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家道中落被迫出道
如果不是因為家道中落,陳松伶或許不會走上藝人這條路。
1971年出生於香港的陳松伶,在3歲之前,曾是個富家千金。
她的父母都是印尼華僑,身為長女,她受盡了寵愛。
然而公主般的生活卻很快隨著父親生意的破產而破滅,
一家人從豪華的別墅,住到了貧民窟的公共房。
生活的巨大落差讓全家無所適從。陳松伶回憶道,「那時候家裡開口就是講錢,還常常被體罰。」
3個嗷嗷待哺的孩子讓本就困苦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為了生活,陳鬆伶的父母將她送給別人領養。
還好養父母都很和善,在養父母家中,陳松伶度過了無憂無慮的童年,還和養母的大女兒阿寶成了好閨蜜。
那時的她還不知道,這位好姐姐將為自己地人生帶來多大地打擊。
1985年,剛滿14歲的陳鬆伶在朋友的慫恿下參加了TVB舉辦的「葉八文歌唱大賽」。
起初誰也沒有把這個年紀尚有的小姑娘放在嚴重,可偏偏就是這麼稚嫩的一個小姑娘,以一首《零時十分》力壓所有人,最後奪得了冠軍。
高志森執導的《鬼馬校園》也順勢向陳松伶發出了邀約,邀請她參演了劇中的「白逸夢」。
留著一頭英氣短髮,古靈精怪的陳松伶很快就獲得了熱烈追捧。
她身上的巨大潛力很快就遭到了各大公司的哄搶。
眼看著女兒就要一夜成名,陳松伶的親生父母也找上了門,將她帶回了家。
陳父陳母以為靠著女兒在演藝圈打拼,很快就能回歸到以前的生活,
卻不料陳松伶對藝人根本不感興趣。
唱歌也好,拍戲也好,都是一時興趣,她真正的目標是好好念書,以後當個人民教師。
教師能賺幾個錢?
陳母早已不是曾經揮金如土的貴夫人,生活的困苦早就讓她明白了金錢的重要性。
眼看著陳松伶不聽勸,她直接動手打了女兒。
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
梗著脖子不願放棄學業的陳松伶被母親打的很慘,身上遍佈了青紫色的傷痕。
即使她極力遮掩,在片場依舊被導演發現,因為陳松伶還沒成年,事情被鬧到了警察局。
警察問陳松伶,“你要不要告你的母親?”
陳松伶搖了搖頭,“只要她不打我就可以了。”
血濃於水,她最後還是選擇了原諒。
但這件事就像刺,深深地紮在了陳松伶的心中。
她沒有再和親生父母一起生活,而是回到了養母的家。
她並沒有徹底地抽離娛樂圈,而是開始了「以學業為主,唱歌為輔」的生活。
即使在片場,她也不忘看書。
她總是隨身帶著課本,在拍戲的間隙,一心沉浸在書本的知識中。
憑著這份努力,陳松伶最終被香港中文大學錄取。
進入大學後,陳松伶有了更多的時間進行拍攝。
1989年,她和郭富城、黎明兩大男神合作了電視劇《天涯歌女》,憑藉著劇中的精彩演繹,陳松伶徹底打響了名氣。
《天涯歌女》在當時有多火?
光是《天涯歌女》的同名光盤,當年都拿下了六白金的絕佳成績。
連開車,都能在電台聽到《天涯歌女》的相關消息。
在香港四小花旦還沒有爭奇鬥豔的時代,TVB可以說就是陳松伶的天下。
1991年,邵逸夫親自點名陳松伶出演了《蜀山奇俠之仙女奇緣》,跟她搭檔的正是當紅小生鄭伊健。
這部劇開啟了兩人今後多達七次的合作。
儘管在劇中多次飾演情侶,但他們幾乎沒傳過緋聞。
鄭伊健,「她從不讓任何人碰她,所以每次拍電視劇,她都沒有親吻和深情的部分。」
陳松伶從不拍吻戲,即使有吻戲,也都是由借位完成。
連成龍都不敢邀她拍戲,因為她太乾淨了。
乖乖女的陳松伶單純到和整個紙醉金迷的娛樂圈格格不入,生活除了拍戲就是讀書,正是她的這份單純無知,為她今後的悲慘埋下了禍端。
02三重打擊下身患憂鬱
進入娛樂圈後,阿寶成了陳松伶的經紀人。
對於這個陪伴自己長大的姐姐,陳松伶很信任。
她曾多次在《南方都市報》的專欄「伶感集」中,分享和「姐姐」的生活趣事。
她稱阿寶為“家姐”,因為在她心中,阿寶早已是自己最親密的家人。
她曾說,「在家裡我是完全沒有個性的,因為在外頭工作才需要性格,所以在家裡我是不在乎自己的喜好,她們喜歡,我便喜歡,會令她們不開心的事,我不會做。
她幾乎是百分之百的順從阿寶的一切安排。
在家裡,阿寶和朋友打麻將,身為大明星的陳松伶甚至甘願為她們端茶倒水。
