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之死一直是個歷史謎團,弄清楚這幾點,就知道他死在誰手了

2024-11-14趙匡胤

北宋開寶九年(976年)十月二十日,夜,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突然死去。

趙匡胤

也因為死得突然,再加上,他的兩個兒子趙德昭、趙德芳都已成人,皇帝位本該由兒子繼承,卻最終落在弟弟趙光義手上。當然,最關鍵的還是,宋朝國史和實錄中,對其死因竟略而不載。一時間,有關趙匡胤的死因,便成了千古之謎。

下面,我們不妨列出民間兩個最經典的說法:

第一種說法,是說宋太祖聽了一個術士的話,知道自己氣數已盡,便急召弟弟趙光義到宮內酌酒對飲,安排後事。

當時,宦官和宮人都不讓在場,只從遠處見到燭影之下,趙光義有時離座,有時作推辭之狀。後來,又看到太祖拿著柱斧砍地上的雪,大聲對弟弟說:「好做,好做」。

後來,太祖解衣帶就寢,弟弟趙光義當晚也留宿在宮中。到凌晨,太祖去世。

這也是歷史上,著名的“斧聲燭影”的由來。

趙匡胤

第二種說法,是說那天晚上,太祖有病,弟弟趙光義入宮問候,夜間見太祖睡熟,乘機調戲侍候太祖就寢的夫人費氏(即原後蜀主的花蕊夫人費氏) ,太祖醒來,以玉斧砍他,皇后和太子聞聲趕到,太祖已氣得奄奄一息,弟弟趙光義急忙出宮。隔天清晨,太祖死,趙光義便來了一個靈前即位。

當然,關於趙匡胤的死,還有其他說法,比如說​​,是弟弟趙光義派禦醫毒死(基本上不可能)等等。

總之,說法一向不一。在此,也不一一例舉。

那麼,宋太祖趙匡胤到底又是怎麼死的呢?

趙匡胤

下面,就讓我們看看趙光義能夠殺死哥哥趙匡胤的幾條理由,或許就明白趙匡胤的死因了。

首先,在後周時,趙光義就同哥哥一樣,開始戎馬生涯了。陳橋兵變發生時,給趙匡胤黃袍加身立下頭等大功的,除了趙普,就是趙匡胤的這位弟弟趙光義。這份功勞,也足以讓他繼哥哥之後,過一過當皇帝的癮頭。

所以,面對趙匡胤兩個漸漸長大的兒子,如皇權落入他們之手,依我們推理,趙光義自會心中不甘。為防備夜長夢多,採取必要措施,盡快將皇位拿到手,也不是沒有可能。

這是在為趙家所立的功勞方面。

其次,在趙匡胤奪得皇帝位,北宋建立之後,趙光義也開始任殿前都虞候,一躍成為禁軍中的重要將領。

而最關健的還在於,在趙匡胤征討李筠、李重進時,以殿前都虞候身份統領宮廷事務,執掌京城禁軍的正是這位弟弟趙光義。他在宮廷內外遍插他的親信和耳目,也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

應該說,從此時起,趙光義就已經開始為他的皇帝位暗暗做著準備。

趙匡胤

這是在宮廷內外的親信安插方面。

再次,“杯酒釋兵權”之後,在趙匡胤的核心部隊中,張瓊被宋太祖破格提拔為殿前都虞候(總指揮員)。但因其耿直,且只忠誠於趙匡胤一人,據說被趙光義暗中買通史珪、石漢卿二人,將其陷害而死。

隨後,又是趙匡胤舊部楊義繼任殿前都虞候,但這時候,情況已完全不同了。

或者說,除張瓊之外,其他包括楊義,甚至包括田重進、米信、崔翰、李懷義等在內的一大批對趙匡胤忠心耿耿的舊部,因為懼怕趙光義的勢力,最終也不得不暗中屈服於趙光義。在趙匡胤死前,整個軍權幾乎都掌握在了趙光義手中。

也正因為此,趙光義即位,田重進便做到了侍衛馬步軍都虞候,米信做到了侍衛馬軍都指揮使,李懷義則做到了侍衛步軍都指揮使,崔翰呢,則做到了殿前都虞候。

這是在軍權掌握方面。

再有,在建隆二年(961年)七月,趙光義升任開封府尹、同平章事(京城開封府最高長官、位在宰相之上)之後,趙匡胤外出時,趙光義仍是作為東京留守,坐鎮京城,看守朝政(你想想,多少年的經營,由他培養的親信是不是早已經遍布朝堂內外了),以致在趙匡胤去世前,他已經掌握了宋朝很大一部分權力。

趙匡胤

從實質上來說,下一任的皇帝已非他莫屬了。

當然,關於這一點,趙匡胤不是沒看出來。

或者說,來自弟弟趙光義的威脅他早已經感受到了。也正是為擺脫這種威脅,最明顯的例證,便是趙匡胤提出的遷都計畫。後來,這個計畫之所以能夠在一片反對聲中落空,是因為最大的反對聲,正是來自他的弟弟趙光義。

此時,趙匡胤雖然貴為皇帝,卻已經很難控制局勢了。

由此可以想像,在趙匡胤死前,趙光義的勢力已經大到何種程度了。

好正如傳說中的那樣,說他敢在臥病在床的趙匡胤面前(甚至當前當時的宮人面前),調戲趙匡胤最寵愛的花蕊夫人費氏,也不是完全沒有可能。因為趙光義本身就是個喜好調戲別人女人的流氓。

趙匡胤

所以,說話到此,你可能也大致明白了,當時正在生病的趙匡胤,更有可能是在與弟弟趙光義的爭吵之後,喪生的。

只是,面對宮廷內外皆是趙光義的勢力,無人敢將此事揭穿,以致於在歷史記述中,有關趙匡胤的死因,也只草草幾筆。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