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山日報
點擊線上收聽語音版
在上個月結束的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上,來自中山的李雯雯代表廣東省輪滑隊,獲得速度輪滑女子10,000公尺積分淘汰賽金牌。這是她退休10年後,重上賽場取得的另一個佳績,也是速度輪滑項目首次納入全運會賽事後誕生的首枚金牌。這位二胎媽媽用行動證明:只要內心強大、能吃苦,就能不斷創造新奇蹟。
新疆女孩滑出「外掛」人生
李雯雯1987年出生於新疆,由於小時候體質差,經常感冒,父母決定讓她從事體育強身健體。 「那時候特別流行滑旱冰,前後各兩個輪子、綁在鞋上那種,我特別喜歡,一開始是鬧著玩,沒想到越滑身體越好。」李雯雯說,她和體育的緣分,就是從這裡開始的。
由於天賦過人,李雯雯很快便被專業的滑冰教練相中,恰逢省隊來到地級市選人,她便被當做種子選手輸送到烏魯木齊體校。 2004年,表現突出的她又被推薦前往吉林長春進行訓練,透過自己的努力,她在那年的全國青少年錦標賽中拿下速滑500米冠軍,前途一片光明。
然而,嚴寒的天氣卻讓這個從小在西北方長大的女孩打起了退堂鼓。 「長春的冬天太冷了,零下幾十度,訓練的時候穿得又少,每天回到家手腳凍得像冰棍一樣,放在暖氣片上烤也沒知覺。」李雯雯說,身體上的折磨讓她一度想放棄。
就在這時,遠在蘇州的啟蒙教練給她指明了新的方向——到蘇州學輪滑。 「他說輪滑和滑冰差不多,而且不冷。」李雯雯心想,自己五年的滑冰基礎就這麼放棄確實可惜,於是她收拾行李來到蘇州。結果,在2006年的輪滑比賽中,她拿到了全國冠軍,那一年,她19歲。
此後,李雯雯的人生彷彿開啟了「外掛」模式,在2008年和2010年,接連拿到亞錦賽和亞運會的冠軍。
重返賽場,魔鬼式訓練減重35公斤
回憶起往事,李雯雯大方地掀起褲腳,露出膝蓋上大大小小的傷疤。 「顏色深的是舊傷,淺的是今年備戰全運會時撞傷的,沒兩年很難痊癒。」看著新增的幾道疤痕,李雯雯笑著說,她也沒想到退役10年之後,她還能有機會以運動員的身份再次站在全國賽場上。
今年4月,得知速度輪滑項目被首次納入第十四屆全運會賽事,且參賽者年齡必須在25歲以上的消息,李雯雯第一時間報了名,並於6月起正式進入緊張的備戰階段。
為了讓體能和體重調整到最佳狀態,她要求自己每天必須達到8小時的訓練量,一場訓練下來,經常累得飯都吃不下,體重也因此迅速下降。 「你看得出來我之前有70多公斤嗎?」眼前身材纖細的李雯雯,3個月竟減掉約18公斤。
隨著體重的下降,持續的高強度訓練和炎熱的訓練環境,也拖垮了她的抵抗力,李雯雯患了支氣管炎,擔心吃藥會影響比賽,她硬是將病扛下來,堅持訓練。
幸好付出終有回報,在9月25日的比賽中,李雯雯代表廣東奪得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速度輪滑女子10,000公尺積分淘汰賽金牌。
李雯雯(黑色衣服)在全運會輪滑賽場奮勇爭先。
立志培養更多輪滑人才
「其實,這次比賽不僅是為了自己而戰,更是為了給俱樂部的孩子們樹立榜樣。」李雯雯介紹說,2010年拿到亞運會冠軍後,她便與同隊的丈夫劉智聰一起退出國家隊,來到中山開拓輪滑事業。這10年來,他們不僅成立了自己品牌的輪滑俱樂部,還在中山買了房子,兩個孩子也在中山上學。
親眼見證自己的輪滑教練拿下全運會金牌,俱樂部的孩子們幾乎逢人便宣布這個好消息,恨不得讓所有人都知道這位冠軍就是自己的教練。 「回到家的第一天,我女兒也迫不及待地拿著金牌往自己脖子上套,說這是蘇炳添同款,逗得一家人都笑了。」看著孩子們充滿自豪的小臉,李雯雯的內心溢滿驕傲與感動:「每個人都需要有信仰,有幸讓他們見證我的成功,就是要在他們幼小的心靈埋下一顆種子,讓他們知道只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總會有收穫的那一天!
李雯雯表示,從小跟著她學習輪滑的一雙兒女也已在廣東省少兒輪滑比賽中嶄露頭角,獲得前三名的好成績。但李雯雯的目標遠不止於此,她希望未來能培養出全國排名前三的選手,為下一屆全運會輸送更多輪滑人才,為國家隊壯大後備力量。
本文來自【中山日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台提供資訊發布傳播服務。
ID:肌肉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