正是因為陳松伶往日的百依百順,她以後的「反叛」才更不能被阿寶接受。
2005年,一則「陳松伶喜歡女人」的謠言震撼了香港娛樂圈。
當時的思想尚不開放,同X戀甚至會被當成精神病,作為當紅女藝人,這則新聞對陳松伶的打擊是巨大的。
更重要的是,這則新聞是她的經紀人親手放的。
曾經陳松伶和經紀人的關係有多親密,此刻她的辯解就有多無力。
沒有人願意相信陳鬆伶蒼白的解釋,大家都相信了經紀人的話。
鋪天蓋地的謾罵和惡意向陳松伶襲來。
這還不是最慘的。
等陳松伶想找姊姊阿寶問個清楚時,她卻猛然發現阿寶竟不知何時將她多年打拼下的資產全部據為己有,陳松伶被掃地出了門。
從身價不斐的大明星一夕淪為了身無分文的流浪漢,陳松伶直接跪在路上奔潰大哭。
而她和阿寶鬧掰的原因也很簡單。
陳松伶是個很有自己想法的人,而她的想法與阿寶產生了分歧,不願妥協的陳松伶就這樣惹惱了掌控欲極強的阿寶,她一怒之下便要毀了陳松伶。
不得不說,越是親近的人就越知道該怎麼傷害一個人。
她憑空的污衊讓陳松伶百口莫辯,因為這莫須有的指責,她的事業盡毀。
即使後來多次努力,女演員的黃金期就那麼幾年,她再也回不去了。
走投無路的陳松伶被親生父母接回了家中。
這時的她已經離家20年了。
父母和妹妹弟弟都有了天翻地覆的改變,唯獨她的小屋子裡還存滿了過往的回憶。
這裡有她以前上學的校服,她寫作業時的鉛筆盒,她偷偷購置的剪報和錄影帶…
“再次見面我感覺媽媽變了,也明白當年父母的苦衷,沒有人會傷害自己的孩子,他們告訴我家裡經濟壓力太大,必須有人幫忙賺錢,而我剛好有這樣的機會。”
當年的心結在父母的陪伴下終於消融。
為了給父母更好的生活,陳松伶選擇了重振旗鼓,重新來過。
因為醜聞加身,陳松伶能獲得的機會寥寥,好在曾經的好友陳淑芬向她伸出來援助之手,給了她出演音樂劇《雪狼湖》的機會。
這部音樂劇在當年連續上演42場,場場爆滿,成為了香港迄今為止最優秀的港產音樂劇,一度創造了歷史。
憑著這部劇,陳松伶再度殺回了娛樂圈。
有錢後的第一件事,她便給父母在香港買了一棟豪宅。
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好日子還沒過幾天,父親便因突發心臟病而過世。
父親的離世讓陳松伶一度悲痛不已。
好姊妹的背叛,親人的離世,接二連三的打擊讓陳松伶一下子病倒在了床上。
經過醫生的檢查後,陳松伶被查出了卵巢腫瘤,需要立刻進行手術。
好消息是手術進行的很成功,陳松伶沒有性命之憂。
壞消息是切除腫瘤後,她喪失了做母親的權利。
她還沒有結婚,也沒有體驗過當媽媽的甜蜜。
命運一次又一次的捉弄讓陳松伶身心俱疲,幾度瀕臨崩潰。
2006年的時候,她患上了憂鬱症,一度想要了結自己。
當她的人生變成一團泥沼時,是張鐸將她從泥淖中拉了出來。
03嫁小丈夫再獲幸福
2006年,陳松伶轉戰內地,在《血未冷》的劇組和張鐸因戲結緣。
張鐸的個性和陳松伶很像,兩人在娛樂圈都很「佛」。
從上戲畢業後,張鐸簽到了趙寶剛旗下,大學期間,他就拍了不少廣告。
大三的時候還在《情深雨濛濛》中扮演如萍的相親對像石磊。
張鐸的作品並不多,他本人也沒有太大的勝負心。
在報考北京人民藝術劇院落榜後,他又回到了母校當老師,偶爾接拍電視劇。
兩人就這樣在劇組相遇,在殺青之際,張鐸向陳松伶暴露了心跡。
面對突如其來的告白,陳松伶的第一個反應就是逃避。
那時的她正陷在憂鬱症的痛苦中,無法生育,又大了張鐸8歲,這一切都讓她對自己充滿了不自信,認為張鐸只是玩玩而已。
然而張鐸卻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的真心。
面對他的一腔赤誠,陳松伶的淚水盈滿了眼眶,她不想欺騙愛人。
「我做過手術,無法生育,即使這樣,你也能接受嗎?」
她坦承了自己最大的秘密,
誰料張鐸竟一點也不放在心上,「沒有孩子很好啊,正好我不知道該怎麼教育孩子。」
他明白陳松伶的敏感和多疑,於是專門為兩人製作了一份40多年的養老計劃,計劃寫的很全面,方方面面都考慮到了,很顯然並不是一時興起,張鐸是真的有認真為兩人的今後考慮。
看著這份養老計劃,陳松伶再也無法抑制自己,一對有情人就這樣走到了一起。
張鐸回憶起曾經心動過的畫面:
