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無悔入華夏,來世還做中國人」
這句話說出了每個愛國人內心最真實的想法。
但有這樣一位日本人,甚至也有這樣的想法,他27歲跪別父母,背井離鄉來到中國,34歲迎娶中國姑娘。
在這裡他得到了尊重,得到了事業,更找到了一生的摯愛。
他是觀眾眼裡最受歡迎的“鬼子專業戶”,還是曾擔任國內大牌娛樂節目主持人的矢野浩二。
對矢野浩二來說,中國就是他的第二個家。
從小在日本大阪出生長大的他,為什麼有顆中國心?
網路盛傳,浩二因為在中國扮演鬼子而被日本人“暴打”,背後的真相又是什麼?
1、看不見希望的日本生活
矢野浩二,原名矢野浩司,1970年出生於日本大阪。
當時的日本正處於經濟發展的快車道,奢靡的消費主義盛行,年輕人不再老實努力,都幻想著一夜致富。
在這樣的經濟文化背景下,矢野浩二也成為了「迷茫的一代」。
小時候的他有很多夢想,但都無奈夭折。
例如一開始想當律師,可是學業成績不好,高中就被迫輟學了;後來又想當棒球運動員,結果家庭條件差,根本沒有機會接觸到專業訓練。
理想接連流產,但生活還得繼續,19歲的矢野浩二沒有一技之長,只能在酒吧辛苦打零工來謀生。
有一天,一位喝多酒的老顧客看見浩二,突然對他說了一番話,“年輕人,你外表不錯,可以考慮去東京當演員啊。”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浩二把客人的醉話當了真,第二天就收拾行李去東京了。
其實大阪就是知名的喜劇之鄉,很多喜劇演員駐紮於此,但這些都與浩二無關。
「我在大阪沒有美好的回憶。」家裡窮,一家6口人擠在二十平米的老破小,母親還身患重病,生活的重擔壓得浩二喘不過氣,離開大阪也是一種暫時的解脫。
但要在東京立足並不容易,沒人脈、沒資源的浩二隻能在劇組裡艱難跑龍套。
演得都是一些沒有台詞的屍體,甚至是沒有正臉的路人甲、路人乙、被大熊貓丟出去的奧特曼等等之類小角色。
好不容易在恐怖片《午夜兇鈴》裡有了一句台詞,結果只出場幾分鐘,還要演出被「貞子鬼」嚇死的感覺。
浩二還在節目上親身示範,「被嚇死」這個動作也要經過設計,要「哇」的一聲大叫倒地,之後躺在地上一動不動,這些都是浩二演屍體的經驗之談。
東京演員之間的競爭很激烈,只有萬人挑一的幸運兒才能嶄露頭角,當時浩二對自己的演技以及自身條件都不自信。
「不如先給大明星當助理吧。」走投無路的浩二想出了這個提升演技的辦法,他看中了當時的演藝界大腕森田鍵作。
「不知道他有沒有助理,但我認定了要給他做助理!」抱著這樣的決心,浩二直接去了電視台,對著森田鍵作當場下跪。
「我是矢野浩二,我想做您的助理,希望將來能成為一名優秀的演員,請您給我一個機會,拜託了!”
浩二的誠懇打動了森田,巧合的是森田身邊正有助理的空缺,於是浩二順利上位。
助理一當就是5年,在人均月薪20萬日圓的日本,浩二每月只能靠著5萬日圓艱難度日。
此時的浩二已經28歲了,在故鄉日本一直等不到出頭之日,沒想到遙遠的東方大陸卻給他遞來了橄欖枝。
2、出發去中國
1999年,矢野浩二的母親病重去世,經歷喪母之痛的浩二對自己的生命產生了懷疑。
「如果我能有出息,母親在天之靈會不會感到安慰?」但在競爭激烈的日本,浩二覺得自己沒有機會了。
幸好他平常待人真誠,對日本的中國留學生也多加照顧,認識了許多好朋友。
有一天,一位留學生朋友打電話給浩二,說中國有電視劇想找日本演員,浩二一定適合。
這部電視劇是滕華濤導演的《永恆戀人》,講述了一位日本留學生與中國女孩相愛的淒美故事。
當時的浩二長髮飄飄,文藝中又夾雜著帥氣,被導演特定為第一男主角,給他作配的都是吳越、陳建斌這樣的實力派演員。
