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名:索尼。
四大輔臣在掌握實權時期,分為了三個黨派,雖然索尼是單獨的一派,但是在康熙面前從來不會飛揚跋扈。
後來,在孝莊太后的安排下,索尼的孫女赫舍裡嫁給了康熙,並且立為了皇后,從某種程度上就是為了拉攏索尼。雖然說,康熙和赫舍裡起初就是政治聯姻,後來兩個人感情特別深厚,赫舍裡生下嫡長子胤礽因難產去世,康熙特別的傷心,因此將胤礽在兩歲的時候就立為了太子。
因此,政治聯姻後,意味著在朝廷上告訴這些大臣,索尼是與皇家站在了一起了,接下來只會朝著玄燁親政的方向去奮鬥和努力了。
從這些來說,索尼從未想過要一直掌握朝廷的實權,畢竟那時候已經將近七十歲了。後來,就算在臨終前,還是告訴自己的兒子索額圖一定要全心全意的去輔佐康熙,要懂得知足,皇恩浩蕩。
第二位:蘇克薩哈。
在擔任輔政大臣期間,總是與鰲拜不合,兩個人結下了梁子。當然,從權力的角度來說,還是沒有鰲拜他們的權勢更強大一點。
後來,鰲拜和宗室大臣班布爾善兩個人聯合去誣陷蘇克薩哈,居然列出了24條大的罪狀,由於此時的康熙還沒有親政,只能任由鰲拜一黨處置,直接通過絞刑的方式殺死了蘇克薩哈。
後來,當康熙親政之後,為蘇克薩哈翻案,認為這是鰲拜挾私報復才造成的結局。因此,直接將他生前的職務、爵位等都恢復,然後對子孫方面都沒有什麼影響,讓蘇克薩哈的幼子來繼承了他的承襲了他的爵位。
第三位:遏止隆。
當鰲拜在康熙朝擁有巨大的權利時,此時的遏必隆也是為了明哲保身,所以說直接默許了鰲拜的所作所為。
後來,當康熙智除鰲拜之後,宗室大臣傑書也對遏必隆進行了彈劾,直接將所有的職務進行了解除,不過並沒有除掉他。
康熙對遏必隆還是念舊情,而且認為他在順治朝是有著功勳的。後來,康熙還娶了他的女兒,成為了第二任皇后,然後將遏必隆授予一等公爵,在內廷中行走。
他的外孫就是康熙皇子中著名的皇十子胤誐。
第四位:鰲拜。
鰲拜是個權力慾望很強的輔政大臣。因此,在康熙朝授命顧命後,開始在朝廷中肆無忌憚,並且直接架空了康熙,這讓年少的玄燁也是忍無可忍。
康熙默默的去鍛鍊了幾十名侍衛,為的就是在有朝一日能夠一舉智取鰲拜,將他的權利能夠拿掉。
在外面,鰲拜圈地也已經鬧得沸沸揚揚,其罪行也是相當大。在朝廷中黨羽遍布各部門,後來康熙將鰲拜進行智除後,才掌握了實權,親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