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楚國“問鼎中原”的背後:“楚國折鉤之喙,足以為九鼎”

2024-11-11楚莊王

「楚國折鉤之喙,足以為九鼎」。意思是說,只要把楚國兵器上的鋒刃摘下來,就足以熔鑄為九鼎。

從楚國背靠銅綠山而迅速崛起的軌跡中完全可以證實,楚莊王一點沒有誇大其辭!

一、貧弱立國

西周分封制下的楚國的開端極其的卑微與弱小,在封賜時僅僅是公侯伯子男的第四級:子,疆域不過五十里,小得可憐。當時熊繹被封為楚子後,祭祀是不可缺少的程序,廟堂建成之後,才發現窮得連當作犧牲的牛都找不到,這還能成為所謂的“國家”嗎?要錢沒錢,開國君主熊繹別無他法,只好率三五壯士到隔壁的鄀國順手牽牛盜來一頭。如果鄀國找上門來丟人可丟大發了,於是趁著夜黑風高急匆匆殺牛祭祀。按照老祖宗傳承下來的規矩,祭祀只在白晝。 從那以後,楚人竟形成了一個與眾不同的習俗:所有祭祀,都在夜間。不能不說這都是弱小和貧窮惹的禍。

楚莊王

然而,就這麼個最不起眼的彈丸小國,經過時間的大浪淘沙,在幾百年之間,到春秋初葉的楚子熊通時代,已經不讓於任何一個大國,成為不容忽視紛紛側目而視重要政治軍事力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那當初的星星之火是什麼?

《左傳》中記載著這樣一件看似荒謬則很有意義的著名外交事件:當年鄭文公朝見楚成王,國事完畢歸國,楚成王盡顯慷慨大方,贈送了1000斤銅給鄭文公,以今天的價值估算,在人民幣3萬元左右,在國與國之間可以說並不算特別貴重的禮物。但在鄭文公返程的途中,楚成王卻後悔了,於是派人快馬加鞭將其在半路攔截下來,與其約定:「此批銅只可鑄禮器不可鑄兵器。」當時楚成王的心裡一定特別想收回這些銅,但這樣做不僅將得罪鄭國,還將成為天下人的笑話,於是作罷。

二、青銅發家史

青銅在那時最主要的用處有兩個,祭祀和武器。但從戰略意義上講,冷兵器時代,青銅比石製、骨製和木製的兵器相比,優越性無以倫比,戰場上更是銳不可當。

公元前704年,熊通先發製人周天子,公然要求晉升爵位。週天子自認顏面何在?斷然拒絕,熊通也是狠人一個,自立為王為楚武王。周平王動遷之後對各路諸侯的統治力已經大不如前,但是敢直接向周天子叫板僭號稱王的,熊通是第一個。 當然楚武王的“無禮”之舉,自然有他的合理性,在政治上就是楚國十幾代人的勵精圖治,在經濟上和軍事上就是擁有極其豐富的銅礦作為物質基礎。

楚莊王

楚國的銅來自於銅綠山。目前湖北大冶境內。 中國境內的銅礦相對集中,湖北一帶的銅礦佔據三分之二以上。

楚國的崛起之路有著豐富銅礦的祝福披荊斬棘無往不利。青銅器農具較多荒地被開墾,糧食多了人口也多了,青銅器兵器伴隨著彪悍善戰的楚人衝鋒陷陣,開疆拓土,戰無不勝。

在湖北隨州境內,因為發現了曾侯乙墓而震驚世人,和現在發現三星堆的震驚程度不分伯仲。 在曾侯乙墓出土的文物至尊就是現藏於湖北省博物館、至今還能演奏出動聽音樂、重達四噸的青銅編鐘。曾侯就是當時的曾國國君,曾國就是被周天子分封在湖北境內的隨國。

三、武力征伐

為何週天子會分封隨國?有著極為重要的戰略意義,就是因為銅綠山的銅礦。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週天子為了確保銅綠山的銅礦源源不斷供應首都,一口氣分封了十多個天子姓氏-姬姓的諸侯國,包括唐、蔡、應、息、沈、隨等,故稱漢陽諸姬,主要職責就是防範楚國將銅綠山據為己有,然而,“漢陽諸姬,楚實盡之。”

楚莊王

諸姬之中,當屬隨國勢力最強,是諸姬之首領。從楚武王時代就開始的、楚國與諸國爭奪銅綠山的戰亂,隨國就成了首當其中的戰略目標。楚武王不愧是一代梟雄,並未急於冒進,直到公元前706的隨國旱災,居民貧乏的隨侯只能屈膝會盟,楚武王的條件就是晉升爵位,同時已經開始染指銅綠山。兩年後,隨國有負盟約,楚武王二次伐隨,隨軍大敗落荒而逃,但周天子斷然拒絕,楚武王冒天下之大不韙才自立為王。

之後的幾年,楚武王徵戰步伐不斷加快,先後鄖國、絞國、州國、鄧國和蓼國等,取得了不可一世的戰場輝煌,然而在公元前699年,楚國大將徵伐羅國時,犯下自負輕敵的兵家大忌,被擊敗,屈瑕自感愧對楚國自縹而死。 這就形成了之所以楚國戰場向披靡的一個習俗,將帥戰敗,必定自殺謝罪,這一傳統一直延續到「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最後一位楚人統帥西楚霸王。

此後的八年時間,楚武王的徵伐步伐並未停止,先後掃清了羅國、盧國、鄢國、州國和蓼國等,正式將銅綠山納入自己的版圖之內。於是楚武王開啟了第三次徵伐隨國的旅程,然而戰前祭祀時突發疾病,一代崇尚武力的君王死在了征戰途中。但是楚國秘不發喪,更加決絕地向隨國開進,隨侯自知不敵,倉皇投降求和,成了楚國的附庸,自此楚國正式逃離了周天子的控制。

四、問鼎中原

楚武王的繼承者楚文王,不遑多讓,後滅申國、息國和鄧國,屢敗蔡國,北伐鄭國——楚國正式開始問鼎中原。下一代君主楚成王再接再厲,輕易將貳、谷、黃、英、蔣、房等十數個小國在地圖中抹去,這才有了鄭文公被贈1000斤銅險些被索要回去的有趣的故事。

楚成王生不逢時,遇到強大的齊桓公,承認了他的霸主地位。 不過很快,到了楚成王的孫子楚莊王,在邲之戰中大獲全勝不可一世的超級大國晉國,飲馬黃河,問鼎中原,強勢入駐名垂青史的“春秋五霸”行列。

楚莊王

楚莊王問鼎中原時,曾豪情壯志地對周天子的大臣王孫滿說過這麼一句頗帶威脅意味的話:

“楚國折鉤之喙,足以為九鼎”。意思是說,只要把楚國兵器上的鋒刃摘下來,就足以熔鑄為九鼎。

從楚國背靠銅綠山而迅速崛起的軌跡中完全可以證實,楚莊王一點沒有誇大其詞! 楚國的聲勢浩大的赫赫武功征伐中,將五十多個諸侯國納入自己的版圖,疆域大於其他諸侯國的總和,如果不是最後幾任楚王的昏庸無道,剪滅群雄的或許就是偏居西北一隅的秦國了,更不會成就“秦王掃四合”的秦始皇了!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