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普通的夜晚,欒樹正在排練,
女友王菲在專注地看著台上。
排練後,大傢伙直喊餓。
王菲沒有選擇男友欒樹,她叫了竇唯一起出去買飯。
這一夜,大家沒有吃上心心念念的飯。
因為王菲和竇唯兩人一夜未回。
欒樹家境不錯,母親整天和文字打交道。
父親是學校裡的音樂老師。
小康家庭長大,自小衣食無憂,
欒樹最喜歡的事情是每天晚上和父親一起唱歌。
5歲時,他迷上了鋼琴和小提琴。
有一天,欒樹明顯感覺到了家裡的氣氛不同尋常,
好像有什麼重大的事情要發生一樣。
每個人的臉上表情各異。
父親的臉上充滿著激動和興奮,母親的臉上露出了明顯的不滿與責怪。
哥哥的臉上半是興奮,半是忐忑。
過了會,家裡來了個龐然大物。
一架雕著花,帶著燭台的進口德國鋼琴,
這是欒樹的父親砸鍋賣鐵,還借了不少錢
湊足四百元買來的二手華格納鋼琴。
這個老古董帶領欒樹走上了音樂的道路。
每天坐在鋼琴旁練習就成了他的必修功課。
青島有一位牧師,精通鋼琴等好幾門樂器。
著名鋼琴家呂思清小時便是跟著這位牧師學習。
欒樹很幸運地得到了他的喜歡,一直跟著這位牧師學習鋼琴。
好在因為喜歡,這樣的日子並不難。
很快他就面臨升學的壓力。
藝考向來是千軍萬馬進獨木橋。
有著鋼琴優勢的欒樹順利考入了中音附中。
成為山東省唯一進入附中的學生。
一進入附中,冀凱瑞老師就想中了這個好苗子。
收了他當徒弟,教他吹小號。
突然從青島到北京上學,欒樹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小時候常聽到的傳說人物近在咫尺。
打水時,前面提著暖壺等著打開水的那個人昨天才在教科書裡看見。
下課後,筒子樓會傳出陣陣餐點的香味。
定睛一看,正在揮舞著鏟子炒菜的那個人,不久前才舉辦完自己的演奏會。
各種不可思議的事物層出不窮。
這種與偶像的零距離接觸大大衝擊到了欒樹。
那時,流行音樂才剛傳入國內。
身在附中,欒樹擁有更多的管道接觸這些「靡靡之音」。
來自台灣的同學帶來了鄧麗君的專輯。
在欒樹看來,專輯裡極不規矩的和聲,卻異常和諧好聽。
他對音樂的理解被顛覆了。
附中三年級,接近春節放假,班上要辦一個晚會。
欒樹,井岡山,林海頭腦一熱,組了樂團。
這個樂團沒有延續多久,隨著幾人的畢業解散了。
欒樹在朋友的邀請下又加入了黑豹,並遇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這群年輕的小伙子不想出名,不想賺錢。
一心想著要標新立異,與眾不同。
無論是音樂,扮相,或是生活的態度,
他們只希望能夠完全的張揚個性。
一開始時生活窮困潦倒,常吃不飽飯。
欒樹最喜歡去張炬家蹭飯。
因為他家總是能吃到最好吃的東西。
張炬爸媽廚藝高超,做的飯特別好吃。
總是吃不飽飯是個大問題。
欒樹一夥人商量後開始接一些商演貼補樂團。
於是他們坐上了前往成都的綠皮火車。
這次商演規模很大,請了五、六支樂隊。
同是搞搖滾的,聚在一起有說不完的話。
欒樹和朋友一起大聲地攀談著。
無意間注意到一個長髮飄飄,安靜漂亮的女孩。
這個女孩子一直在暗中觀察他們。
性格直爽的欒樹索性直接邀請女孩加入了他們的聊天。
這個女孩子就是詠梅。
初次相遇,兩人並沒有萌出強烈的火花。
很快,便各自回到各自的生活軌道。
1990年,黑豹需要拍攝MV,
女主角遲遲沒有找到適合的人選。
欒樹一下想起了那位火車上長髮飄飄的女孩子,覺得她再合適不過。
就這麼撥通了詠梅的電話。
