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歷史——先秦文學家墨子

2025-01-01墨子

墨子(西元前476或480年—西元前390年或420年),名翟,春秋末期戰國初期宋國人。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墨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墨子是墨家學說的創立者,是繼孔子之後的偉大思想家,提出了“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樂”“節葬”“節用”等觀點,以兼愛為核心,創立了以幾何學、物理學、光學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學理論。

反對儒家重禮厚葬的繁文縟節,開創了第一個批判儒學的學派。 與儒家並稱「顯學」

墨子死後,墨家分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鄧陵氏之墨三個學派。

墨子

1.墨子先祖是殷商王室,是宋國君主宋襄公的哥哥目夷的後代,目夷生前是宋襄公的大司馬,後來他的後代因故從貴族降為平民。後簡略為墨姓。

2.墨子約出生在春秋末年周敬王四十年(約公元前480年),一說周敬王四十四年(公元前476年)。雖然其先祖是貴族,但墨子卻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平民出身的哲學家。

3.墨子穿著草鞋,步行天下,開始在各地遊學。據《淮南子·要略》之說,墨子原為儒門弟子。但因不滿儒家學說而另創一對立的學派。

4.墨子最終捨掉了儒學,另立新說,在各地聚眾講學,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墨家學派,成為儒家的主要反對派。

5.墨家是宣揚仁政的學派。墨家是先秦時期和儒家相對立的最大的學派,並列為「顯學」。在當時的百家爭鳴中,有「非儒即墨」之稱。

6.為宣傳自己的主張,墨子廣收門徒,一般的親信弟子達到數百人之多,形成了聲勢浩大的墨家學派。

7.墨子在宋昭公時曾做過宋國大夫。但以後地位下降,接近勞動者。墨子的行跡很廣,東到齊,北到鄭、衛,並打算到越國,但終未成行。

8.在墨子晚年,儒墨齊名。墨子死後,墨家弟子仍“充滿天下”、“不可勝數”,故戰國時期雖有諸子百家,但“儒墨顯學”則是百家之首。

墨子

墨子認為教育對個人的作用,認為“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所入者變,其色亦變”,以染絲的過程比喻環境和教育對人品形成的影響,有什麼樣的環境與教育,造就什麼樣的人:對社會的作用,認為要建立一種民眾平等,互助的兼愛社會。

主張以培養「兼士」和「賢士」為主要目的。

學習上主要學習:政治與道德教育、科學技術教育、文史教育、培養思考能力的教育。其中科學技術教育是墨家教育中最具特色的面向。

在學習上主​​張「主動」「創造」「量力」「實踐」「合其志功」的方法。

歷史影響

墨子的主要思想包括“兼愛”和“非攻”,強調對所有人的平等愛和反對侵略戰爭。他認為,只有通過普遍的愛和和平的方式解決爭端,才能實現社會的和諧與穩定。這種思想在戰國時期尤為重要,體現了對戰爭和暴力的深刻反思。墨子還提出了“尚賢”、“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樂”、“節葬”、“節用”等觀點,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哲學體系

墨子的學說不僅在理論上有所貢獻,還在實踐上有所成就。 他在軍事和工程方面也有卓越的成就,尤其在攻防戰術和器械製造上。墨子提倡工匠精神,認為技術和手工藝在社會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他的思想具有鮮明的實用主義特徵,強調知識和技術應服務於社會的實際需求。此外,墨子也重視邏輯推理和辯論,強調透過理性的討論來解決問題,他的《墨子》一書中包含了大量的邏輯推理和辯論技巧。

墨家學派在戰國時期迅速發展,吸引了許多追隨者,形成了獨特的學術體系。墨家的組織嚴密,其成員到各國為官必須推行墨家主張,所得俸祿亦須向團體奉獻,是最早期社團的雛形。墨家思想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尤其是在邏輯學方面有重要貢獻,開始向科學研究領域靠攏。儘管墨家在漢代後逐漸衰落,墨子的思想和學說仍然對後世有著重要的影響‌。

名句:雖殺臣,不能絕也。

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