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嘉玲曾經半開玩笑說到,「香港的影帝不是姓樑的,就是叫家輝「,這句話要是指她老公和梁家輝。
梁朝偉是金像史上拿影帝次數最多的(5次),而梁家輝是金像史上最年輕的影帝,並僅次於梁朝偉(4次)。
參考資料:
《使徒行者》的票房超過了5億多,是所有TVB影集改編電影中票房最高的。
但平心而論這部警匪片只能算是中規中矩,我不打算點評這部電影,但我想說張家輝。他影帝等級的表演實在太「迷人」了。
相較於梁家輝的年少成名,張家輝卻是大器晚成。
張家輝並不是立志要成為演員,卻在演藝圈整整堅持了22年才走紅(1987年出道)。張家輝從小就愛看警匪片,並且受當警察的父親影響,他的志願是當警察。
17歲的張家輝如願考進了警校,工作4年後因為申請調職便衣被拒絕,年少氣盛的張家輝索性辭掉警察這份工作。
失業的張家輝在當副導演的同學介紹下進入李修賢的萬能影業公司,首先當的不是演員,而是幕後。
但幕後是不容易和演員沾邊的,就在這個時候李修賢打算開拍一部以學警為題材的電影《壯志雄心》。
於是乎曾經當過學警的張家輝被叫去提供資料,還受到李修賢的賞識得以出演電影,而且第一部戲就是男主角了。
可惜《壯志雄心》票房僅600萬,而且口碑極為平淡,首次當男一的張家輝並未走紅。之後張家輝就沒那麼幸運能夠繼續擔任男一了,為了生計得去跑龍套。
多年後已經成名的張家輝回憶起這段龍套歲月時,還頗為自豪地說「當年我跑龍套的時候還被導演稱讚過」。
大銀幕混得不夠好,於是張家輝就跳入小銀幕ATV。張家輝在ATV的戲份比跑龍套多,還能嘗試各種不同的角色開闊戲路。
包括《銀狐》中姦角、《賭神祕笈》中搞笑角色、《九飛哥正傳》中的反叛少年。
《賭神秘笈》
期間更接拍了劉偉強的處女作《朋黨》,演的是男一。
《朋黨》
對,就是那個後來拍出《古惑仔》、《無間道》的名導劉偉強。可惜第一次當導演的劉偉強功力並沒有體現出來,《朋黨》票房只有410萬。
無論電影或電視劇張家輝絕對是交足演技,可惜這些角色因戲份少或作品品質差而未大放異彩。
張家輝不像梁家輝,第一部電影就能夠遇上李翰祥這種成名已久的大導演,讓他一出手就拿下了影帝。也不像梁朝偉得王家衛聖手調教演技,出演了一部又一部的揚名國際的文藝電影,還順手拿獎拿到手軟。
所以說張家輝缺的不是演技,是一個機會。
與ATV約滿後,張家輝過檔到正值輝煌的TVB。
但張家輝剛簽完TVB就馬上“想不開”,認為自己不再適合當演員,於是向TVB請了事假去南非當侍應。 (南非的侍應比香港的演員好賺錢?)
張家輝在南非一待就待了9個月,後因親姊姊病重回香港探病,在港期間TVB打電話問他是否願意繼續履行合約。
或許張家輝覺得自己不當演員浪費了,於是答應回TVB工作。 (TVB的早期合約是可以無限請假,如周星馳、古天樂都欠著TVB合約未完成,而現在TVB的合約是必須完成期限後才能離開電視台)
剛進TVB的張家輝在《美味天王》中客串了古天樂師弟一角,還在《迷離檔案》、《真命天師》中擔任戲份很重的男二。
《真命天師》
但真正另張家輝廣受關注的是《天地豪情》中大反派甘量宏一角,讓人恨的咬牙切齒。憑這個角色在台慶頒獎典禮上一舉獲得「戲劇組銀幕大躍進獎項」。
同時也因《天地豪情》得到王晶的賞識,獲邀出演喜劇。
其中以塑造《賭俠1999》中「化骨龍」這一經典喜劇形象為影迷熟悉,並獲金像獎最佳男配角提名。
而後在《千王之王2000》中與周星馳合作,是王晶有意將張家輝打造成下一位喜劇之王。
但張氏喜劇的頻繁上映,慢慢讓觀眾產生了美學疲勞,這也使得張家輝一段時期處於半紅不紫的狀態。
張家輝終究沒有在王晶手上成為下一位喜劇之王,因為這時他遇上了杜琪峰。
杜琪峰電影中的張家輝與王晶電影中的張家輝截然不同。張家輝拋棄了過往喜劇中把戲都放在臉上的浮誇演法,轉變為杜sir鏡頭下更注重內心戲,更陰鬱的深層表演。
在《黑社會》中被梁家輝要求吃勺子,按碎勺子直接吞下去,一句話都沒說,但臉上的狠勁卻足以讓人望而生畏。
為了演好一場戲連命都豁出去,《放逐》時張家輝可以忍受被真火燒。 (對比一下現在的小鮮肉)
對於電影中的角色還會投入過度,在拍攝《紅河》時就曾患上憂鬱症。
從此張家輝決定轉型正劇,大幅減少喜劇。
這是個挺危險的決定,因為張家輝在喜劇電影已經算是小有名氣。
如果說王晶讓張家輝開竅明白什麼是演戲,那杜琪峰就是使他提升演技,而林超賢就是將其演技昇華。
時隔9年後林超賢與張家輝再度合作《證人》,這是他的演技不但內斂,更是已收自如。
以《證人》在金像獎上打敗「宇宙最強」的葉問甄子丹奪得影帝。更共奪九個影帝,打破男演員憑一電影得獎數量的紀錄。
這次張家輝可謂吐氣揚眉,他真真正正的走紅,42歲的他終於大紅大紫了!
林超賢更是說“不是因為《證人》找張家輝出演,是因為張家輝而產生《證人》”
戲中的過氣拳王對生活的無奈,對妻子的極度關愛,現實中的過氣喜劇明星,這不正是張家輝的真實寫照?
張家輝與關詠荷
晚成的張家輝沒有大量接戲賺快錢,選角更嚴謹了,對每個角色投入更極致了。
更甚的是為了拍好林超賢的《激戰》,一位46歲的中年男子苦練九個月造就一身貨真價實的肌肉。
與張涵予在《老炮兒》中花30萬貼的肌肉對比之下,張家輝練得不僅僅是肌肉,還是意志!
《激戰》中付出得到的回報是第二座金像影帝,這次他打敗了當年連奪12獎的《一代宗師》中另一位「葉問」梁朝偉。
張家輝憑藉《證人》拿九個影帝中的第一個就是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影帝。
在2008年的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中,張家輝憑《證人》拿下了他人生的第一個影帝,那時張家輝硬是哽咽了半分鐘才說的出得獎感言。
在得獎感言中引用了清朝趙翼的詩句,用這句詩句來形容大器晚成的張家輝最適合不過了。
到老方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