在欒樹的設想中,出現的會是一個長髮仙女的樣子。
萬萬沒想到的是,詠梅為了追趕時髦,
剪去了一頭長髮,留了半長不短的捲髮。
欒樹傻了眼,還是硬著頭皮讓詠梅拍了MV。
拍攝的過程極度困難。
非科班出身的詠梅是個道地的外行人,
沒有鏡頭感,更不知如何走位。
導演怎麼說,她就像機器人執行相關程式一樣照做。
儘管過程曲折,呈現出來的效果倒是很不錯。
MV中一頭捲髮的詠梅,隻隻是靜靜地坐在那裡,
就已經是一幅充滿魅力和風情的畫。
這次拍攝,欒樹和詠梅更加熟悉起來,
可兩人再次錯過,沒有產生任何一樣的感情。
黑豹也一直不溫不火地唱著歌。
一次意外的機會,欒樹認識了王菲。
才子佳人的固定搭配,兩人順理成章地談起戀愛來。
那時的王菲已經前往香港發展,沒想到一炮而紅。
兩張專輯獲得了流行榜女歌手的第三名。
雖然王菲走的是清純路線,但礙不住骨子裡渴望搖滾。
她常常趁著空閒時從香港跑回北京,
和半地下演出的搖滾樂團混在一起。
於是認識了當時還是黑豹鍵盤手的欒樹,墜入了愛河。
一個紅了的歌手自然認識不少唱片公司。
王菲將黑豹樂團介紹給了香港勁石。
獲得了發布了第一張同名專輯—《黑豹》的機會。
一時間組合聲名鵲起,成為全國的偶像。
正在風口上的黑豹樂團迎來了新的挑戰,
紅的代價是各種和音樂無關的事情迎面而來,
創作上也失去了方向,欒樹和樂團成員陷入迷茫。
整個組合面臨分崩離析的局面。
這似乎是每個樂團的必經之路。
各種紛繁複雜的事情讓欒樹透不過氣,與女友王菲經常爭吵。
最後兩人選擇和平分手。
沒多久王菲和欒樹的好兄弟竇唯走在了一起。
三個人的關係變得微妙又尷尬。
或許是為了打破這種僵硬的局面,
竇唯選擇在組合的巔峰時期退出。
樂隊少了竇唯作為主唱,瞬間亂了陣腳。
欒樹在大家的一致推舉下,做了主唱。
黑豹樂隊在他的帶領下繼續創造輝煌,並在全國巡迴演出。
第一站定在了哈爾濱。
五月的哈爾濱還有著料峭壁的寒意,粉絲們卻熱情似火。
演出結束後,遲遲不願散場。
整整堵了兩個多小時才解散。
下一場是深圳,在這裡欒樹遇見一個熟人—詠梅。
欒樹一行人跑到餐廳吃飯。
無巧不成書,詠梅的朋友也在同一個餐廳吃飯。
這位朋友興奮地和詠梅通話:
“你知道我在餐廳遇見誰了嗎?黑豹。”
他鄉遇故知的欣喜瞬間席捲上詠梅的心頭。
她在電話裡激動地喊道:“真的嗎?你快讓樂隊中的任何一個人接電話。”
接電話的是趙明義。
他在電話裡驚喜地邀請詠梅:“你來玩吧,我們演出,排練呢。”
欒樹時隔一年再次見到詠梅,他依舊留著披肩發,帶著耳環,很酷。
不過一年的時光,也讓欒樹滄桑了不少,
從一個男孩轉變成了一個男人。
詠梅又恢復成了長髮飄飄的樣子。
恢復單身的兩人這次相見好像突然有了一股電流。
1993年深圳,兩人定情,一牽就是29年。
結束深圳的演出,欒樹和詠梅面臨分別,迎來異地戀的新篇章。
詠梅回到了所在的外貿公司,
名牌大學畢業,從事專業對口的工作
詠梅卻生活的並不快樂。
九點上班,五點下班,千篇一律的生活著實令人厭倦。
欒樹常聽到詠梅對工作的抱怨。
後來有一次,欒樹向詠梅提議:
“你來北京吧,這樣我們就可以在一個城市,我養你。”
詠梅果然辭了工作,跑到北京找欒樹。
欒樹的事業蒸蒸日上,但他卻突然發了瘋,一門心思想去養馬。
因為馬的眼神乾淨又清澈,讓他感到放鬆。
1994年,欒樹從紅的發紫的黑豹樂隊退出。
在北京的郊區開了一家馬場。
所有的馬全部是澳洲進口。
欒樹買完後,全身上下只剩下幾十快錢。
這些馬因為沒錢托運回國,滯留在澳洲。
幸好最後賣家出錢,這群馬才能順利到達馬場。
一個樂團主唱,說開馬場就開了。
開馬場,這事多異想天開。
