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電視劇《雪蓮花盛開的地方》收視飆升,一躍登上了收視率第一的寶座。
酒香不怕巷子深,有的劇能讓人直呼“真香”,有的演員也值得細細品味。
就像《雪蓮花盛開的地方》的男主角鞏崢,在裡面,他飾演的是援藏幹部歐陽南。
滿腔熱血,胸襟寬廣,陽光開朗,有勇有謀,帶領村民致富也實現了自我價值,讓觀眾感受的是蓬勃的生命力和熊熊燃燒的赤子之心。
從23歲演繹到48歲,鞏崢演過癮了,觀眾也看爽了。
不愧是央視“正劇專業戶”,演起主旋律劇來是駕輕就熟,張弛有度。
其實演藝圈有不少好演員,不知名的他們都在默默「潛伏」著,鞏崢就是其中一位。
從業以來,他交出的作品是不虛的。
《恰同學少年》裡的黎錦熙;
《幸福還有多遠》裡的李元;
《金陵秘事》裡的龍政;
《女人要過好日子》裡的白連棟;
《秀秀的男人》裡的劉家齊;
《產科醫生》裡的趙新;
《青島往事》裡的天佑;
《羋月傳》裡的庸芮;
《女人不容易》裡的宋超;
《我的愛情撞上了戰爭》裡的方元;
《急診科醫師》裡的秦宇寧;
《對手》裡的金世達;
《運河風流》裡的黃子榮…
顯而易見,爛劇不少,但他對角色的塑造可不含糊。
《對手》裡的金世達,性情多變,行事老練,狠辣腹黑,妥妥一個變態間諜。
寥寥幾場戲,不僅能給丁美兮留下心理陰影,還能讓觀眾不寒而慄。
又比如說《羋月傳》裡那個風度翩翩、足智多謀的庸芮庸大人,儒雅斯文的形像力透螢幕,讓人折服。
演員的戲不在多,在精。
鞏崢對錶演的拿捏是有自己的一套系統的,《運河風流》裡的黃子榮就將其體現得淋漓盡致。
這個角色不好演,備受嚴正清明的家風影響的黃家長子,大多時候是內斂的,清正的,甚至是需要忍氣吞聲的。
剛開始一些觀眾不理解,吐槽其演技尷尬,不走心,畢竟大家都不喜歡憋屈的角色。
但鞏崢牛就牛在,以內斂的演繹、克制的情感流露讓看到最後的觀眾完全信服該角色。
不枉導演開拍前當著500多號人的面對他的信心滿滿:
“你一定能演好黃子榮。”
他眼睛裡是有戲的。
可惜的是,在多數觀眾的眼裡,鞏崢是跟「糊咖」劃上等號的。
先前與他首次合作的斯琴高娃就對其大為讚賞:
“鞏崢離大紅只差一部戲。”
但這麼多年過去,轉眼他已四十歲了,還是不溫不火。
許多人見狀也嘆其糊塗,早年不該丟掉央視主播這個鐵飯碗的。
似乎,在大多數人眼裡,鞏崢每一步都走得十分「離經叛道」。
讓很多人難以置信的是,來自江西南昌的他其實是從江西財經大學畢業的。
到那兒為止,一切都處於正軌當中。
鞏崢保持了“別人家的孩子”這樣一個“人設”,也滿足了父母的殷殷期盼。
但這個泡沫卻被大學老師一針見血地「戳破」了:
“你讀錯學院了。”
心在曹營身在漢,對財經方面「敬而遠之」的他卻對文藝青睞有加。
唱歌、表演、播音,只要跟文藝相關的,鞏崢都躍躍欲試,作為一個積極分子,他的出眾才能是深受老師同學的喜愛和讚揚的。
鼓勵帶來了信心,鞏崢決心換條路走。
“也許是大家的賞識讓我有了勇氣去走這條路,畢業留言時我對未來寫下的是‘成名’兩個字。”
畢業後,江西電視台和南昌電視台都在招募人,鞏崢都去面試了,被雙雙錄取的他選擇了南昌電視台。
這段期間,身為電視台主持人,他配過音,播過新聞,做過談話類節目,也做過現場直播,也擔任過大型晚會的司儀。
鞏崢小有成就,也成為了江西省十大節目主持人。
按照這個趨勢,他可以擁有一個穩定的且花團錦簇的前途。
但鞏崢不是,性格決定命運,他就不是安分的主兒。
不到兩年,他辭職了,照現在的話說就是裸辭,鞏崢成了北漂。
“我當時就想我才二十出頭,應該到北京闖一闖。”
