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古人—辛棄疾,南宋的鐵骨和燈火

2024-12-07辛棄疾

你不知道的辛棄疾,不只是詩人,更是英雄。

辛棄疾出生在1140年的5月,也是靖康之變後的第十三年。

這十三年中,宋室南渡,並且重新建立了政權。而北方,早已淪為金人的天下,百姓家破人亡,流離失所。

辛氏家族在山東濟南,族長對這名剛誕下的男嬰寄予厚望,想讓他成為西漢名將霍去病那樣的人物,於是給他起名辛棄疾。

辛棄疾也不負眾望,從小就刻苦努力,文武雙修,怀揣著報效祖國的夢想。

他曾兩進燕山。第一次是14歲,他以進京趕考為由,考察燕山地形;第二次是17歲,這次進燕山,他親手繪製地圖,為日後做準備。

再然後,就是辛棄疾一步步接近夢想。

21歲時,金主完顏亮大舉南侵,辛棄疾當即號召兩千多名男子,參加由耿京領導的起義。

他的名聲第一次打響,就是在這次。

辛棄疾雖然帶了2000民兵,但畢竟年紀還小,只是個秀才。耿京對他自然沒什麼青睞,只給他個文官當當,掌管文書和帥印。

不巧,隊伍裡有個和尚義端,是辛棄疾的拜把子兄弟,為人“豪爽”,不守清規戒律。

這和尚因受不了軍隊的苦差,竟然私自盜了辛棄疾掌管的帥印,想到金營邀功。

耿京本就不看好辛棄疾,辛棄疾帶來的人還偷盜帥印。

耿京盛怒之下就要軍法處置辛棄疾。

而彼時辛棄疾卻不慌張,立下軍令狀,三日之內,擒拿義端!

辛棄疾一路向金營追去,在去金營的必經之路上埋伏。

見到義端,辛棄疾二話不說將他從馬上砍下,誰知那和尚如此貪生怕死,直接跪地求饒。辛棄疾哪里肯聽,手起刀落,一段傳奇誕生了。

憤世嫉俗,大義滅親,有勇有謀,辛棄疾的名聲快速打開,連耿京都對他刮目相看。

但這次的大義滅親也讓後來的真心好友陳亮產生誤會。

第二件事實實在讓辛棄疾名聲大噪。

金軍北撤時,辛棄疾奉命南下與南宋聯絡,企圖包圍金軍,一舉殲滅。

這其中,又有一位叛徒!

返回途中,張安國叛國投敵,並且將耿京殺害。

辛棄疾只率了50騎兵前往金營捉拿叛賊,以雷霆萬鈞之勢,活捉張安國,交由南宋處置。

彼時,金營有五萬大軍!

次戰一出,辛棄疾名聲大震,這是他人生的轉捩點,是他離夢想最近的一步,是英雄的起點,也是英雄的頂峰…

25歲時,辛棄疾因戰功被任命為江陰簽判,搬離了水深火熱的北方淪陷區,遷居南宋。

他以為,到了南宋,報國就有路了,可總是事與願違。

26歲時,他滿懷熱血地向剛剛即位的宋孝宗獻上了著名的《美芹十論》,陳述自己的用兵之道。

然而,南宋朝廷對那些外邦返回本朝的人充滿猜疑,怎麼會中用這個滿是心眼的辛棄疾?

況且,辛棄疾主張出兵北伐,而南宋朝廷主張和平。於是朝廷就派主和派打壓辛棄疾。

就這樣,一心為了宋朝的辛棄疾一次又一次地表明自己的真心,卻依然得不到中用,先後到往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擔任轉運使、安撫使等地方官職,始終無法進入統治集團內部。

幾年後,他登上建康賞心亭,回望昨日抱負,無可奈何,悲憤地寫下了《水龍吟》。

那個14歲兩進燕山,25歲於萬人中擒賊的英雄,終究是“無人會,登臨意。”

認識到自己的處境,辛棄疾沒有總是活在悲憤之中。

南宋安逸,是他在北方淪陷區享受不到的。

他認識了同樣來自北方的範邦彥,並且娶了他的女兒範如玉為第二任妻子。

41歲時,辛棄疾做好了歸隱的打算。他調任江西安撫使後,開工修建帶湖莊園,自號「農作物軒居士」。

同年十一月,他遭受彈劾,被免去官職,正好新居落成,辛棄疾回到上饒,開啟了他的閒居生活。

少了官場的勾心鬥角,少了昔日的豪情壯志,他的詞風沒有那麼豪壯了,多了些柔情與愜意,比如那首廣為人知的《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裡的「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他活成了平民小老頭的樣子,到鄰居家分社肉,趁夫人沒看著,偷偷取出白酒,就著肉,快活一把。

你知道那句著名的“眾裡尋他千百度”嗎?

出自《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事情發生在某一年的元宵佳節,辛棄疾和夫人一同賞燈,在熱鬧之中兩兩相散…

這詞寫的是誰?走散的夫人?還是那個消失了的豪情壯志的少年?至今無人弄懂。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這是一首選入課本的詞,出自《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也是為被“嚇到”的好友陳亮作的詞。

前面說,辛棄疾可以大義滅親。這不,辛棄疾與好友陳亮痛飲暢談天下之事,大醉之後兩兩睡去。

半夜,陳亮突然醒來,想起自己酒後失言,怕辛棄疾會殺掉自己,於是連夜逃跑。

第二天,辛棄疾醒來後知道這事,痛心不已,寫下那首詞,表明態度。

這樣的生活持續到64歲。

步入晚年的辛棄疾被起用為紹興知府兼浙東安撫使。 他鬥志復燃,再去找皇帝重述宏圖,這一刻,他像極了當年那個意氣風發的少年…

兩年後,他等到了朝廷的召令,啟用他為樞密都承旨,到臨安受任。

然而,此時的辛棄疾有心而無力,重病在床,只好請辭。

幾個月後,這位英雄,耗盡了最後一絲力氣。

這是辛棄疾一生的故事,宋朝的英雄與燈火。

辛棄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