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有了目的就有了方向,只要努力就會有收穫。
年輕的楚莊王早就確定了自己的方向了,他要進軍中原。來一個一鳴驚人,讓大夥兒看看。就因為這種志向,所以中國成語又聊了那麼一句叫問鼎中原。其中的問鼎這個典故還是說的楚莊王。他為什麼這麼大的雄心,下這麼大的狠心,因為他要拼一把,要比前幾輩的楚國國君們幹出更大的業績來,因為他深深地知道自己頭頂上的這頂王冠,是來路不明的。您猜怎麼來的?那是自封的。中原諸侯們向來就不承認他的地位,齊國,晉國,魯國這些大國和那些小諸侯一聽楚,客氣說這些國家是打不過楚國,實際上打心底里都看不起楚國,你算什麼楚王啊,你是楚子,只不過是個子爵,只是不敢當面說。
要想讓大傢伙承認。怎麼辦?楚莊王心想,我得向晉文公、齊桓公那樣召開諸侯大會,我得稱霸。到了霸主那一步了,你們誰敢不承認呢? 。但是談何容易!還得承認這週天子那王冠呢?那麼,楚莊王在想,我怎麼能讓他們都承認我像承認週天子那樣呢?準備了一段時間之後,在他繼位後的第八年,也就是公元前606年。
楚莊王藉著打洛陽西南有一個小的國家叫陸渾戎啊,也是戎族的一支啊!他們深入中原,楚莊王帶兵進入中原腹地,東週的都城在洛陽。這隻外來入侵的部隊在洛陽西南,楚莊王翻山跨水的也往洛陽市西南來了。他帶的人一來,週王室嚇壞了,往外看密密麻麻,都是楚國帶來的。週王室憂心忡忡,他想:楚國在打陸渾戎啊還是打咱們週室呀,趕快調遣周室的兵馬吧!但是周王室衰微,調誰啊?再說現在王宮裡面也出不去呀,這週室這小城市被這麼一包圍,困也把咱們困死了,而且打的話一頓飯的功夫就拿下了,咱週室這沒人呀,臣子們都在外地呢。周王室上下就跟熱鍋的螞蟻一樣,週天子後宮的嬪妃,那些文武大臣們,已經找不著方向了,怎麼辦呢?
就在這時候。有一位年輕的公子說“天子不必驚慌,我願去問一問”,這孩子很年輕,十歲出點頭。誰呀?王孫滿。這小孩子長得別提多漂亮了,濃眉大眼齒白唇紅。哎,小小年紀居然能說出大人一樣的話。王孫滿心想:看你們都嚇成這個樣子,不就是楚國嗎?是咱們週室的子臣呀,有什麼可怕的?聽說他帶兵來是為了幫助咱們打敗入侵的種族,那我見見他他還能把我怎麼樣嗎。
少五年出英雄啊,城門打開,把這王孫滿就送出來了,王孫滿騎著一匹戰馬,小孩子騎戰馬,跟那猴騎駱駝有點相像。楚莊王沒想到。原以為出來很多人跟自己拼一陣子,結果人家城樓上依然如舊,一開門兒溜出來個小孩,騎著馬,信馬由韁就往這溜達。
楚莊王心想:小小年紀,竟然有如此的膽量,讓他進諫。王孫滿來到楚莊王面前這麼一站。不卑不亢!楚莊王瞪著倆大眼珠子。緊盯著王孫滿,王孫滿清澈的雙眸也在掃視著楚莊王。誰都沒吭聲,小孩子少年老成,這目光的沉穩,專注,王孫滿,自以為是王族貴冑,有天生這種氣質,他看所有的諸侯都是臣子,所以這孩子天賦極高,就不吭聲,刷刷刷刷,倆人對視掃描了600多眼。楚莊王坐不住了,他微微欠了欠身。說實在的,他有點尊敬喜愛這位年少有為的孩子王孫滿了,說:“我有一事不明,請問王孫滿。都說周王九鼎。我一直不知道這九鼎都什麼樣子的,都有多大?有多沉啊。