現在看來,孰輕孰重一目了然,那的確是個大膽且冒險的選擇。
但沒有年輕氣盛過的青春就不叫青春了。
鞏崢先到中央戲劇學院進修了一年,同時也簽約了唱片公司。
野心很大,但現實很血淋淋。
唱片行向沒落,也沒人找他拍戲,鞏崢處於無事可做的狀態。
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睡覺,每天在希望中醒來,在失望中睡去。
“剛到北京跟所有的北漂人一樣,誰也不認識,就找一些地方去唱歌,但是沒有人要我。”
正在鞏崢熱情被幾乎消磨殆盡,準備打道回府的時候,卻被通知去央視當主持人了。
他幹起了老本行——在央視《五日談——視界》當主持人。
作為一個新面孔,鞏崢的被關注度是快速上升的,他是有觀眾緣的。
但要不說「年少輕狂」呢,他再度從電視台出走了,只不過這次是央視。
表面上看原因是頻道改版,節目不再對其有吸引力:
“其實,到央視做主持人也是因為節目本身對我有吸引力,節目本身的雅緻,主持風格的隨意,比較適合自己。”
其實本質上是他還是想開拓演藝領域,透過央視這個平台,他簽約了影視公司:
“主持人的工作,就像寫文章,做同一個題目,總有語盡詞窮的時候,我更喜歡有挑戰性的東西,那時候演戲對我來說是全新的東西。”
與其說鞏崢老是半途而廢,不如說他不斷試錯,大浪淘沙之後,真正喜歡的才會湧現。
《恰同學少年》裡的湖南第一師範庶務長黎錦熙讓他意識到了自己對表演源源不絕的熱情。
“演員這個行業很難用語言來形容,但帶來的幸福感是其他行業無法替代的。”
不在於賺錢的多少,而是表演能讓人有機會接觸到平常接觸不到的人和生活狀態,這點是對他胃口的。
只不過,鞏崢是個性有餘,野心不足,太過隨性也注定了其難紅。
他常常告誡自己要「忠誠、浪漫、風度、榮耀不受玷污」。
鞏崢也有氣節的人:
「我的原則大的範圍應該就是正直、真誠、真實,也許這聽起來有寫冠冕堂皇,但是一個人,尤其是一個藝人,你要是放棄人性本質裡的東西的話,很難保持內心的那份寧靜與純淨,很難保持你的藝術生命力的長久!
不過談「氣節」這種東西在當今時代是會被恥笑的,畢竟「氣節,值幾個錢?哪裡比得上碎銀幾兩?」
在演藝圈,鞏崢頗有點格格不入。
《青島往事》是他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不僅因為其可圈可點的演技,更因為黃渤這一號人。
那之前,鞏崢是不明白怎麼做一個演員的,迷茫困頓之時,黃渤拉了他一把。
“他用4個月告訴我怎麼做一個演員。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你就去做。”
那會兒,黃渤已經是個影帝了,但在劇組的他還是很謙卑。
“黃渤的人品征服了我。”
鞏崢不是社交場合中游刃有餘的人,他比較是內向寡言的,但這是不適配演藝圈的。
而在黃渤身上,他學到的不僅是演技還有私德,畢竟黃渤高情商、為人處世皆是一絕。
這以後,鞏崢掌握好「出世」與「入世」之間那個微妙的平衡點。
“要明白自己最終要的是什麼,別人給你的永遠不如自己創造的,無論怎樣的規則,我相信有得必有失,付出與得到有時候不是等價的。”
如今,他已經不再是能靠臉吃飯的年紀了,但是鞏崢早已做好準備。
演員越往後走越需要內心的強大,而內心強大靠的是加強自己的生活閱歷、文化基礎、道德修為、能力和演技。
這才是他身為演員的底氣,而不是只靠一副曇花一現的皮囊然後坐吃山空。
更多時候,鞏崢不是選擇擠進人潮,而是做個悠然天地間的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