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歲陳思誠個人資料:乍看之下野心很大,實際上“目光短淺”

2024-02-22陳思誠

前兩天,海南影展閉幕,不少影視圈的大咖明星們出席活動,佟麗婭穿著一襲華麗的禮服,貢獻了不小的熱度。

而她的前夫陳思誠,也帶著電影作品參加了這回的閉幕式,前任夫妻倆的罕見同台,一個演唱歌曲,一個當頒獎嘉賓,還吸引了一波關注。

看得出來,離婚一年多,兩人的狀態也是相當好,在各自的事業道路上走得不錯,尤其是陳思誠,這次他是帶著新作品來的,這部電影叫做《消失的她》,改編自前蘇聯電影,由陳思誠擔任監製。

據說現場觀眾對這部懸疑片反應熱烈,稱其無限反轉,很是燒腦。這部電影是由朱一龍、倪妮、文詠珊、杜江主演,從預告來看,懸疑氛圍拉滿。

而作為監製的陳思誠,精神十足,容光煥發,乍看之下還長胖不少。毫不誇張地說,這兩年,陳思誠在懸疑片的道路上深耕,已經取得了不小的成績。

回看陳思誠這些年的發展路,不可否認,他是一個相當聰明地人,游刃有餘地穿梭在導演圈裡,是國內難得的演員轉行導演成功的例子。

但這並不是陳思誠的全部標籤,從演員、導演到私人生活,陳思誠本人飽受爭議,而很大一部分爭議,正是他的「聰明」導致的。

一、初出茅廬,作為演員的陳思誠

陳思誠出生在一個富裕的家庭,從小就愛好文藝,父母也不拘著他,讓他自由發揮,小小年紀就考上了上戲,因努力有靈氣,被老師李學通所重視。

後來因打架被上戲開除,也正是多虧了老師李學通,讓他能夠成功報上中戲,繼續演員路。

當演員的陳思誠,其實沒有那麼出彩。雖然演技有靈氣,有作品,卻始終沒能混出頭。

2006年的一部《士兵突擊》火遍大江南北,連帶著演員王寶強、段奕宏、張譯成功進入大眾視野,收穫大波喜愛度。唯獨身為男二號的陳思誠,因為角色人設不夠討喜,關注點不及其他幾人。

2009年,在婁燁導演的《春風沉醉的夜晚》裡,陳思誠飾演男主角,也入圍了坎城影帝的提名。

不過,在國內,他依舊沒什麼水花,在各種劇裡演著不輕不重的角色,還曾在民國苦情劇《大丫鬟》裡出演主角。

其實演員陳思誠最大的問題,不是演技不過關,也不是沒人脈、沒圈子,相反,這些東西他都有。唯獨缺一個,玄學般的沒有觀眾緣。那時候的他,還不油膩,卻已經難討觀眾「歡心」。

那幾年的陳思誠,片子演了一大堆,能提起來的沒幾個,眼嗆著邁過了30歲的門檻,演員陳思誠坐不住了,明明自己有才華有能力,怎麼能幹坐著“枯萎”?於是乎,終於,一腳試探性地伸向了導演圈。

二、蓄勢待發,野心膨脹的導演陳思誠

在2011年,陳思誠帶著自編自導自演的作品《北京愛情故事》,打響了他當導演的第一炮。

從劇本到選角再到拍攝、宣發,陳思誠全程介入,努力+找準方向的後果則是,《北京愛情故事》大獲成功。

初嘗甜頭的陳思誠,自信心迅速膨脹,要知道,他的野心遠不止這裡,畢竟,圈子也有歧視鏈,既然做了導演,陳思誠並不想局限在小螢幕上,他要「破圈」。

於是3年後,影版《北京愛情故事》上映,上映後屢屢刷新票房紀錄。陳思誠順利讓資方看到自己的潛力,以3,800萬的投資,將了4.2億的票房收入囊中。

第二年,《唐人街探案》重磅推出,這一次,不管是資方,還是觀眾,都看到了陳思誠身上的巨大能量,他也一躍成為國內炙手可熱的新晉導演,和徐崢等人“一較高下」。

到這裡,其實陳思誠已經比不少導演成功了,但他要的遠不止於此。他想要的是,把唐人街做成“唐探宇宙”,不只是一個單一的故事,而是偵探的合集,由他把控整個唐探宇宙的作品及衍生品。

