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寶藏》
2018年,在央視的一檔《國家寶藏》節目裡,張國立作為解說員提到一則「王希孟進圖後被宋徽宗賜死」的故事。
王希孟是北宋時期的著名畫家,他的作品《千里江山圖》被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是罕見的稀世珍寶。 2017年該畫作曾對外開放,大批網友前去參觀,反應強烈。
王希孟畫這幅畫的時候年僅18歲,然而,他的作品有多絢爛,他的命運就悲催,因為此後他莫名其妙地失踪了,彷彿人間蒸發,再無人知道他的踪影。
{還2}01
王希孟生於1096年,自幼酷愛畫畫。就在他出生的幾年後,大宋迎來一位奇葩的皇帝,他就是宋徽宗。有人評論說,宋徽宗當什麼都可以,就是不能當皇帝。他在位時昏庸無能,時局動盪不安,不過,他卻稱得上是歷史上最具才華的皇帝,是少有的文青,尤其他對繪畫的熱愛無人能比。
崇寧三年(1104年)宋徽宗設立了翰林書畫院,為的是挖掘更多的美術人才,而幸運的是,王希孟考中了。
事實上,王希孟十多歲就進入宮中徒畫畫,有一定的繪畫基礎。不過,雖然他非常努力,但畫畫水平卻並沒有特別出眾。之後,他擔任過文書庫的小吏,這是一份枯燥的工作,職責是收藏歷年的舊賬,與繪畫藝術格格不入。如果事情一直都按照這個節奏發展下去的話,我們就看不到《千里江山圖》了。
此時,不得不提到一個跟王希孟相關的一個人,也正是此人在《千里江山圖》寫了一個跋文,日後使人們能夠知曉王希孟的簡單履歷。他就是蔡京。
{還2}02
蔡京是北宋的宰相、書法家,被稱為「六賊之首,名聲相當臭,遭人唾棄。北宋有一則歌謠:「打了桶(童貫),潑了菜(蔡京),便是人間好世界。 」說的就是蔡京和宋徽宗的太監童貫。
元符二年(1100年)蔡京被貶官,居住在杭州。剛好宋徽宗派童貫到江南訪求名家書畫、藝術收藏時,也在杭州住了幾個月。蔡京牢牢抓住這個機會,極力巴結童貫。由於蔡京的藝術程度較高,給了童貫許多建議,所以童貫帶回去的東西,宋徽宗都非常滿意。蔡京趁機在宋徽宗面前露了臉,後來終於官復原職。
在逆襲之路上,投其所好是蔡京用得最溜的一招。而王希孟之所以被發現,跟他有莫大的連結。由於宋朝建立後,仍舊在科舉制度中保留了童子科,據《宋史·選舉志》記載「凡童子十五歲以下,能通經作詩賦,州升諸朝,而天子親試之,其命官、免舉無常格。
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前面說到宋徽宗對繪畫的熱愛,這就不難理解,在文書庫工作的小吏王希孟能為宋徽宗所熟知了。
{還2}03
宋徽宗得知王希孟擅長畫畫後,常常讓王希孟把作品拿給自己看。對於王希孟的畫作,宋徽宗自然看不上眼,然而他卻獨具慧眼,認為這個少年身上有一股罕見的靈性,就破例收他為自己的徒弟。除了宋徽宗的親兒子趙楷之外,有這份殊榮的,大概只有王希孟了。而王希孟天資十分高,又極有悟性,因而在宋徽宗的親自調教下,進步神速。
王希孟的確沒有辜負宋徽宗的教誨,半年之後,即徽宗政和三年徽(1113年)四月,他就創作出舉世震驚的《千年江山圖》。 《千年江山圖》全長約12米,畫面恢弘,色彩絢麗。整幅畫高級感十足,還處處洋溢著長生不老的寓意,有宋徽宗喜歡的白鶴觀、煉丹台。宋徽宗看了之後大喜過望,連連稱好,視之為珍寶,後賞賜給蔡京。
《千年江山圖》
然而,一樁詭異的事卻出現了,「一畫成名」的王希孟並沒有因此平步青雲,過上榮華富貴的生活,反而杳如黃鶴,從此不知去向。更撲朔迷離的是,此後史籍中關於王希孟的紀錄幾乎沒有。
{還2}04
而至於他的死因,江湖上盛傳著有幾個傳說。
一說是累死的。 《千里江山圖》是一個浩大工程,雖然說是一幅畫,但實際上相當於5幅畫。因為王希孟用了不同的色彩,畫了5遍,才出來如此驚豔的效果。由於他歷時半年沒日沒夜地趕工,耗盡心力,用力過猛,終於累死了。
還有一個說法,王希孟後來畫了一幅《千里餓殍圖》,希望宋徽宗改變社會,卻被宋徽宗打入大牢。眼看要經受牢獄之災,王希孟提出再看一眼自己的《千里江山圖》,得到皇帝的允許後,他走進了畫室,但再也沒有出來。有人甚至開玩笑說王希孟走進自己的畫裡,成了畫中人。
傳說畢竟是傳說,無從考證。其實,在宋代,畫師的地位非常卑微。就拿同時代的另一為畫家張擇端來說,他的作品《清明上河圖》大名鼎鼎,可在史書上關於他的記載也只有區區85個字,所以一個畫師的生死在當時是不足掛齒的。更何況,在王希孟《千里江山圖》完成的幾年後,大宋政權風雨飄搖,(1126年)金兵兵臨城下,宋徽宗不得不把皇位傳給太子趙恆,最後還逃不了被金兵俘獲的命運,皇帝自身都難保,又有誰來顧及一個畫師的行蹤呢?
雖然王希孟的生死成了謎局,但他卻為世人留下無比寶貴的藝術財富。陳丹青曾說:“早一年,晚一年,都畫不出來。唯有18歲,正好。”
王希孟,歸來仍是少年。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劉小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