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康熙在繼承皇位時年僅8歲,顯然是無法應對朝廷政事的,為了讓康熙地守護大清,福臨留下四位重臣一同輔佐康熙。之所以會安排四個人,就是希望他們可以互相牽制,可以更好地保障康熙安全。但後續鰲拜還是一人獨大,其他幾位重臣的影響力與鰲拜差距極大,隨著鰲拜勢力越來越大,康熙決定將他除掉。
但年少的康熙顯然無法直接將鰲拜除掉,後續在索額圖以及布庫少年的幫助下,康熙終於將鰲拜這個隱患清除。康熙徹底掌握朝廷主權後,自然是不會虧待布庫少年的,只是令他沒有想到的是,鰲拜被除掉後,又有新的隱患出現,索額圖的結局也在此時注定。
康熙除掉鰲拜
四位重臣同時輔佐年幼的皇帝,本身可以形成互相牽制的效果,但是後續索尼年邁已經無力應對朝廷中事,而蘇克薩哈因為是多爾袞一脈之人,自然也無法得到重用。而遏必隆本身的影響力就不是很大,最終四位重臣當中,僅剩鰲拜一人獨大,雖然此時康熙已經新政,但是有這位重臣擋在前面,康熙也是難以徹底掌權的。尤其是在索尼去世後,鰲拜變得更加肆無忌憚,甚至為了實現一人獨大的效果,直接以謀反的罪名將蘇克薩哈除去,令康熙身邊的重臣再少一位。
年少的康熙雖然沒有徹底掌握權力,但是已經是極具謀略之人,他極為清楚鰲拜的一系列作為,只是為了可以給自己一個下馬威。在這樣的情況下,他不再選擇與鰲拜正面剛,而是假裝玩物喪志,想要透過這樣的方式令鰲拜放鬆警戒。不得不說此方法確實極具效果,鰲拜看到好玩的皇帝後,認為康熙難成大器,即便是在對方成立布庫少年隊後,也僅認為康熙是出於想找玩伴的想法。就是此時鰲拜的放鬆,給了康熙可乘之機,在索額圖的幫助下,布庫少年成長得越來越出色,也擅長用假象去迷惑鰲拜。
康熙長時間的隱忍終於換來一個好時機,放鬆警戒後的鰲振對康熙不再設防,即便是康熙單獨召見他,也不會有任何的懷疑。鰲拜終於為自己的所作所為付出代價,在五名布庫少年的幫助下,康熙成功將鰲拜鉗制住最終將其誅殺。鰲拜死後布庫少年和索額圖自然成為此事當中最大的功臣,康熙徹底掌權後自然是會給他們最大優待,只是朝廷瞬息萬變,這些少年的結局並非全然美好,尤其是索額圖的下場最為不堪。
布庫少年的結局
幫助康熙成功箝制鰲拜的是五位布庫少年,這五人分別是愛新覺羅·赤哈、齊佳·明圖珠、佟佳·揚古泰、黃昌順以及魏寶全。其中愛新覺羅·赤哈從嚴格意義上面來講,此人是一位皇室弟子,所以他極受康熙的賞識,所以在鰲拜被殺後,此人不僅得到許多的獎賞,更是擔任過兵部尚書湖南巡撫,只是天妒英才此人僅在世36年,並且是在擔任湖南巡撫時去世,這樣的結局也是令人相當意外。
齊佳·明圖珠是滿族貴人,此人也擔任了兵部尚書,只是後續為了照顧母親,他選擇辭官回家,康熙自然只能放行,並賞賜大量白金,後續此人借助這些白金成為了一方富商,結局還不錯。而佟佳·揚古泰也為滿族貴人,他的一生並沒有過多的記載,但是卻享年到80年,壽終正寢也是相當不錯的一個結局。而另外兩位漢人布庫少年的介紹雖少,但是有一人卻被寫進影視作品當中。
黃昌順與自己的父親均參與到了擒鰲拜的事件當中,所以事後得到重賞並且還擔任官職,只是後續黃昌順參與到貪污事件當中,自然是不會再受到重用,但是康熙也並未過多針對此人,所以黃昌順最終也是壽終正寢。
而魏寶全卻在後續被後人改編進影視作品當中,成為了極具名聲的韋小寶,事實上此人在擒鰲拜事件過後,因為性格不適合在朝中為官,最終得到重賞回返回自己的老家生活。與這些布庫少年相比,索額圖的結局就有些淒慘了,而這種結局的形成,也是索額圖自己一手造成的。
索額圖的結局
索額圖為索尼的兒子,索尼前面為大清的貢獻,再加上索額圖在擒鰲拜的事件當中立下大功,索額圖應該擁有極好的前程才對。最初事件也確實如此發展,要知道受父親的影響,最初索額圖對康熙是極為忠心的,也因此令他政途極為順利,官職更是連跳幾級。或許是因為權力快速提升,令索額圖對更大的權力心生嚮往,最終參與到了九子奪嫡事件當中,成為太子黨中的一員。
位高權重的他開始與康熙產生分歧,尤其是在削藩問題上面,一直持反對康熙削藩的意見,最終康熙對此人徹底失望,不僅堅持削藩,更是對索額圖的所作所為越來越不滿。為了防止鰲拜事件再次上演,康熙決定罷免索額圖的所有權利,後續更是將其直接囚禁到宗人府當中。曾經權勢濤天之人勢必會結下仇怨,所以索額圖遭囚禁後不久,就在獄中被他人殺害。
而此人至死也未得到康熙的諒解,甚至還被康熙定為本朝第一罪人,以往的所有功績也全部被抹去,可想而知他的家人勢必也會受此事牽連。與布庫少年均為擒鰲拜一事當中的功臣,結局卻與布庫少年全然相反,而這一些結局的形成,主要責任全部在索額圖自己身上。過於追求權力令他忘記初心,貪婪令他變得面目全非,更是成為康熙針對的對象,他的一生也是相當悲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