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只想東進的秦穆公,為何晚年突然西進,還獲得西方諸侯之伯?

2024-11-03秦穆公

秦穆公是秦國著名的君主,也是春秋五霸之一。他在位期間,大力引進人才,使得秦國發展強大,多次幫助晉國擁立新君,救助晉國的飢荒。掃蕩西方戎人部落十多個,保護中原華夏民族免受戎的侵擾,被周天子封為西方諸侯之伯(就是西邊諸侯國的大哥的意思)。

如此功名赫赫的他,年輕時卻有一個夢想,就是帶領秦國向中原發展,企圖稱霸中原。為了實現這個夢想,他和晉國結為姻親,甚至多次插手晉國內政,但都沒有取得好的結果,最終還和晉國打了起來,只是好幾次都百給了晉國,最後不得不在晚年轉變戰略方針,改為西進。

秦穆公秦穆公畫像

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了秦穆公堅持這麼久的東進政策說改變就改變呢?這事還得從秦國和晉國的殽山之戰說起。

殽山之戰

公元前627年,不甘心做女婿晉文公配角的秦穆公,在女婿晉文公死後,決定出兵攻下鄭國,打開進入中原的大門,稱霸中原。

於是他不顧蹇叔和百里奚等人的勸阻,怡然組織軍隊,由孟明視等率領去攻打鄭國。在出征的這一天,秦穆公親自出來為遠徵的秦軍將士送行。

只是讓秦穆公沒有想到的是,在一片愉快的氣氛中,突然傳來了很不和諧的聲音——有人在哭泣。秦穆公很憤怒,回頭一看,是蹇叔和百里奚這兩個老傢伙,正擦眼淚呢。

秦穆公怒喝:你們哭啥呀?蹇叔用長袖擦擦眼淚說:「我們的兒子都在出征的行列,我們都很老啦,恐怕他們這一去,就再也見不到面了。」秦穆公已經聽出弦外之音了,他怒不可遏,說了一句古代最有名的詛咒:「爾何知?中壽,爾墓之木拱矣!」用現代文說就是:你咋知道,老傢伙,要是你死得早點,墳頭的大樹已經可以兩手合抱了。 」

秦穆公蹇叔畫像

伴君如伴虎,蹇叔和百里奚不敢哭了,只是暗地裡對兒子說:「從秦國到鄭國,要經過殽山。殽山地勢險峻,容易設伏,現在秦晉關係惡化,如果晉國在殽山設下伏兵,就算是十倍的秦軍也難逃厄運。

秦國遠徵軍出發了,為了繞開晉國,他們行軍於荒無人煙的山林野地。如果不是一個意外狀況的出現,遠徵鄭國的計畫幾乎得逞。

秦軍在行進的路途中,遇到了一個名叫弦高的鄭國商人不期而遇。弦高以商人特有的敏銳嗅覺,判斷秦軍意在突襲鄭國。

他一面派人以最快的速度將情報送往國內,一面隨機應變,獻上四張牛皮與十二頭牛,對秦軍統帥孟明視說:「我國君得知貴國軍隊前來,命我在此迎接將軍,將軍一路勞累,特獻上一天的給養作為犒勞。

孟明視被他天才的演技矇騙了,以為自己的行踪已暴露。事實上,鄭國對秦軍的行動一無所知。當鄭文公收到弦高帶來的情報,他大驚失色,立即對留守鄭國的秦軍部隊下達逐客令。

秦穆公被稱為屢戰屢敗的孟明視將軍畫像

秦軍失去偷襲的戰機,又失去內應的部隊,鄭國已進入全面戰備,想攻下已是不可能。奇襲鄭國的計畫完全失敗了。

不甘心空手而歸的秦軍,為了挽回一些臉面,好給秦穆公車代。秦軍在歸途中順道把行軍路上的一個叫滑國的小國給滅了。這一滅不要緊,要命的是因為攻打滑國耽誤了歸期,給一直想消滅秦軍的晉軍進行埋伏的時間準備。

晉國知道秦軍攻打鄭國失敗後,迅速在秦軍回軍的必經之地殽山埋伏重兵。等待秦軍的到來,一舉殲滅。

四月十三日(前627),回歸途中的秦國軍隊行進到殽山最險峻的地帶。秦軍統帥孟明視想起蹇叔的忠告:晉軍一定會在殽山設伏。然而忠告卻不能使秦軍有效擺脫遭受伏擊的命運,從去年冬季遠徵軍出發,到現在已經過了四個多月,將士們已是疲憊不堪,進入殽山後,險峻的山嶺使行軍變得更加困難。

秦穆公崤山之戰進軍路線圖

突然間,兩側山嶺旌旗飄揚,戰鼓隆隆。孟明視最擔心的事,還是發生了,自己已是身陷絕境。晉國戰車已佔據有利的地形,晉襄公親自坐鎮指揮。從開戰的那一刻起,孟明視就明白失敗是不可避免的。

晉國人以逸待勞,以眾擊寡,更控制了險關隘口與制高點,國君戴孝坐鎮。無論天時、地利或人和,晉國人佔上風,秦國人何以抵擋?

