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太子丹,姬姓,名丹,燕王喜之子。太子丹少年時曾在趙國做人質,與出生在趙國的秦始皇嬴政交好。公元前232年,燕王喜派太子丹前往秦國作人質,此時嬴政已成為秦王,對太子丹不友好,後來太子丹從秦國逃回燕國。
太子丹歸國後,尋求報復秦王政的辦法,但因燕國弱小,力不能及。西元前227年,秦國統一六國的兵鋒已達易水,直接威脅到燕國的安全,燕丹見此形勢非常憂慮,正巧此時秦將樊於期從秦國逃到燕國,太子丹收留了他。太子丹的老師鞠武建議將樊於期送到匈奴以免給秦國有攻打燕的藉口,太子丹表示不能拋棄朋友,並在鞠武的引見下結識田光,田光又推薦荊軒給太子丹。
太子丹向荊軔表明想得到天下勇士派往秦國,劫持秦王,讓其歸還侵占各國土地,若不行就趁機殺死他的計策,荊軒答應。荊軻提出需帶樊於期首級和燕國督亢地圖獻給秦王才能接近他,太子丹不忍,荊軔便私下會見樊於期,樊於期自刎。太子丹將樊於期首級裝匣密封,又尋得鋒利匕首並淬毒,還找了秦舞陽作助手。荊軒因等待一人未立刻出發,太子丹催請,荊軒發怒斥責後仍出發了。太子丹及賓客著白衣白帽為荊軔送行,荊軒唱出「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到秦國後,荊軻在殿上展完地圖露出匕首刺向秦王政,未中,最終荊軻與秦舞陽行刺未成當場斃命。秦王政對燕國派人行刺惱怒,派王翦、辛勝攻打燕國,秦軍在易水以西打敗燕軍。燕王喜和太子丹逃到遼東郡首府襄平(今遼寧遼陽),秦軍仍在後面攻打,有人跟燕王說因太子丹才被秦軍追趕,燕王聽信後派人斬殺太子丹,將首級獻給秦國,但秦軍還是攻打燕國,公元前223年秦軍俘虜燕王喜,滅亡燕國。
在多數人的認知中,太子丹的形象通常被描繪為一個有抱負、有勇氣,但也有些魯莽和急躁的人物,他試圖通過刺殺秦王來挽救燕國的危亡,雖然有點意氣用事,也最後失敗了,但他的行為和故事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的一個著名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