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檸一
編輯丨娛阿姨
2021年,著名演員張少華因病去世。
一般情況下,老戲骨過世,都會引發全網哀悼。
但張少華過世的消息公佈後,很多人都在拍手叫好。
甚至還有許多情緒激動的觀眾直接表示「活該」。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難道張少華做了什麼引發眾怒的事嗎?
一切還要從她年輕時說起。
{還2}1
1946年,張少華出生在北京一個普通的家庭。
雖然生在北京,但張少華的家庭卻可以用「貧窮」來形容。
父母一共生了九個孩子,全家上下加起來一共十幾口人,全靠父親在外工作養家。
母親則在家中養育九個兒女。
僧多粥少,張少華身為大孩子,總免不了被要求要讓著弟弟妹妹。
因此,小時候的張少華總是吃不飽飯。
禍不單行,張少華三歲的時候,父親又因病過世了。
全家唯一的勞力也沒有了,養家的重擔全落在了母親身上。
但母親要是出去賺錢的話,孩子們誰來管呢?
當然是讓大的管變小的了。
張少華身為姐姐,自然就承擔起了照顧小弟弟的任務。
但她本身也是個小孩子,怎麼會懂得如何照顧小孩呢?
因此,雖說張少華在照顧弟弟,卻常常把弟弟弄得嚎啕大哭。
有一次,弟弟不知什麼原因又哭了,張少華趕緊放下正在切的菜,連手都沒來得及擦就去抱他。
結果一個沒站穩,把弟弟摔到地上了。
弟弟的哭聲更響亮了,哭聲把媽媽吸引了出來。
看到自己的寶貝兒子摔到地上,媽媽二話不說,拿起燒得通紅的夾煤球的鉗子就往張少華身上打去。
雖然媽媽常常因為各種不同的原因打她,但張少華依然覺得母親就是她的「神」。
因為她非常清楚,一個女人,要獨自拉扯九個孩子長大,是多麼困難的事。
因為孩子太多,母親一個人養不過來,只好送幾個小的女兒。
即便如此,孩子常常處於吃不飽的狀態。
張少華每個月最期待的,就是母親發薪水那天。
每個月只有這一天,母親會買一丟丟肉沫,做一頓炸醬麵。
為了讓孩子嚐到肉味,母親會故意多放兩匙鹽。
在钚鹹齈鹹的掩蓋下,每個孩子都覺得自己吃到了肉。
這種來自底層的智慧給了張少華深刻的影響,也為她後來成為「母親專業戶」打下了基礎。
為了減輕母親的負擔,年幼的張少華被送進戲院學戲。
學戲雖然辛苦,但好在戲院管飯。
為了以後能有一技之長,張少華練習非常刻苦, 幾年之後,被招進了評劇院。
也正是在這裡,她認識了自己的丈夫──張惠寶。
{還2}2
張惠寶是東北人,一直在評劇院工作。
因為離家遠,他一年到頭也回不了幾次家,平常住在劇院裡頭。
令他感到奇怪的是,同事張少華家就在北京,為什麼平常也不回家?
因為是同事,兩人天天低頭不見抬頭見,又因為相同的處境,使得兩人有更多的機會接觸,慢慢地變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熟了之後,張惠寶才知道。
張少華之所以不常回家,是因為家裡地方太小,住不了那麼多人。
而且,她回去住,還要吃飯啥的,對母親來講又是一筆開銷。
所以才不回去的。
了解了張少華的情況,張惠寶對這個堅強的女孩又心疼又敬佩。
常常在生活上幫助她。
平常好不容易得到個什麼好吃的,他總忍不住要給張少華分一點。
張少華也禮尚往來,總是幫他洗衣服,打掃之類的。
慢慢地,兩人就走到了一起。
談了一段時間的戀愛後,張少華帶著張惠寶回家見家長。
張惠寶特別激動,因為見家長就意味著他們馬上就要結婚了。
見家長的那一天,他早早就起來收拾自己。
結果就是光顧著收拾自己了,把別的事情都忘了。
等到了張少華家門口,張惠寶才發現,自己什麼都沒買給準丈母娘。
兩個肩膀扛著一個腦袋就來了。
這可咋整?張惠寶腦袋飛快運轉,轉過身就要去買東西。
就在這時,張少華的母親聽到動靜,從裡面把門打開了。
沒辦法,張惠寶只能硬著頭皮,光著雙手進屋。
整個過程他都如坐針氈,就怕準丈母娘覺得他不懂禮數,從不同意他們的婚事。
還好張少華的母親也是通情達理的人。
問了張惠寶一連串問題後,覺得張惠寶是個值得託付的人,也就沒有太為難他。
還把女兒叫到一旁,悄悄地說「好好處」。
沒多久,他們就結婚了。
但他們的婚姻,劇院裡的好多人都不看好。
因為年輕時的張惠寶,在劇場裡算是數一數二的帥哥。
而張少華呢?
