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朝八位領班軍機大臣,僅四位善終!

2025-01-07乾隆

乾隆

乾隆皇帝掌握大清實權整整63年,比皇祖康熙還要多兩年(在帝位上的時間比康熙短);哪怕是已經禪位給兒子嘉慶帝,仍舊不放權,讓兒子做“侍皇帝” 。嘉慶四年正月乾隆帝病逝於乾清宮,乾隆朝才算是徹底結束。

乾隆皇帝掌權時間比較長,自然整個乾隆朝的臣子數量也多,單純入職軍機處的大臣便是49位,要知道雍正一朝軍機大臣僅有10位;而乾隆在位時單純領班軍機大臣就換了8位。了解乾隆的應該知道乾隆是個比較自負的皇帝,能夠在乾隆的手底下善始善終也不是那麼容易,8位領班軍機大臣僅有4位善終。

這8位領班軍機大臣都有誰呢?

乾隆

又為何四位沒有善終呢?

鄂爾泰

鄂爾泰是典型的大器晚成,若不是遇到雍正帝這位伯樂,或許鄂爾泰就像歷史長河中的一滴水,落入河水中便不見了。但是在雍正的手底下,鄂爾泰不僅是心腹大臣,還成為督撫楷模,甚至成為顧命大臣。

鄂爾泰西林覺羅氏出身官宦世家,20歲中舉,41歲時鄂爾泰仍位居內務府員外郎一職。

雍正登基後,鄂爾泰人生開始發生轉折:

雍正元五月,便被提拔為布政使,成地方大員

乾隆

雍正三年,任巡撫,其實此時的鄂爾泰雖然只是巡撫,但實際上卻行使督撫的職權,在西南一帶實行「改土歸流」。

次年鄂爾泰成為名副其實的雲貴總督,加兵部尚書銜。

短短四年的時間,鄂爾泰便成封疆大吏,其擢升的速度令人咋舌。

鄂爾泰大部分的時間都在京外任職,是雍正的三大寵臣之一。雍正十年雍正帝將召回京城,鄂爾泰剛回到京城便後來者居上,反超一直在雍正身邊的張廷玉,成為內閣首輔。不僅如此,鄂爾泰還因其功績被封伯爵。

雍正帝病逝時,下旨許諾鄂爾泰配享太廟的殊榮,讓鄂爾泰好好輔佐新帝乾隆。

乾隆登基之初,自然對前朝老臣,尤其是兩位顧命大臣(鄂爾泰與張廷玉)很是重用,鄂爾泰除了大學士的職務外,乾隆還讓其兼任軍機大臣、領侍衛內大臣、玉碟館總裁等職。

乾隆

不僅如此,乾隆在乾隆二年重新恢復軍機處後,鄂爾泰任領班軍機大臣。

就這樣,鄂爾泰成為乾隆朝第一位領班軍機大臣。

可以說,此時的鄂爾泰位高權重、位極人臣,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不是有這樣一句話“月滿則虧”,在此之後鄂爾泰必然慢慢開始走下坡路。若是鄂爾泰能安分守己的話,還能善終;但是鄂爾泰與張廷玉是死對頭,明爭暗鬥,開始黨爭,在朝中形成了「鄂黨」與「張黨」;

黨爭發展到一定程度會威脅皇權,乾隆自然要扼制,而黨爭的罪魁禍首注定不會好的結局。

乾隆十年,鄂爾泰病逝,乾隆將其享用太廟。看上去鄂爾泰也算是善始善終,但是雖然鄂爾泰已經去世,但是其鄂黨的餘黨仍舊在朝中有非常大的勢力,乾隆為了除掉這些人,在乾隆二十年發動胡中藻一案,已經去世多年的鄂爾泰受到牽連,並被撤出賢良祠。

乾隆

訥親

訥親是名副其實的勳貴家族-鈕祜祿氏家族出身,曾祖父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左膀右臂額亦都。額亦都共16子,其中發展最好的一支是第十六子遏必隆。因為遏必隆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親外孫,和碩公主穆庫許與額亦都所生。

而訥親便是遏必隆的孫子,雖然遏必隆是康熙朝的罪臣,曾經依附於鰲拜,但是這仍舊沒有影響鈕祜祿氏家族在朝中的影響力。但遏必隆第七子阿靈阿因為支持皇八子胤禩爭儲,在康熙朝時處處為難還是皇子的雍正,雍正將阿靈阿視為不共戴天的仇人,將其家人流放的流放,處死的處死。

乾隆

但鈕祜祿氏家族是大清的勳貴家族,雍正自然不能讓其家族沒落下去,所以便有意扶持阿靈阿的六哥尹德一脈,不僅將尹德擢升為議政大臣,還著重提拔其子訥親。訥親便在這樣背景下得到雍正帝的重用,不過雍正一朝訥親並未入職軍機處。

