內,他也進行了日文課和德文課,想要幫助學生開拓視野,將來打算出國留學的話,學習到先進的東西回國發展。
所以,當馮國璋聽到自己的兒子打算去德國留學,自然不會拒絕,孩子多去走走,對他也有好處。
1910年,馮家遇回國到直隸兵工廠擔任幫辦,但是他覺得沒有什麼實際的價值,就失望地離開了。
後來,袁世凱竊取了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馮家遇直接選擇脫離了北洋軍,想去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
馮家遇在德國接受過系統的教育,他跟父親交流,思想也影響了對方。
1916年,馮國璋成為副總統,也對媒體朋友說:「中國的建設不應該過於激進,要循序漸進。」
可以看出,馮家遇從少年時就心懷家國,一直在尋找合適的方法,堅持走正確的道路,維護社會的穩定局面。
優良家風,代代相傳
馮鞏的父親是馮家遇的三兒子馮海崗。馮家遇很是看中孝順,孝順是馮家家風不可缺少的表現。
馮家遇的女兒曾經說過:「父親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奶奶問好,從來都不會違背奶奶的意願。」
2022年,在山東衛視的春天晚上,大家看到了馮鞏的身影。他對著大家說著祝福的吉祥話,熱烈的掌聲足以證明觀眾對他的肯定。
馮鞏身為馮家遇的孫子,身上自然傳承了良好的家風。 家風在一代代傳承中,讓一代又一代的人變得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