矢野浩二自己都想不到,在日本要靠下跪才能獲得一個小角色,但中國卻給了他千載難逢的機會。
「演員有很多的發展空間,但在老家日本都完成不了,只有在中國才能實現。」這是浩二發在社群平台上的一段話,也表達了他對中國的感激之情。
同時,《永恆之戀》劇組也對來自日本的浩二格外關照,因為語言不通,甚至還特別給他請了翻譯。
翻譯徐超也因此成為了浩二在中國的好朋友,他強烈建議浩二來中國發展,一定會火。
「所有人都對我說,你會成為大明星,成為明星這樣簡單嗎?哦,原來這裡是中國,中國夢,中國真偉大啊!」
果不其然,《永恆的戀人》播出後,劇組裡的其他演員都順利躋身一線,但主演矢野浩二卻水花不大。
為了追逐自己的明星夢,在2000年,浩二做了一個重要決定,他要來中國做北漂。
於是浩二在日本拼命存錢,幹過最苦的活就是垃圾處理,做夢都想在垃圾堆裡撿到錢。
八個月後,矢野浩二帶著辛苦賺來的90萬日元,約6萬人民幣,開始了在中國的演藝之路。
“那時候,我是第一批到中國找活幹的外國人,而且我連中文都不會說。”
為了盡快提升中文水平,浩二白天到五道口的語言學校學習,晚上還要對照著《新聞聯播》練習發音。
身處異國他鄉,學習另一門語言很辛苦,心裡也很孤獨,甚至出門與人溝通都很困難。
有一次浩二去郵局寄信,拿出一張紙條,上面寫著「手紙」。
周圍人哈哈大笑,浩二卻很疑惑,原來日文裡的“信”,用中文表示就是“手紙”的意思。
好朋友徐超見證了浩二北漂的艱苦歲月,租房難、接戲難、與人溝通難……種種困難多到數不勝數。
待得越久,浩二身上的錢也漸漸花完了,沒有辦法,他只能白天吃泡麵,晚上就去好朋友家蹭飯。
日子雖苦,但有朋友相伴,也能苦中作樂。
後來浩二還在節目上回憶這段歲月,他覺得中國人很熱情,「正是因為有中國朋友,是他們救了我,很感動。」
3、翻滾吧,浩二君
在最艱難的時刻,放棄很簡單,關鍵的是堅持下去。
「即使冒險,我也要變成鮭魚,逆流而上,去搶,去爭奪,去違規。」這是矢野浩二在電視劇《浮沉》裡的一句台詞,也是他北漂的真實寫照。
「我一直把自己放在破釜沉舟的狀態下去努力,沒有片酬也想演,要主動演,拼命演。」
2001年10月,對矢野浩二來說是個重要時期,在中國默默無聞幾個月後,他終於等到了電視劇《走向共和》中明治天皇這個角色。
當時,中國好友邀請矢野浩二來劇組面試,楊陽導演一看到浩二,就驚呼“天皇”,指定要浩二來出演。
雖然戲份不多,但得到一個重要角色,浩二感到非常開心,這也是他事業上的一個強力轉折。
在劇組,導演也很有耐心地指導浩二,「現在你是天皇,腳下都是你的地盤,你要有所底氣。」這句話讓浩二對演戲充滿了信心。
在一場拍桌子的戲中,浩二過於投入,連釘子插進手裡都沒有察覺。
直到導演喊」卡「,他才發現自己的血把桌子都染紅了。
浩二的敬業讓楊陽導演印象深刻,大力邀請浩二演出戰爭大戲《記憶的證明》。
劇中,矢野浩二飾演的岡田總監有殘暴的一面,也有對戰爭的反思和懺悔,表演得很有人性化,令觀眾眼前一亮。
2005年,《記憶的證明》獲得飛天獎等多個大獎,矢野浩二也因此在中國一舉成名。
在中國的抗戰劇裡飾演日本軍人,矢野浩二的身份有些敏感,這種選擇也充滿了話題性。
在《非常有名》這檔訪談節目中,主持人蔡國慶問浩二,“你知道鬼子什麼意思嗎?”
浩二回答道,“鬼子就是大壞蛋。”
蔡國慶接著問:“你覺得大家會喜歡你演的鬼子嗎?”
浩二開心地說,「我覺得中國觀眾對我沒有惡意,有一次在外面吃飯,有一位觀眾認出了我,我們還握了手。」
後來在《外國人在中國》的記錄片中,記者也問出了一個敏感的問題,“您在演抗戰片的時候,有了解過這段歷史嗎?”
