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讀老子的《老子》,發現不同領域的研究者關於老子其人《老子》其書有幾個不同的版本。
首先我們來看司馬遷在《史記•老子韓非列傳》是如何介紹老子其人《老子》其書的。司馬遷是一位嚴謹有操守的史學家,他的記錄比較可信。但他在傳記中給出了老子其人的三個版本:周朝守藏史李耳(聃),楚國老萊子,周太史儋:都稱老子,都是隱士。孰是孰非,司馬遷難以評判,他就諸說並存了。
老子
既然偉大的史學家都搞不清楚老子其人《老子》其書,所以,關於這兩個問題,後來者眾說紛紜:
比較普遍的看法是:老子生於春秋末期,籍貫是陳國苦縣,比孔子年長,做過周守藏史,著有《老子》一書。孔子曾向他問禮。
對這一說法,馮友蘭先生在《中國哲學簡史•道家的第二階段:老子》一章中提出質疑:“《老子》一書的思想體係不可能產生於孔子之前,或與孔子同時。”他認為,老子很可能出生於孔子之前,但《老子》一書卻是後人依託之作,“在我寫《中國哲學史》(兩卷本)時,曾提出《老子》一書的著作年代大概在惠施和公孫龍之前,現在我認為《老子》一書的著作年代比我以前所設想的更晚,應在惠施和公孫龍之後。”也就是說,馮友蘭先生認為《老子》一書成書於戰國後期。
《老子》
而在饒尚寬譯的《老子•前言》中,我看到了關於老子其人《老子》其書的第三個版本:老子是戰國時期人,早於莊子,寫有《老子》一書。這個版本向我們透露出這樣的訊息:老子生於孔子之後。那麼孔子向老子問禮一事是子虛烏有?
歷史會被如此扭曲嗎?饒尚寬老師為了說明他關於老子其人《老子》其書的觀點,他從多方面剖析,並引經據典,他引了現代著名歷史學家顧頡剛先生《秦漢的方士與儒生》中的一段話:
「老子為什麼會成為孔子的老師?我以為這不是訥傳的謠言,乃是有計劃的宣傳。老子這個學派大約當時有些勢力,但起得後了,總抵不過儒家。他們想,如果自己的祖師能和儒家的祖師發生了師弟的關係,至少能聳動外人的視聽,爭得一點學術的領導權。了願,竟至超過了預期,而使儒家承認為事實;…”
孔子問禮於老子
這是歷史學家權威性的發現與論述。大概是可信的。依照顧頡剛先生的看法,道家後起於儒家,為了提高其社會地位,就故意「造偽」:說孔子問禮於老子。沒想到以訥傳訥,竟至於扭曲了歷史:老子和孔子是同一時代人,都生活在春秋末期,但年長於孔子,且比孔子博學。
到現在學生教科書上,頭條百科上,趣歷史都如此說。對於老子其人《老子》其書,我覺得十有八九的中國人接受的都是上述扭曲的歷史!
如此看來,有多少被埋在時光深處的歷史被人為扭曲了,不得而知。老子是哪個時期的人不重要,《老子》是不是老子寫的也不重要,重要的事情是,這本書是我們中國人寫的。 《老子》是我們的祖先為人類文化所做的巨大貢獻,它是人類文化史上的一座豐碑。
《老子》,一座文化的寶藏,蘊藏著無限的智慧,願一代代中國人能不斷發掘並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