等到乾隆繼位後,乾隆也是想要培養屬於自己的勢力,來對抗前朝老臣(鄂爾泰與張廷玉等老臣)。訥親尚且年輕,被乾隆選中成為重點培養的目標人物,乾隆二年訥親便被提拔為兵部尚書兼議政大臣,等到軍機處重新設立後,訥親也成為乾隆朝第一批軍機大臣。

乾隆十年,訥親的仕途達到了巔峰,不僅位列保和殿大學士之位。還在鄂爾泰病逝後,成為領班軍機大臣,其班次位列張廷玉之前。

乾隆

此時的訥親不管是朝中的權勢,朝中班次都在老臣張廷玉之前,而且他還有乾隆的寵信與重用,一時間成為朝中炙手可熱的人物。

但是“水滿則溢”,更何況訥親能夠平步青雲,大多靠的是家族的勢力,並非個人的真實能力;如此位極人臣,便很容易登高跌重。乾隆十三年,乾隆命訥親前去督戰金川,但是金川失利,訥親不僅不承擔責任,還互相推諉,讓乾隆大失所望,下旨將訥親押解回京賜自盡

其實,訥親之所以落得這樣一個下場,也因為這一年發生了一件讓乾隆接受不了的事情:乾隆最愛的發妻—孝賢皇后突然病逝。乾隆的性情大變,處置了許多的朝廷命官,而訥親便是其中之一。

傅恆

傅恆是乾隆發妻孝賢女王富察氏的親弟弟,出身於顯赫的富察家族。傅恆19歲時入仕,任藍翎侍衛,之後僅七年的時間便做到了一品大員的位置上,其擢升的速度不可謂不快。可以說此時的傅恆能夠平步青雲,主要依靠的是家族的勢力、親姊姊孝賢皇后的得寵。

不過傅恆並不是個沒有上進心的勳貴子弟,而是一個事業心非常強的人,他不僅熟讀經史,而且研究兵法,希望有朝一日能上戰場殺敵立功。他不想只靠著親姊姊享受榮華富貴,而是想成為一個真正對朝廷有用之人。

乾隆

當然乾隆能夠如此重用傅恆,除了看在孝賢皇后的面子上,其實還有一個原因:乾隆想要培養其屬於自己的勢力,與前朝老臣相抗衡,訥親便是在這樣的緣故得到乾隆過得重用;只可惜訥親終究讓乾隆失望了,而傅恆卻沒有。

乾隆十三年,是富察氏家族非常悲痛的一年,孝賢皇后病逝。

不過孝賢皇后的過世並沒有影響到富察氏一族的尊榮與地位,相反乾隆處於對孝賢皇后的緬懷,更加重用傅恆,在孝賢皇后去世近一個月後,傅恆被加封太子太保銜。

前文提到訥親因為金川之戰失利而被下令自殺,改由傅恆前往督戰,其實是傅恆毛遂自薦的。不過傅恆確實沒有讓乾隆失望,平定金川之亂。訥親自殺後,傅恆便代替訥親成為新的領班軍機大臣。

傅恆班師回朝後,乾隆將其封為一等忠勇公,並且為富察氏建立宗祠。

之後傅恆又平定了準葛爾之戰,其畫像位列紫光閣第一位。

乾隆

乾隆三十年,緬甸多次侵擾大清西南邊陲,先後有三位雲貴總督因為徵緬之戰而自殺,一時間朝廷上下人心惶惶。而其中一位是傅恆的侄兒明瑞,不管是作為領班軍機大臣的職責,還是為了自己的家族,傅恆都不得不親自前往,好在傅恆的努力下,緬甸國王提出罷免求和的請求。此時的清軍不管是士兵還是將領很多都染上了瘴氣,甚至很多都直接丟了性命,而傅恆也染上了惡疾,身體一天比一天差。乾隆得知後便下旨讓傅恆班師回朝,同意緬甸求和的請求。

乾隆三十五年,傅恆在回京的路上病逝,這一年傅恆還不到五十歲,實在是可惜。

傅恆過世後,乾隆下旨依照宗室鎮國公的規格下葬傅恆,並將傅恆稱之為「社稷臣」;嘉慶元年,傅恆被加封郡王銜,並配享太廟。

傅恆是八位領班軍機大臣中,在此位置上時間比較長的一位,也是結局最好的一位了。

乾隆

尹繼善

其實尹繼善究竟算不算領班軍機大臣大家還是有爭議的,有人說尹繼善只是名義上的領班軍機大臣,什麼事都說了不算,所以不能算是真正的領班軍機大臣。他只是在傅恆死後,乾隆還沒找到合適的人選時暫時頂替的人而已,但不管怎麼說尹繼善也在領班軍機大臣的位置上幾個月的時間,不能忽略他的地位。