楚莊王手下這幫人一聽,我們國君要幹嘛呀?這是咱們該問的嗎?你看。禮法規定,那鼎是歸天子擁有。 (這九鼎怎麼來的:咱們不說過那大禹治水嗎?大禹治水之後,把各地供出來的金子,實際已銅為主,把這些金屬化了以後,鑄成了九個大鼎。這個九鼎的神秘就由此而來,這九座鼎並不一樣,大禹治水平定九州,九州的供奉、每個地方山川人物、供賦田畝,這些數字都在鼎上呢,上面又是一龍門,九鼎代表九州,九州有荊州、涼州、雍州、豫州、徐州、揚州、青州、兗州、冀州這九州,代表著中國,更充分說明了黃河流域的偉大。鑄九鼎之後,這九鼎就成了王室權力的象徵,祭奠祖先的重要禮器了。歷史稱為九龍神鼎,這是中國王權的標誌,全國祭祀的貴重禮器,這九鼎到底有多重吧,據說當時運送時,啟用了15萬人)。
楚莊王只是好奇嗎?絕不是這麼簡單,他以為這九鼎代表九州是王權的象徵。楚莊王問這句話,目的就是挑戰週王室,楚國怎麼不能代表周朝啊,這意圖很明顯。楚莊王沒有繞彎子,直接就要挑戰這至高無上的王權。表達自己的野心。王孫滿聽完之後。大眼珠子轉了一轉,他笑了:楚子,你知道我來這裡是做什麼嗎(叫楚子意思是讓楚王別忘他的身份)。楚莊王聽王孫滿說這話,他都覺得好奇了,說:「你到我這裡來意欲何為?
王孫滿說:”我想來看看楚子是否還知道是大周的組成,如果知道的話,我就算是來慰勞慰勞你。如果要是不知道呢,那我就打字回去找天下諸侯合兵共討於你,但是,你不就問問九鼎嗎?回去我跟天子說一說,我讓他們把慰問品給你送來,九鼎的事兒,不用天子解答,我就能跟你說好,九鼎是天子品德之象徵,而統治天下,靠的是德,絕非靠的是鼎。”
王孫滿寸步不讓,讓楚子不要忘了“從前夏朝有德之時,遠方的國家才把山川奇異之物畫成圖像,九州長官才會供奉青銅鑄成九鼎,讓鬼神百物全都銘圖於其煞,是百姓認識鬼神百物之行,得意防備。可是後來夏朝最後一個國君夏桀失德亂政,所以九鼎遷於殷。那麼殷商取代他前後有600年到殷紂王暴政時,九鼎再遷於週。是因為周人的祖先品德高美,這鼎雖小,但因週人之品德,而重若千鈞。我先祖本來定鼎於洛邑早已有人為之占卜,算出來此鼎傳世30代,享國700年,這是天命,不可改。鼎的輕重怎可過問呢。”
王孫滿說的大夥都有點憋得慌,不知道怎麼回答了,一個個直眉瞪眼,就盯著楚莊王,有想蹦的,有想樂的,生氣是因為這麼小的孩子竟然敢管教我們大王。你這小孩才吃幾天鹽呢?有樂的也因為這個,楚莊王臉上這上不來下不去的。他聽出來了,王孫滿說的是什麼呀?言下之意,你江南蠻夷,哪有什麼資格問鼎啊,有德者居天下,無德者失之啊。一個小孩跟大人在講仁義道德,就如同孩子訓爹一樣。讓大人臉上很難看。楚莊王剛才有點班門弄斧搬石頭砸腳了,到現在被人數落著,找不著詞了。
叫楚莊王打他也不敢打,那麼多諸侯看著呢,這才叫騎虎難下呀。他也真正領略到了禮儀之邦中原文化大國培養出來的優秀少年,就是王孫滿為代表。王孫滿也給他了台階了,說他救駕有功,想休養一段時間的話,這週都的四郊隨你挑選,慰勞品城中已備好,隨叫隨到。楚莊王就坡下驢吧,說到:“我就是來保護保護你們的。”
這一次問鼎中原。體現了楚莊王剛建勇武,狂傲不羈的楚國人特有的生命力。楚莊王知道,在中原諸侯面前,武力是一定要強大的,另一方面就得名正言順。什麼叫名正言順呢?古人打仗講究師出有名啊! 。應該說,在楚國楚莊王之前的歷代君王中。更多的人講求的是強殺硬打,而沒有一個人真正的能從心理因素,從道德層面去考慮發展的問題。而只有楚莊王意識到了。當他打算用德功與武功這把雙刃劍的時候,他的事業就走向了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