於是大家可以看到,他的「觸角」不再只是大螢幕,他以監製的身份,把控所有唐探相關的產品,網劇《唐人街探案》的成功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

有趣的是,陳思誠還善於挖掘人才,他在2019年監製的電影《誤殺》中啟用的新人導演柯汶利,就轉頭成了網劇《唐人街探案》的導演,而兩者,無一例外的大獲成功。

這邊,短短6年間,陳思誠將「唐探宇宙」的IP價值挖掘到了最大化,《唐探2》、《唐探3》相繼推出,《唐探4》也在孵化中。

此外,他還在挖掘新的IP,「外太空」系列進入觀眾視野,《外太空的莫札特》首戰遭遇滑鐵盧,但《外太空的蕭邦》和《外太空的莫內》已經在孕育中了。

在這個過程中,陳思誠的商業價值被完美地激發出來,只要和他的名字掛鉤,那票房也就沒差了,他成了百億票房導演的第一人,票房號召力可見一斑。

然而盛名之下,實力卻不斷遭受質疑。與票房反差極大的是口碑,陳思誠,快要走到「死胡同」了嗎?

三、精明的商人陳思誠,「毀」在了不真誠

其實陳思誠導演之路的開端相當好,一出手,就是一副“王炸”,翻看他前期的作品,不管是《北京愛情故事》還是《唐人街探案》,都是口碑、票房雙豐收的。

但不同於寧浩+徐崢組合,願意探討有深度的內容(例如《我不是藥神》),陳思誠的作品更像是工業流水線產品,不靠思想深度取勝,不靠原創取勝,只是需要選好IP本子,就能完成無限複製。

(《唐人街探案1》評分)

(《唐人街探案2》評分)

(《唐人街探案3》評分,可以說陣容越來越豪華,分數越來越辣眼)

口碑的不斷走低就足以說明很多事情,就拿前段時間的《外太空的莫札特》來說吧,噱頭搞得十足,致敬周星馳經典,演員的選用也很有看點,有黃渤、範偉、像姚晨這樣的實力派,還有《隱密的角落》裡的「朱朝陽」。

然而效果嘛,看看這慘不忍睹的分數,就知道有多粗製濫造了,劇情大雜燴,整部片子就是不停地縫合其他人作品,原創幾乎等於零,只有一些讓人尷尬到腳趾抓地的爛俗梗。

陳思誠監製的作品《誤殺2》也翻車了,第一部表現不俗,第二部及格線之下。

可以說,這兩年陳思誠的口碑幾乎全面翻車,還有不少人質疑他是「江郎才盡」了。其實不然,從陳思誠的監製作品來看,他的眼光依舊相當老辣,很能抓住觀眾的點。

和之前唯一的變化是身份角色的轉變,他越來越像一個“老闆”,一個精明的商人,不管是大屏幕還是小屏幕,他兩手抓得牢牢的。然而,這也讓他部分失去了創作者的情懷,一切以結果為導向,只有技巧,沒有感情。

而觀眾,當然不會吃這套。所以,有時候“笨一點”,對陳思誠來說,不是一件壞事情。

當然了,除了作品受到爭議外,陳思誠的私人生活也飽受爭議。早年間,他和佟麗婭的婚姻頗受大眾祝福。

然而陳思誠的自負言論,卻讓大家看到這個有才華的導演的另一面:油膩、不尊重另一半,用現在的話來說,頗有幾分「普信男」的味道。

當傳出出軌風波後,大眾的口碑也是一邊倒,兩人沒多久也離了婚,各自有了新生活。

雖然婚姻本是夫妻兩人的事情,輪不到大眾來“指揮”,但一系列的事件,還是讓大傢伙兒對陳思誠觀感下降。對精明的他來說,有時候,「藏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