尹繼善是雍正元年的進士,在雍正朝時便已經做到了封疆大吏的位置上。

乾隆登基後,尹繼善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川陝、陝甘、兩江等地任總督,長達三十幾年的時間。能夠在封疆大吏的位置上任職時間如此之長,還能得到雍正、乾隆兩朝皇帝的重用,尹繼善也算是有真本事。

乾隆

乾隆二十一年冬天,尹繼善曾回到京城,乾隆特地下旨讓傅恆帶著尹繼善遊山玩水,此事後尹繼善又前往傅恆府上拜訪,二人的關係越來越親密。

乾隆二十六年,乾隆下旨將尹繼善的女兒許配給皇八子永璇為嫡福晉,自此尹繼善與乾隆成為兒女親家,尹繼善的地位便更加不同了。

到了尹繼善晚年,乾隆下旨召尹繼善回京,這一年是乾隆三十六年。此時的雍正朝老臣已經所剩無幾,昔日英姿勃勃的尹繼善已經到了暮年,乾隆看到兩鬢斑白的尹繼善心生憐憫,便將其召回京城。

此時傅恆已經病逝,領班軍機大臣的位置出現空缺,乾隆一時間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選,便讓尹繼善暫時擔任。不過尹繼善並沒有太大的實權,而且於次年便病逝了。

乾隆

劉統勳

劉統勳我們並不陌生,是「宰相劉羅鍋」的父親。而乾隆對劉統勳的評價非常高,被乾隆稱為「真宰相」的唯一一人。劉統勳出身於書香門第,從小便得到了很好的教育。康熙五十六年中舉,雍正二年考中進士,得以入仕。

在整個雍正朝,劉統勳大部分時間都在京城任職,任南書房行走、尚書房行走等職。

等乾隆繼位後,便將劉統勳提拔為內閣學士,跟隨大學士嵇曾筠前往浙江學習治水。

乾隆六年,劉統勳便已經被擢升為左都御史,負責監察百官言行。沒想到不久後劉統勳便直接上疏彈劾朝廷兩位舉足輕重的人物:訥親與張廷玉。張廷玉是三朝老臣位極人臣,訥親是乾隆著重培養的人才。沒想到劉統勳的彈劾得到了乾隆的支持,乾隆將訥親與張廷玉革職,並且將劉統勳的諫言拿給朝臣們看,劉統勳因此而名震朝野。

乾隆

不過劉統勳之所以青史留名並不是因為敢於直言進諫,而是他治水的本事。從乾隆十一年開始,劉統勳便多次治水、疏通河道,其治水的本事得到乾隆的讚賞。

乾隆十七年,劉統勳正式進入大清核心權力機構,任軍機處行走,成為乾隆的左膀右臂。

乾隆二十六年,劉統勳任東閣大學士

乾隆三十年,劉統勳被提拔為翰林院掌院學士,兼任尚書府總師傅,成為皇子們的老師

乾隆三十四年,在劉統勳七十大壽時,乾隆親自賞賜匾額。

乾隆三十六年,尹繼善病逝後,劉統勳繼任領班軍機大臣一職。

然而,劉統勳僅在此位置上兩年的時間,乾隆三十八年十一月突然病逝。得到劉統勳去世的消息,乾隆很是傷心,忍不住哭泣:“我失去了一位得力的助手”“劉統勳才是真宰相”。

乾隆

於敏中

在乾隆朝八位領班軍機大臣中,於敏中應該是最默默無聞的一位了,大家對於敏中是最陌生的。於敏中出身於金壇望族,書香門第,正是受家族的影響,從小便得到了很好的教育。

於敏中從小也很聰慧,15歲在鄉試中舉;

乾隆二年,參加京城的會試,中進士,並且是進士中的第一名,這一年於敏中23歲。

乾隆九年,於敏中奉旨前往山西主持鄉試;

乾隆十年,被任山東、浙江學政,於敏中為朝廷選拔人才,獲得讚譽。

乾隆十九年,於敏中回到京城,任兵部侍郎一職。

乾隆二十五年十月,於敏中被提拔為軍機大臣,從此開始直接參與朝廷要事的討論。五年後,於敏中被提拔為兵部尚書。

乾隆三十八年,於敏中被拜為文華殿大學士兼兵部尚書。因為劉統勳突然病逝,領班軍機大臣的位置出現空缺,乾隆讓於敏中同時兼任領班軍機大臣的職位。從這個時候開始不管是在朝堂上,還是乾隆巡幸在外,於敏中都是那個非常顯眼的存在。朝中很多重要的朝中決策,乾隆都會採納於敏中的建議。