詠梅卻很支持欒樹。
她覺得欒樹很有勇氣創造一種嶄新的生活。
她堅定的和欒樹搬進了京郊的馬場生活。
這裡遠離城市,推開房門便能看到不遠處的一片森林。
空氣清新,猶如世外桃源。
有利就有弊,夏天的時候,蚊蟲不斷。
到了冬天,因為沒有暖氣,水龍頭經常被凍住。
別說洗澡,連上廁所都不方便。
唯一的暖氣方式是屋裡唯一的火爐。
最麻煩的是因為遠離城市,交通非常不方便。
詠梅外出時需要走20分鐘的路程才能打到計程車。
除了出行不便,養馬是一件極耗費錢的事。
從飼料到培訓,馬種全部依賴進口,
欒樹靠賽馬贏的獎金根本彌補不了馬場的日常消耗。
詠梅拿到片酬的第一時間,總會交到欒樹的手中。
最困難的時候,欒樹甚至沒辦法給員工薪水。
夫妻倆到處東拼西湊,給了員工沒人300的路費。
除了事業上的打擊,這一年欒樹還經歷了父親過世,好友背叛。
他幾乎撐不下去,做好了放棄夢想的準備,準備解散馬場。
沒想到的是,過完年後很多員工都回到馬場。
他們相信欒樹的為人,願意和他一起度過難關。
欒樹一團糟的生活讓好友看不下去。
有人提議,要不然多寫幾首歌。
憑藉著欒樹的名氣,小賺一筆錢很容易。
欒樹不是沒想過這件事,但他壓根沒心情創作。
詠梅堅定地告訴他,不用違背本心,我一直陪著你。
在詠梅的陪伴下,馬場的經營也逐漸好轉過來
2006年,欒樹將求婚提上了日程,兩人修成正果。
婚後,欒樹的心思從馬場上分出一部分到音樂。
混亂的生活總算走入了正軌。
妻子詠梅卻迎來前所未有的挑戰。
兩年的時間裡,詠梅的父母相繼過世。
巨大的打擊讓詠梅的情緒極不穩定,身體也亮起了紅燈。
失眠,焦慮,頭髮大把大把的脫落。
人也像氣球般,肉眼可見的胖了起來。
但詠梅那時幾乎每天吃不了多少飯。
欒樹看著每天喪氣沉沉的妻子,暗暗著急。
他將什麼大道理,只能每天陪在妻子的身邊,兩個幾乎沒有分開過。
欒樹帶詠梅回了她的老家。
在那片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
兩人每天曬太陽,騎馬,彈吉他,唱歌。
四年的時間,詠梅開始練習瑜伽,調理身體
鬱鬱寡歡的她慢慢恢復到健康的狀態。
2017年,有劇本找上門。
這一年詠梅已經45歲,早過了女星的黃金時間。
多年沒演戲,詠梅有點怯場了。
這次是女主角,戲份很大,自己能挑起這個大樑嗎?
欒樹看著搖擺的的詠梅,站出來鼓勵他:“試試吧,萬事開頭難。”
於是詠梅進入了《天長地久》劇組。
電影一上映,各種獎項就拿到手軟。
詠梅更是成為第三位柏林華人影后。
獲獎的當天晚上,各大媒體紛紛採訪詠梅。
有記者問道:“有跟誰分享獲獎信息嗎?”
詠梅抿嘴一笑:“老公。軍功章有他的一半”
這對夫妻已經攜手走過25年,
多年的時光裡,兩人互相攙扶走過艱難的時刻。
唯一讓人遺憾的是兩人結婚多年,選擇了當丁克一族,一直沒要自己的孩子。
記者在詠梅獲得柏林影后時,問了她這個問題。
詠梅回答,年輕時覺得自己無法承擔媽媽的責任。
年紀稍長時想要卻遲遲沒了孩子的緣分。
她更是著重強調道:“我沒要孩子,這是我個人的選擇。”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這種事沒必要宣揚。
生育觀是開放的,詠梅不希望年輕人盲目效法。
如今欒樹已經54歲,詠梅也已經51歲。
年過半百的兩人,再要孩子的可能性也不大。
雖然沒有孩子,但相信他們白頭偕老也不是問題。
畢竟他們連名字都這麼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