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熱門影集《卿卿日常》中,嫡長主的側夫人郝葭,一出場就靠著溫柔、清醒的人物性格,獲得了許多觀眾的喜愛。在扮演者陳小紜眼中,郝葭是個用溫柔對抗命運的女子。
陳小紜自認是個內心強大的女性,雖然已經30+,但沒有任何年齡焦慮。 受訪者供圖
而現實生活中的陳小紜也同樣是個內心強大的女孩,從小學習舞蹈讓她本性中帶著堅韌。如今30+的她更喜歡自己現在的狀態,「經歷過生活的磨礪,有了更多經歷和成長,比剛進入社會要成熟很多,會讓自己的表演層次有一定的提升。但是容顏還沒有老去,這無論是對男演員,還是女演員來說,都是一個黃金期。
出演《卿卿日常》
郝葭,是在用溫柔對抗命運
看完劇本,陳小紜就喜歡上了郝葭,或是說不單單是郝葭,劇中每一個角色,她都覺得特別豐滿。而郝葭最吸引她的還是其性格和麵對生活的態度,「即使自己身在泥潭之中,但當姐妹遇到困難時,她依然會第一時間挺身而出,而且不會把自己的痛苦怪在別人身上。
陳小紜塑造角色的習慣,就是先給角色寫一個人物小傳,來豐富這個角色在劇本之外的部分,就比如在《卿卿日常》中,講的都是郝葭到了新川之後的故事,只是提到了她家裡的情況,以及李薇(田曦薇飾)和郝葭之前是認識的。但郝葭來到新川之前的故事,劇本裡並沒有詳細描述。 「我會把這些劇本裡沒有提到的故事情節,自己想一遍。例如郝葭為什麼把婚姻當事業,因為她小時候在家看到了母親遭受的一切,想讓母親生活變好,那就要自己變強。
在陳小紜看來,婚姻就是郝葭的事業,嫁給嫡長主,她的母親在家也能好過一些。 受訪者供圖
其實陳小紜也很理解觀眾的想法,郝葭如果當初跟了憨厚沒心機的五少主會更好,但從郝葭的角度來看,嫡長主(張曉晨飾)是所有少主裡地位最高的,嫁給他,母親在家才能更有地位,也才能過得更好。
溫柔的她,也有支稜起來的一天
雖然劇中的郝葭是個非常溫柔的人,但陳小紜自己最喜歡的其實是郝葭強硬起來的戲份。 「後面有一場戲是我和嫡長主的對手戲,我終於把想說的話都說出來了,很過癮。」陳小紜回憶。她也看到很多觀眾調侃郝葭一直唯唯諾諾,彷彿她是嫡長主和夫人的小孩,“所以後面我跟嫡長主徹底掰了的那場戲,大家可以期待一下!”
《卿卿日常》中,雖然女性角色很多,但大家的關係更多的是相親相愛,這也和戲外的劇組日常極為相似。陳小紜覺得製片人挑選演員很用心,每個演員和其所飾演的角色性格都比較契合,而且角色之間的關係和磁場也都很合拍,這就讓每個人都能有比較好的表演狀態。演員們戲裡戲外的關係也特別融洽。 「我們這個劇主要講的就是女孩子們的故事,大家在一起就很溫暖。」平日里,每天都有「姊妹」點一大堆零食和奶茶,大家在一起就是吃吃喝喝,「然後就會發現大家拍著拍著都胖起來了!