從小就因為營養不良而面黃肌瘦,長大後更是主動承擔起了養家的責任,捨不得亂花一分錢。
整個人看起來瘦黑瘦黑的。
但張惠寶卻不在乎,他看上的,是張少華的堅韌和能吃苦。
只是,張少華的這種性格有時也會帶來一定的壞處。
那就是,她對自己太摳了。
有一次,張少華胃疼地打滾,但她還是覺得沒什麼大事,死活不去醫院。
正好那天宿舍的其他同事有事情,沒有一個人在身邊。
巧合的是,張惠寶那天也不知道是怎麼了,非常想見她,而且是立刻馬上就非見到不可。
於是張惠寶沒有打招呼,直接到張少華的宿舍找她。
聽到敲門聲, 張少華已經痛得沒有力氣思考了,只能機械地回答:請進。
張惠寶剛進門,就看到痛得只能在床上打滾的張少華。
他二話不說,就要背她去醫院。
到這時,張少華還在拒絕:“不用去醫院,去醫院要花錢。”
張惠寶又急又氣:“不用你花錢,我花錢給你看。”
說著,不顧張少華的反抗,還是把她背到醫院了。
在張少華住院期間,張惠寶兩點一線,每天練完功就往醫院趕。
在家裡煮了粥,害怕粥在樓上涼掉,他就把粥用外套包好,到醫院再拿出來。
在張惠寶的細心照顧下,張少華的身體也慢慢調理了過來。
結婚後兩人才發現,對方跟自己得個性恰恰相反。
張少華是個直性子,有什麼都會當著別人的面說出來,而且噼裡啪啦說完就走,根本不管其他人怎麼想。
張惠寶卻恰恰相反,作為一個傳統的男人,他最不擅長的就是說好話,更不擅長猜女孩的心思。
所以張少華老說他不懂浪漫,連漂亮話都不會說。
兩人的脾氣也正好互補。
雖然張少華性子直,但脾氣卻很好,輕易不急。
張惠寶卻不同,他屬於一點就著型的,跟別人說話不投機都能吵起來。
每當這種時候,張少華就趕緊好聲好氣地安撫他。
就這樣,兩人一動一靜,一個水一個火,在一起生活竟然出奇地和諧。
不久之後,兩人的兒子出生。
但當時兩人都忙於工作,沒有時間照顧兒子,只好把兒子送到東北的爺爺奶奶家。
父母的長期缺席也導致了兒子跟他們不是很親近。
1988年,已經42歲的張少華被導演看中,邀請她演出電視劇。
這時候,張少華已經在評劇舞台上工作了半輩子。
再過幾年,就可以順利退休,安享晚年了。
身邊的朋友也都勸她不要再折騰了,好好享受幾天生活。
但從小就獨立堅強的張少華,根本無法忍受退休後的枯燥生活。
而且她也想挑戰自己,於是欣然答應了導演的邀約。
雖然有唱評劇的基礎,但演戲和評劇畢竟是兩個不同的藝術種類。
張少華相當於從頭開始。
但她苦慣了,所以拍戲的時候也特別能吃苦。
什麼吊威亞,下水,高溫下穿棉服拍戲,她統統都親自上陣。
在《我的醜娘》中,有一場戲是她需要去街上乞討的。
導演本來想的是,佈景,找工作人員來演路人,把這場戲拍完就可以了。
沒想到張少華卻堅決要求到大街上實景拍攝。
她跪在人來人往的大街上,要是沒有攝影機跟著,簡直就是一個真的在乞討的老太太。
很多跟她合作過的工作人員都說,張少華演戲的時候特別認真,要是哪裡演不好,她就會抽自己大嘴巴子。
正是有了這種堅持,使得半路出家的張少華拿到了白玉蘭獎最佳女主角。
但在領獎的前幾天,她的媽媽突然病重。
張少華毫不猶豫地放棄了領獎的機會,全心全意地陪伴在母親身邊。
身邊的親朋好友,連母親本人都勸她去領獎。
但張少華卻覺得,此時此刻,陪伴母親是更重要的事。
