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故事三則,還是能給我們許多啟發

2024-12-13老子

老子

一:

有一天,老子在路上行走。走著走著,一位老人走上去問老子:“我一生碌碌無為,可最後我有房住,有飯吃,有錢花;而我的那些鄰居們他們一輩子在田地裡耕作,可他們卻住的不好,而且都先我而去。你說人是不是應該像我這樣呀。”老子聽後,拿來路邊的石頭和磚頭問這位老人:“兩樣東西,你會選擇哪樣。 ”老人毫不猶豫的拿了磚頭,答道:“石頭雖壽命長,但磚頭對我有用。”老子又問了問路人,答案都是一樣的。

於是,老子便說:「正如石頭和磚頭一樣,人的價值也在於此。人不在乎活的長短,而在乎他對這個社會是否有價值。對我們的社會為價值的,我們會惦記於心,而對社會無用之人,世人會很快將他遺忘。只想著收穫,不懂付出。

二;

老子騎青牛過函谷關,在函谷府衙為府尹留下洋洋五千言《道德經》時,一年逾百歲、鶴發童顏的老翁招招搖搖到府衙找他。 老子在府衙前遇見老翁。 老翁對老子略略施了個 禮說:“聽說先生博學多才,老朽願向您討教個明白。”老翁得意地說:「我今年已經一百零六歲了。說實在話,我從年少時直到現在,一直是遊手好閒地輕鬆度日。與我同齡的人都紛紛作古,他們開墾百畝沃田卻沒有一席之地,修了萬裡長城而未享轔轔華蓋,蓋了4舍屋宇卻落身於荒野郊外的孤墳。 ,是不是我現在可以嘲笑他們忙碌勞作一生,只是給自己換來一個早逝呢?”

老子聽了,微然一笑,吩咐府尹說:“請找一塊磚頭和一塊石頭來。” 老子將磚頭和石頭放在老翁面前說:“如果只能擇其一,仙翁您是要磚頭還是願取石頭?” 老翁得意地將磚頭取來放在自己的面前說:“我當然擇取磚頭。” 老子撫須笑著問老翁:“為什麼呢”? 老翁指著石頭說:“這石頭沒楞沒角,取它何用?而磚頭卻用得著呢。” 老子又招呼圍觀的眾人問:“大家要石頭還是要磚頭?” 眾人都紛紛說要磚而不取石。 老子又回過頭來問老翁:“是石頭壽命長呢,還是磚頭壽命長?” 老翁說:“當然石頭了。” 老子釋然而笑說:“石頭壽命長人們卻不擇它,磚頭壽命短,人們卻擇它,不過是有用和沒用罷了。天地萬物莫不如此。壽雖短,於人於天有益,天人皆擇之,皆念之,短亦不短;壽雖長,於人於天無用,天人皆摒棄,倏忽忘之,長亦是短啊。” 老翁頓然大慚。

三:

孔子年輕的時候,就已經是遠近聞名的老師了。他總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三十歲的時候,他離開家鄉曲阜,去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為師。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里,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後,終於走到了洛陽。在洛陽城外,孔子看見一駕馬車,車旁站著一位七十多位的老人,穿著長袍,頭髮鬍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學問。孔子想: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去拜訪的老師吧!於是上前行禮,問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見著位風塵撲僕僕的年輕人一眼就認出了自己,有些納悶。孔子連忙說:「學生孔丘,特地來拜見老師,請收下我這個學生。」老子說:「你就是仲尼啊,聽說你要來,我就在這裡迎候。研究學問你不比我差,為什麼還要拜我為師呢? 」孔子聽了再次行禮,說:「多謝老師等候。人們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