當年劇組在KTV聚會,陳松伶唱到興頭,脫掉了高跟鞋站到了沙發上,燈光照射在她的臉上,一下子印到了他心裡。
“那一刻我心裡有些異樣的感覺,覺得這個女生原來這麼開朗,有被吸引的。”
所有人都看到她身上的疤痕,只有他看到了她內心的開朗。
為了幫助陳松伶找回曾經的自己,張鐸付出了加倍的努力。
他知道陳松伶的心中鬱結,明白她平靜面容下的痛苦,他主動承擔起了養家的重擔,讓陳松伶得以靜心地在家療傷。
他的鼓勵與支持,是陳松伶走出那段痛苦的最大動力。
張鐸不只是她的先生,更是她的恩人。
沒有張鐸,就沒有現在重獲新生的陳松伶。
這段經歷讓兩個人的心更加緊密,可戀愛是兩個人的事,婚姻卻是兩個家庭的事。
陳松伶的母親雖然對女婿越看越滿意,張鐸的母親卻對這個大了自己兒子8歲的女人並不滿意。
但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能夠幸福。
在張鐸的堅持下,他的母親最後還是妥協了。
2011年,經歷5年的戀愛長跑後,兩人如願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這一年,陳松伶已經40歲,而張鐸已經32歲。
兩人都不再年輕,張鐸的父母更是催促兩人盡快生一個孩子。
但這一切都被張鐸以丁克的名義擋了回去。
他並沒有把妻子不能生育的秘密公諸於世,而是將壓力都轉移到了自己的身上。
但隨著兩人年紀的增大,一味地隱瞞並非長久之計。
04因丁克被婆婆百般嫌棄
因為做不通兒子的工作,張鐸的母親便將主意打到陳松伶的身上,想要催他們二人盡快生子。
婆婆的多次催生讓陳松伶苦不堪言。
撒一個謊就需要更多的謊來圓,但是看著老人滿臉的渴望,陳松伶最終不願再將婆婆瞞在鼓裡。
她坦承了自己無法生育的事實。
而這也讓婆婆再也無法維持面上的平靜。
她怎麼也沒想到,問題竟出在媳婦的身上。
從這一天起,這個家庭再也不復往日的溫馨。
張鐸的母親能容忍兒子娶一個比自己大的女人,卻無法容忍這個女人不能生孩子。
一想到兒子百年以後孤零零地一個人,她就心如刀絞,將所有的怒氣都發洩到了陳松伶的身上。
她知道陳松伶吃飯不吃蒜,就故意在所有菜裡都放蒜,還故意針對陳松伶道,「能不能不要這麼矯情」。
她對陳松伶的不喜是放在明面上的。
當時一家人參加綜藝,婆婆從東北老家趕來北京,在家收拾家務的陳松伶,一下子肉眼可見的緊張了起來。
先是主動接過電話,跟婆婆打招呼被無視。
然後為了迎接婆婆,將“歡迎來我們家”標語特意改成了“歡迎你到你家來”,但依舊被婆婆視而不見。
之後包餃子的過程中,婆婆的溢出螢幕的冷漠,也一度讓節目變得十分尷尬。
後續的環節中,面對婆婆與媳婦誰的缺點更多,誰更愛生氣,誰更懶等問題時,陳松伶寧願受懲罰也不敢指婆婆,而婆婆卻無一例外都指向了她。
兩人之間的暗潮湧動,隔著螢幕都能感受得到。
而這樣的情況,早已成為了他們生活的常態。
連張鐸的父親都看不過眼,勸自己的妻子道,「你不要總是老誇張鐸,你也要多誇誇他的對象鬆松,她的優點很多,你不能這麼偏心。
但顯然,她並沒有將這些勸告放在心上,依舊我行我素。
在拳擊館時,原本夫妻兩個甜甜蜜蜜地,婆婆要湊到中間。
等到了拳擊館,看到兒子進行這麼危險的活動。她又將所有的怨氣都發洩到了陳松伶的身上。
「為什麼不阻止他參加這種活動?他受傷了該怎麼辦?」
由於她的幾次幹擾,拳擊不得不暫時中止,看到一旁休息的兒子,婆婆直接從陳松伶的身上拉走了毛巾,給兒子披上。
在鏡頭前一直忍氣吞聲的陳松伶再也忍不了了,她委屈道,“張鐸已經40歲了,不是4歲。”
但在婆婆眼裡,兒子永遠最重要!
婆媳二人最後不歡而散。
還好丈夫始終拎得很清,一直站在了她的身旁,才讓陳松伶有勇氣繼續走下去。
雖說婆媳關係自古便是一大難題,
但陳松伶和婆婆主要的心結還是在孩子上。
陳松伶曾提議收養一個孩子,但婆婆卻感到十分痛苦。
領養來的孩子怎能算得上是真正的天倫之樂呢?
不管我們怎麼勸解老人,兒孫自有兒孫福,但是對於很多老人而言,無法含飴弄孫就是最大的遺憾。
不過陳松伶是要和張鐸過一輩子,而不是要和婆婆過一輩子。
能夠嫁給一個時刻站在自己身旁的丈夫,無疑是陳松伶最大的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