幾天以後,母親就因搶救無效離開了。
而張少華,雖然沒有去領獎,卻憑藉著精湛的演技成了「媽媽專業戶」。
戲約不斷。
但是她還來不及高興,另一則新聞又將她推上了風口浪尖。
{還2}3
2017年,著名畫家吳歡在社群平台上發文,一口咬定當年是張少華打殘了自己的母親新鳳霞,使得母親餘生只能在輪椅上生活。
一石激起千層浪。
此話一出,張少華立刻成為眾矢之的。
很多人都不敢相信,塑造了那麼多慈祥母親角色的張少華,背地裡居然是這樣一個人。
一時間,各種批評,嘲諷,辱罵的聲音一齊朝她湧來。
張少華活了半輩子,從來沒有經歷過這種事。
一時間不知道該怎麼辦,只能躲在家裡不出門。
過了一段時間,她自己也在社群平台上講述了當時的情況。
張少華說,當年自己的確去過新鳳霞家。
只是,自己接到的命令是去新鳳霞家交涉,安頓好老人和孩子,並且對其家裡的物品進行清點。
自己並沒有參與毆打新鳳霞。
關於這一段歷史,其實新鳳霞本人也有過記述。
在她所有的記錄中,的沒有一個字提到張少華動手打了她。
不過,張少華曾經帶人去她家裡清點物品應該是真的,而且這些物品,後來也不知去向了。
雖然張少華解釋了,但也有新鳳霞的文字為證。
但觀眾就是不相信,就是覺得張少華不是好人。
一夜之間,張少華從人人尊敬的老戲骨變成了人人喊打的壞蛋。
對此,老伴張惠寶痛心不已。
他希望吳歡站出來說幾句話,為張少華澄清。
可是並沒能如願。
在那個時代下,人人都是受害者,人人也都是加害者。
新鳳霞的悲劇是時代的山巒落在個人身上的悲哀。
把所有的錯誤都歸咎於張少華是非常不公平的。
所幸,張少華身邊還有老伴張惠寶陪伴,不致於精神崩潰。
好不容易等風波過去,張少華又病倒了。
其實老人家生病也是正常的。
但讓張少華最受不了的是跟兒子關係的淡漠。
兒子小時候在爺爺奶奶家長大,跟張少華的關係一直不是很親。
即使後來跟父母住到了一起,但雙方之間依舊像有什麼東西阻隔一樣。
據說,張少華生病住院期間,兒子來探望的次數寥寥無幾。
甚至沒有楊志剛跑得勤。
楊志剛和張少華因拍戲相識。
雖然中間差著幾十歲,但兩人一見如故。
楊志剛還認了張少華為乾媽。
然而,雖然醫生盡了全力,但張少華依然沒能敵得過病魔。
張少華去世的消息公佈後,許多演藝圈人士都紛紛表示哀悼。
但仍有一些自詡為「聰明」的網友揪著張少華身上的爭議不放,甚至直言張少華是「活該」。
事實上,張少華離世後,就連當年公佈那件事的吳歡都表示哀悼。
雖然他從來沒有正式地為張少華開脫過,但就這個舉動,足以說明他的態度。
可是,網友才不管事情的真相和後續發展,只顧自己的情緒發洩。
這也讓張惠寶忍無可忍,站出來為老伴澄清。
然而,造謠的成本太低,而闢謠的代價又實在太大。
僅憑張惠寶一個人,根本無法堵住悠悠眾口。
氣得張惠寶只能留下一句「清者自清」來自我安慰。
張少華過世一年後,她和楊志剛合作的作品上映。
張惠寶激動地在社群平台向妻子喊話,希望她能看到這一幕。
這大概就是不會說甜言蜜語的張惠寶做得最浪漫的事了吧。
雖然這聲「愛你」遲到了許多年,但相信張少華一定能聽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