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
看過許多次數的雲,
喝過許多種類的酒,
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
世間情話無數,但最讓小編感動的,依然是沈從文寫給張兆和的這句。
這種感觸,不單是因為一場剛剛好的愛情,更多是因為,沈從文的文字,如詩般空靈,如水般深情,又彷彿是一股暖流,溫暖著吵吵嚷嚷的人生。
沈從文及家人
沈從文,一個傳奇的名字。 他沒有成為文學界的“明燈”,也沒有“大師”“泰斗”的頭銜,小說一度不能重印,聲名一度沉寂,卻獲得了文學大師乃至世界的讚譽——
胡適說,沈從文是天才,是中國小說家裡最有希望的。
徐志摩說,沈從文的作品,“值得讀者再讀三讀乃至四讀五讀。”
巴金說,沈從文不但有很高的才華,還有一顆金子般的心。
就連諾貝爾文學獎終身評審馬悅然也說,「如果沈從文1988年5月沒有去世,肯定能得獎。」
{不}_01_{/不}
天才作家的啟蒙者是自然
在那個白話小說剛興起的時代,沈從文是個天才作家,更有說法沈從文是中國的托爾斯泰。
他語言自成一派,他的文字細膩、流暢、有古味、簡潔準確。他的小說寫得像散文,有水一樣的感覺。
看似隨意,實則講究,汪曾祺回憶說,沈從文曾告訴他寫文章最重要的就是準確,在萬千詞語中挑出最準確的那個使用。
代表他的語言和思想的高峰作品《邊城》,被《亞洲周刊》評選為“20世紀華文小說100強”第2名,力壓張愛玲的《傳奇》和錢鉺書的《圍城》等大作。
沈從文身上和作品裡有股自然的野趣,因為他的啟蒙者是自然,從小逃學、在山野中游盪長大,採藥、釣魚、獵狐、捉蚱蜢、泅水過河、學植物名稱、認識動物。
14歲,在軍閥軍隊中當了一個童子軍,提刀弄槍,過上了刀頭舔血的日子,正是這獨特的經歷,造就他柔軟又倔強,敏感又寬厚的個性,使得他閱盡千帆仍如少年。
生逢亂世,卻寫下對全世界的深情。
{不}_02_{/不}
他用文字讓故鄉走向了世界
小編因為沈從文,知道了鳳凰城,相信很多人也是。
沈從文筆下的邊城
他用自己詩意的文字,讓家鄉鳳凰走向了大眾的視野。
「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遠近有了小小差異。小溪寬約二十丈,河床為大片石頭作成。靜靜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數。
《邊城》不只是一本小說,更像一首長詩。其散發出的濃鬱詩意,給人一種非常純粹的閱讀體驗。
正因為沈從文筆下的鳳凰太美了,美得連美國的學者都漂洋過海、長途跋涉,到湘西尋找沈從文當年的足跡。所以有人說,最真實、最美的鳳凰,只沉從文筆下。
也怪不得有人說,“《邊城》是沈從文‘思鄉情結’養育出來的一顆明珠。”
{不}_03_{/不}
閱讀沈從文,使你受益終身
從民國到現在,沈從文的追隨者千千萬萬,不乏名人。
在多次訪談裡,侯孝賢一再地提沈從文,沈從文的書使他終身受益。 1982年,侯孝賢在籌拍《小畢的故事》時,陷入拍攝困境,覺得自己不會拍片了。
此時是沈從文的《從文自傳》給了他靈感,他從這本書裡得到了深深的啟發:原來一個人可以承受那麼苦難的故事,但他還可以看到溫暖,看到人性的美好,人的胸懷可以亮一點。 後來侯孝賢的多部電影都可以看到《從文自傳》的影子。
沈從文的書,帶給人以真善美的享受,帶你感受人性的複雜微妙,教你一種對待人生的溫和與反思的態度。
「閱讀沈從文,教會我的不是那個年代憤怒的東西,而是特別人性的那種溫和的反思和疑問,一直到今天,他都像個精神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