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位:明成祖朱棣的仁孝文皇后:徐妙雲
徐妙雲(公元1362-1407)乃明朝大將軍徐達長女,此女美麗與聰慧並存,號稱“女中諸葛”,在幫助朱棣爭奪帝位時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她一貫主張儉樸,以節儉之風影響著明朝后宮,並為朱棣孕育了皇太子朱高熾,終其一生從未有過后宮干政的舉動,更輔佐朱棣開創了“永樂盛世”。
第九位:遼景宗耶律賢的宣獻皇后:蕭綽
蕭綽(公元953-1009)小名燕燕,原姓拔里氏,後來被賜姓蕭,遼景宗的皇后。 蕭綽為人明達通變、知人善用,她在擔任皇后期間就參與決斷軍國大事。
後來遼景宗病逝成為蕭太后,她便開始了長達27年之久的臨朝攝政生涯,期間銳意改革、發展生產,進而增強國力、擴展版圖,對契丹的興盛做出了重大貢獻。
第八位:宋真宗趙恆的章獻皇后:劉娥
劉娥(公元970-1033)益州華陽人,宋真宗趙恆第三任皇后。劉娥原為罪臣之女,自小流落民間成了歌女,能歌善舞、明眸善睞。 後來適逢皇帝大赦天下,才恢復原來官家小姐的身份,被推薦給當時還是襄王的宋真宗,公元1012年,劉娥被冊立為皇后。
劉娥機敏聰慧、通曉史書,頗具政治才幹,被真宗所倚重。 後來輔佐年幼的仁宗,終結“天書”運動,為“仁宗盛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第七位:隋文帝楊堅的文獻女王:獨孤伽羅
獨孤伽羅(公元543-602)隋朝雲中人,大司馬獨孤信第七女。 獨孤信見楊堅相貌奇偉、器宇軒昂,故將年僅十四的伽羅許配給他。
隋文帝楊堅繼位後,封為文獻皇后,她很有政治才能,與隋文帝議論朝政時往往不謀而合,在治理國家方面能給出正確而有效的意見,被稱為隋朝「二聖」之一。
第六位:唐太宗李世民的文德皇后:長孫無垢
長孫無垢(公元601-636)北魏拓跋氏的後代,宰相長孫無忌同母胞妹,歷史上著名的賢後,深明大義、賢淑重禮,與唐太宗李世民一起開創了李唐江山和“貞觀之治”。
並於“玄武門之變”當天,親自勉慰麾下將士。她對於唐朝政權的穩固,和唐朝前中期形勢的安定,都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
第五位:明太祖朱元璋的孝慈高皇后:馬秀英
馬皇后(公元1332-1382),閨名秀英,史稱馬大腳,她是朱元璋患難與共的結髮妻子。 安徽鳳陽宿縣人,濠州紅巾軍首領郭子興的養女。
馬皇后為人仁慈而有智鑑,多好書史。 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後,對她十分信任,多次聽從她的勸諫寬恕大臣的過錯,因此有許多人把她和唐朝的一代賢後長孫皇后相提並論。
第四位:清太宗皇太極的孝莊文皇后:布木布泰
布木布泰(公元1613-1688),她是我們熟悉的孝莊皇太后,是有名的賢後,一生培養和輔佐順治、康熙兩代帝皇,是清朝初期傑出的女性政治家。
尤為重要的是孝莊皇太后並沒有像慈禧那樣垂簾聽政,始終默默地處於幕後支持前朝的皇帝,事實上這是非常罕見的。 她才能卓越,為正統所出,不被世人所斥,理所當然受到後人的尊重和敬仰。
第三位:漢高祖劉邦的皇后:呂雉
呂雉(公元前241-前180)字娥婮,山東單父人,自小便嫁於漢高祖劉邦,跟著他東征西討打天下,隨著劉邦稱帝而登上皇后寶座。 她是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呂雉為人城府頗深,誅殺了許多有功之臣,比如韓信英布之流。
而在治理國家上,呂雉實行黃老術與民休息的政策,下令鼓勵民間藏書、獻書,恢復舊典,為後來的「文景之治」打下很好的基礎,司馬遷在《史記》裡也給於呂雉施政極大的肯定和褒揚。
第二位:光武帝劉秀的光烈皇后:陰麗華
陰麗華(公元5-64)春秋時代著名的齊相管仲後人,祖籍新野,劉秀的第二任皇后。 史載,她氣質高雅、貌美無雙,劉秀還是個沒落的貴族時,就十分仰慕陰麗華,曾歎曰:“娶妻當得陰麗華”。
劉秀稱帝之後,備受寵愛,陰麗華端莊賢淑、不喜言笑,有母儀天下之美。 另內持恭儉,外抑宗族,為一代賢後。
第一位:唐高宗李治的順聖皇后:武則天
武曌(公元624-705)鼎鼎大名的武則天,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的女皇帝。
原是荊州都督武士鑊之女,十四歲入宮成為唐太宗的才人,後被唐高宗立為皇后。武則天對於權勢的慾望極大,在朝廷拉黨結派、培養鞏固自己的勢力,不久之後加號“天后”,參與朝政。
天授元年,武則天自稱“聖神皇帝”,改國號為週,定都洛陽。 武則天為帝期間,開創科考制度,採取取薄賦斂、止戈省役的措施,改善民生增強國力。
但在晚年卻逐漸豪奢專斷,弊政頻生,成為了史上褒貶不一、功過不明的女皇帝,就像她給自己立的那塊無字碑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