乾隆

乾隆四十一年,因平定大小金川的功勞,於敏中被賞賜雙眼花翎,其畫像懸掛於紫光閣。三年後於敏中重病在床,乾隆不僅讓御醫前去治病,還帶著和珅一起去看望臥病在床的於敏中,這年十二年於敏中病逝,領班軍機大臣的位置再次出現空缺。

不過有清廉之名的於敏中,居然有兩百萬的家產,這讓乾隆十分生氣;不過此時乾隆認為於敏中能夠接受地方官的逢迎也在情理之中,況且此時於敏中已經病逝,便不再追究了。

不過隔年,甘省貪污大案查清,其罪魁禍首居然是已經死去的於敏中。但是乾隆還是沒有治於敏中的罪,到了乾隆五十一年,乾隆在把玩古董的時候,被嘉靖年間的骨瓷觸動,想到因為嘉靖帝的昏庸導致嚴崇專權,又由嚴崇想到了於敏中。所以下旨,將於敏中撤出賢良祠。

章佳.阿桂

阿桂有「清​​朝第一將軍」的稱號,可見其一生的功績確實顯赫,哪怕是乾隆的寵臣和珅都趕著去巴結阿桂,只可惜阿桂對和珅敬而遠之,並不想與之同流合污。

阿桂的出身還是很顯赫的,出身於達官顯貴之家,他的父親是阿克頓是乾隆朝的協辦大學士兼刑部尚書,得乾隆的器重。也正是因為父親的緣故,阿桂的仕途還是比較順遂的,在乾隆十三年阿桂受大小金川失利的牽連被被問罪時,乾隆看在阿克頓的面子上,將阿桂無罪釋放

乾隆

這是阿桂一生中最大的一個坎,但不管怎麼樣阿桂是滿洲貴族子弟,很快便得到重新啟用,任吏部員外郎一職,五年後被擢升我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

之後阿桂參加了平定準葛爾叛亂、大小和卓叛亂立下赫赫戰功;並且奉命先後兩次駐守伊犁

乾隆二十八年,乾隆下旨將阿桂召回京城,授予軍機大臣一職,並且賞賜紫禁城騎馬的殊榮。從這個時候開始阿桂正式成為軍機處的一員,參與朝廷重要事務的討論決策。不僅如此,乾隆還下旨為阿桂一族抬旗,抬入上三旗。

乾隆三十二年,阿桂被任命為伊犁將軍,成為名副其實的封疆大吏。之後又參加了清緬之戰、大小金川之戰。因阿桂在大小金川之戰中的表現異常突出,乾隆將其封為一等英勇公,並將其晉封為協辦大學士兼吏部尚書,阿桂的地位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乾隆四十二年,阿桂被拜為武英殿大學士,同時兼任四庫全書總裁、鑲黃旗滿洲都統等職。

乾隆四十四年,阿桂任文華殿大學士;這一年領班軍機大臣於敏中病逝,阿桂成為軍機大臣中資歷最高的一位,成為新的領班軍機大臣。不過從乾隆四十二年到乾隆五十四年,阿桂在京城的時間並不多,大多被乾隆派往京外,處理棘手的難題,而其中一項重要的任務就是治水。不過阿桂領班軍機大臣的頭銜一直都在,一直到阿桂病逝,長達18年的時間,僅次於國舅傅恆。

乾隆

嘉慶二年八月,阿桂病逝,終年81歲高齡。嘉慶帝下旨准許其入賢良祠,追贈其為太保。

和珅

其實和珅應該是我們最熟悉的一位了:乾隆朝後期最得寵的臣子,乾隆身邊的大紅人,也是清朝最大的貪官。和珅從小侍衛平步青雲,僅一年多的時間便開始享受一品大員的待遇。而且在年僅26歲時便被賞賜紫禁城騎馬的殊榮,這對臣子來說是一種極高的榮譽。和珅一生中先後46次升遷,在朝中大大小小兼任60多個職務,這在整個大清都是獨一無二的,可見乾隆對他的信任程度。

乾隆禪位與嘉慶皇帝后,和珅在朝中的地位仍舊不容撼動。

嘉慶二年,阿桂病逝後,和珅成為新的領班軍機大臣。也因為成為領班軍機大臣,讓和珅的權力達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成為名副其實的“二皇帝”,而嘉慶帝雖然是一國之君,還不如和珅的實權要大。

不到嘉慶四年正月,乾隆一死,和珅的依靠便沒了。嘉慶帝直接對和珅動手,重新控制軍機處,最終賜和珅自盡。和珅僅在領班軍機大臣的位置上不到兩年的時間,而且雖然和珅成為領班軍機大臣,但實際上並沒有起到多大的作用,因為和珅並不懂軍務。

乾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