《卿卿日常》主要講述的就是一群女孩成長的故事,而戲裡戲外大家的關係也都非常融洽。
人生事
專業課第一考進中戲,上課交不出作業
陳小紜10歲時考入北京舞蹈學院附中開始學習芭蕾,後因病放棄舞蹈,轉而學習表演。 2006年,她以專業課第一的成績考入了中央戲劇學院。考試時整體來說很順利,因為要考“聲台形表”,就是聲樂、台詞、形體、表演。陳小紜學了七年芭蕾舞,形體不用擔心。但在考表演時,她卻開始緊張了,甚至緊張到發抖,「我心裡就一直記得表演老師的話,以我們現在的表演經歷來看,一定要表演自己生活中經歷過的事。」當時她抽到的題目是:「再這樣後果自負」。陳小紜急中生智,決定表演一個考試作弊的故事,“當然不是說我生活中作弊,而是我當時的狀態很適合這個題目。”
而順利考入中戲後,陳小紜心中就只剩下一個想法了,「我為什麼要學表演?」她印象最深的就是,剛開始上學那會兒,自己總交不出作業。 「我記得老師佈置了觀察生活的作業,觀察生活中的人和事,然後在全班面前表演出來。我私下練習的時候都挺好的,可一站到全班面前,就說不出話了,整個場面非常尷尬。
有一次老師請其他同學先下課,把陳小紜單獨留了下來,老師說一句陳小紜學一句。 「我當時就已經繃不住了,開始哭,老師讓我哭到能說出台詞為止,好像我哭了二十多分鐘才說出來。」後來,她也理解了老師的良苦用心,「老師也是想讓我能解放自己,突破心裡的枷鎖,在這之後我漸漸學會放鬆下來,去面對表演。
曾抗拒《小別離》,因《如懿傳》學會享受表演
畢業後進入劇組拍戲,陳小紜才發現這和在學校有很大不同,表演習慣也要調整,「我們在學校裡學的都是舞台劇的表演形式,但影視化後所有的表情、形體都要往回收50%,好在我對這個過程適應得還算快,所以對我沒有產生很大的影響。
2016年,熱門影集《小別離》中,陳小紜飾演與張亮忠(汪俊飾)相差20歲的「少妻」蒂娜,同時還是小宇(胡先煦飾)的後媽。最開始陳小紜是拒絕的,「我覺得我多大就要演別人的媽了,擔心這部劇給我'定性'了,以後都只能演30+的角色。」後來,導演要她再看看劇本,陳小紜一下就被吸引了,覺得這個角色很有意思,就接了下來。也正是因為這部戲,讓陳小紜在事業上有了變化和起色。
在電視劇《小別離》中,陳小紜(左)出演了小宇(胡先煦飾,右)的後媽。 (中:汪俊)
陳小紜在《如懿傳》中飾演了惢心一角。
2018年,電視劇《如懿傳》的播出讓陳小紜迎來了事業上的小高潮。劇中,她出演如懿侍女、大宮女惢心,也是從這部戲開始,陳小紜覺得自己真正開始享受表演了。能演出《如懿傳》,她說,自己是幸運的,「讓我最開心的就是可以和周迅這樣的前輩合作。」整個拍攝過程中,陳小紜都會觀察周迅的表演,「在跟她合作之前,我會覺得她是那種天賦型演員,可是合作後我才發現,沒有什麼天賦型演員,當你下足了工夫後,你才能成為天賦型演員。她回憶,周迅為了保持在劇中角色的狀態,開機前就開始每天穿著“花盆底”,“她要求自己能穿著‘花盆底’在平地上跑起來。”
還有一場戲,是惢心大婚,因為太緊張,拍全景的時候陳小紜怎麼也哭不出來,「迅姐在很遠的地方為了調動我的情緒,已經哭得不行了。」劇裡飾演惢心夫君的袁文康也一直幫她調整情緒,劇情設計袁文康要抓著陳小紜的手,他便安慰陳小紜說會按住她的一個穴位,讓她放鬆不要緊張,「他跟我說,我相信你一定可以哭出來。」這給了她很大的鼓勵,「《如懿傳》讓我有了和這些前輩們合作的機會,學習到了很多東西,也讓我對錶演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
最難的時候,差點放棄演戲
拍《小別離》之前,陳小紜沒有經紀人,也沒簽公司,都是靠老師和同學推薦接拍一些項目,「這樣其實是沒辦法真正繼續往下走的。」2015年,陳小紜甚至都不想再拍戲了,於是她給在中戲任教的演員張曉龍打電話,說想考他的研究生,不想當演員了。 「他就跟我說,小紜你一定能出來的,再堅持兩年,還是不行你再來考研究生。」那種特別肯定的語氣,像是給陳小紜打了一劑強心針,打完這通電話沒多久陳小紜就接拍了《小別離》,然後就是《如懿傳》。一步步到今天,那句「你一定能出來的」就像有魔力一樣,給了陳小紜好大的信心。
陳小紜自認是個內心比較強大的人,但面對一些不公義的評價和爭議時,心態還是會受到影響。 “但如果是我確實存在的不足或做錯了,我都虛心接受批評,並且盡力去改正。”
去年,陳小紜參加了《乘風破浪的姊姊》第二季。
去年,30+的陳小紜參加了《乘風破浪的姐姐》第二季,面對年齡,她一直都沒覺得有什麼可焦慮的,「我知道我現在的狀態肯定是沒有20多歲的時候好,但20多歲的時候肯定也沒有現在的心態好。
陳小紜覺得20多歲的時候,那種不安和迷茫,會讓她在遇事遇人時都沒那麼堅定,是容易做錯選擇的年紀。現在30多歲,反而踏實了,知道自己現階段想要的是什麼。 「而且作為演員,我覺得到了30多歲,因為經歷過生活的磨礪,有了更多經歷和成長,比剛進社會要成熟很多,會讓自己的表演層次有一定的提升。但是容顏還沒有老去,這無論是對男演員,還是女演員來說,都是一個黃金期。
這幾年,陳小紜一直都忙忙碌碌的,她現在最期待的就是過年,“之前因為拍戲已經好幾年沒能和家人一起過年了,希望今年可以好好陪伴家人,過個好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