殽山之戰,秦軍全軍覆沒。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三員大將全被俘虜。這是秦國歷史上最慘重的失敗。在漫長的秦晉爭霸中,秦國第一次嚥下冷澀的苦果。秦穆公東進中原的美夢被徹底打碎!

秦穆公

殽山之戰之敗後的秦穆公,很快就把的眼光從中原轉移到了西方。可是,對於強大的西戎,他一時想不到好的政策。而一個人的到來,對秦穆公稱霸西戎起到決定性的作用。這個人,名叫由餘。

秦穆公初見由餘,由餘的才能折服

公元前626年(殽山之戰後第二年),西戎之王派遣使節團出使秦國,使節團首席代表便是由余。由余並非戎人,他的先祖是晉國人,因躲避內亂逃亡到西戎。他從小在西戎長大,博學多才,深得戎王信任。

秦穆公有意在由余面前炫耀秦國的富實,帶他參觀了壯麗的宮殿,堆積如山的財糧寶物。由余不露聲色,只是淡淡地說:“秦國的宮殿,即使是鬼神來完成,也會覺得筋疲力盡,又何況是人力呢?這不過是勞民傷財罷了,算不上什麼政績。”

秦穆公由余畫像

這一番話令秦穆公肅然起敬,不由得收起驕奢之氣,恭敬地請教道:“請問先生,中國有先進的文化,以禮樂法度來治理國家、施行政事,還是免不了經常發生變亂。西戎沒有中國的禮樂制度,如何治理國家與百姓,政事不是會更亂嗎?”

由餘回答:「禮樂法度正是中國變亂的原因所在。上古時期黃帝等先王創建禮樂法度,到了後世,君主們憑藉這些法度約束百姓,自己卻驕奢淫逸;百姓受到壓制,生活在極度困苦之中,不禁要埋怨君主貴族。

秦穆公聽後直點頭,由余繼續說:“西戎與華夏不同,民風質樸。在上位者待民以惠,在下位者報之以忠誠,國家就像人的身體一樣,上下和諧,雖然沒有繁複的禮樂制度,卻是一個有機體,渾然天成。聖人治國,大約也只能到這樣了。”

聽了由余的一番話,秦穆公被由余才能折服,認為他是一個非常賢能的人才。

使用計謀騙取由餘

知道了由余的才能後,秦穆公的心中隱約有了一絲擔憂,於是他趕忙對身邊的大臣內史廖說:“我聽說鄰國若有聖人,一定是值得擔憂的事。西戎有由餘這等賢人,對我國始終是一個禍患,你看要怎麼辦呢?”

內史廖想了想說:「西戎地處偏遠之地,民風質樸,生活簡單,不如向西戎王進獻女樂數人,美妙的音樂與迷人的舞蹈,一定會讓西戎王心動。用女樂消磨西戎王的雄心壯志,乘機離間他們的君臣關係,就有機會策反由餘。

秦穆公拍手叫好,吩咐內史廖挑選十六名女樂,送往西戎。同時,他又以種種藉口,把由余留在秦國。

西戎文化落後,哪裡見識過如此美妙的音樂與舞蹈。很快,西戎王便沉迷於美女、歌舞之中。蠻族質樸的文化被浮華所摧毀,政事也開始荒廢了。

秦穆公秦穆公時期的中原地圖

由餘遲遲未歸國,引起戎王的猜疑,多次催促後,秦穆公才不得不放行。當由餘回到西戎後,發現西戎王彷彿變了個人,終日不理政事。他不斷地向戎王進諫,勸導君王遠離女樂,勤於政事。西戎王哪裡聽得進去,反而嫌他礙手礙腳。君臣關係日益疏遠,信任也降至冰點。

秦穆公不失時宜地拉攏由余。暗中派人前往西戎,遊說由余歸降秦國。由余本是正直之人,不願背叛西戎王。然而,西戎王變本加厲,對由余的猜疑心越來越重,態度越來越冷淡。

由余在西戎已無立錐之地,無奈之下,他只得選擇離去,投奔秦國。

由餘到來,確定西進政策,橫掃西戎,稱霸西方,成為西方名副其實的霸主。

由余來到秦國後,很快為秦穆公出了很多向西攻打戎人的策略。東進無望,心灰意冷的秦穆公見到由余策略,眼睛又亮了起來,他馬上把西戎事務交給由余打。並停止了東進的想法,改國策為西進。

征服西戎的戰爭,很快提上議事日程。到了公元前624年,也就是秦穆公三十六年,在由余的幫助下,秦軍傾巢而出,橫掃西戎,並生擒西戎王。此役戰果巨大,拓地千里,吞併多個西戎國(部落),使秦國成為西部名副其實的霸主。

秦穆公周襄王畫像

遠在洛邑的周襄王得知秦國的戰績後,震驚不已。很快他便派召公前往祝賀秦穆公取得的豐碩攘夷,並封秦穆公為西方諸侯之伯(也就是西方諸侯的領導者,老大哥的意思)。

稱霸西戎,是秦穆公事業的頂點。也真是因為西進的戰果,在後來為他贏得了春秋五霸之一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