浩二真誠回答道,他在演戲時不太了解中日戰爭的歷史背景,一開始對日軍的殘酷無情感到困惑,於是私下做了很多功課。
矢野浩二在中國有一家光顧了五年的日文書店,裡面有很多翻譯的中日文學作品,經過長年累月的閱讀,他對戰爭與人性之間有了更多的思考。
「我覺得日軍之前做下了很多殘忍的事情,身為日本人,更需要有反省的態度。」
同時,矢野浩二也表示,他很佩服中國軍人身上的抗爭精神。
要知道,當時正處於中日關係矛盾激化的時期,浩二還能堅定站在中國這一邊,實屬難得。
3.「生母」與「養母」打架
2007年,日本每日電視台對矢野浩二進行了專訪,跟隨記錄了他在中國的演藝工作和生活狀態。
讓日本國內吃驚的是,浩二在日本只是一個小龍套,在中國卻有著超高的人氣,還因此成功入圍了知名雜誌《世界尊敬的100位日本人》的評選。
盛名之下,爭議也多,矢野浩二坦言,這麼多年,最大的壓力來自日本。
日本《產經新聞》也曾特別發表文章批評他,說浩二身為日本人,卻在中國飾演凶狠殘暴的日本鬼子,激發了人們的反日情緒。
背負著中日之間複雜的歷史,浩二感到壓力巨大,「就好像生母和養母在打架一樣」。
經紀人孔屹心疼浩二,不再讓他演鬼子角色,很快浩二就無戲可拍。
「那時候我兩個常在電話裡吵架,他用日本話罵我,我用桂林話罵他,互相都聽不懂。」孔屹回憶。
2008年,網路上突然傳出一張浩二鼻青臉腫的照片,有網友說矢野浩二回日本被打了。
後來矢野浩二在一檔節目中解釋到,他只是在日本吃飯,被隔壁桌的人推倒在地,網路上的照片只是劇照。
雖然「被打」的傳聞是假,但矢野浩二不被日本人待見是真。
在《魯豫有約》這檔節目中,浩二就曾爆料,他被日本網友威脅「不要回日本」。
而且日本的階級制度森嚴,在節目裡給前輩大咖下跪都是很常見的事。
更讓人難以忍受的是,浩二還曾收到恐嚇包裹,生命都存在危險。
在日本的每一天,浩二每時每刻都在想念中國,所以當主持人魯豫對浩二說出「「中國歡迎你」這句話時,他瞬間淚流滿面。
節目中,浩二對中國的熱愛之情溢於言表,獲得了許多愛國人士的支持,湖南衛視王牌節目《天天向上》更是邀請浩二擔任常駐主持人之一。
矢野浩二在《天天向上》節目中的搞怪吸引了越來越多觀眾的注意,但畢竟是日本人,身份的尷尬難免容易引發矛盾。
某一次節目錄製過程中,一位嘉賓對著矢野浩二大罵,“你讓我想起了九一八,想起了當年東北淪陷,想起了你們日本人的種種!”
事後,矢野浩二也非常後悔自己禍從口出,還因此辭掉了主持人的工作。
「不管是做主持也好,接受採訪也好,我希望透過我的努力可以拉近中日之間的距離,而不是引起爭論,產生矛盾。」
矢野浩二這麼說了,更這麼做了。
2014年,中國駐日本大使館舉辦了一場中日交流活動,矢野浩二作為特邀嘉賓走上台致詞。
「我在中國生活了很久,發現很多中國人對日本文化感興趣,我也想把中國人的友善傳遞給更多日本人,這是非常重要的。」
被記者問到有沒有什麼夢想時,矢野浩二也說,“我想演普通的中國老百姓”,對中國的喜愛之情溢於言表。
記者繼續問浩二,“在你心目中,普通的中國老百姓形像是什麼樣的?”
矢野浩二回答:「很親切,很隨和,我喜歡中國。」
同年,矢野浩二更參演了電視劇《烽火雙雄》,飾演了一名日本武士秋山太郎,在尋找妹妹的過程中感受到日軍的殘暴和中國百姓的善良,主動加入了八路軍的抗戰隊伍。
因此許多觀眾笑稱,「矢野浩二有著一顆中國心,不演鬼子演八路。」
4、日本身,中國心
在中國打拼十多年,矢野浩二參與了將近二十部抗戰題材的影片,被中國觀眾親切稱為「鬼子專業戶」。
事業上步步高升,矢野浩二的感情也有了著落,對自己的中國太太更是讚不絕口。
「我老婆是四川重慶人,地道的女強人,家裡的事、孩子的事交給她我放心,減少了我很多的負擔,她是一個很可靠的太太。」
不只妻子是中國人,矢野浩二更讓女兒加入了中籍,他自己也無比渴望在中國落戶安家。
很多外國人跑中國賺錢,回到自己國家就說中國不好,但矢野浩二顯然跟他們不同,他更懂得感恩。
「我在中國說我愛中國算不得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但重要的是,我能否在自己的國家日本說出同樣的話?我敢說我能!」
矢野浩二幸運地趕上了中國影視產業空前的繁榮,但僅僅是因為幸運嗎?
不管角色大小,矢野浩二對待每場戲都無比認真。
在電視劇《烈火金剛》中,矢野浩二飾演的日本軍官死前突然流下了眼淚。
劇本原本沒有設計這個細節,但浩二的臨場發揮讓角色顯得更加真實,引起現場一片掌聲。
浩二也不只一次在鏡頭前說,「只要有觀眾對我的表演滿意,我就感到很幸福了,我在中國感受到了,很滿足。」
為了回饋中國觀眾對他的喜愛,浩二更是身體力行地為中國做出貢獻。
在2020年的突發疫情中,浩二馬上從日本買了13萬個口罩,親自打包送往武漢來支援醫護人員。
國外抵制中國疫苗,浩二馬上站出來,用行動支持中國。
如今,中國舉辦冬奧會,浩二更是每天在社群平台上為中國加油,還內涵去年東京奧運開幕式不好看,網友們紛紛被浩二的坦率真誠可愛到了。
泱泱大國,四方來朝,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國際友人來中國發展。
中國人民喜歡矢野浩二,不只是因為他自己散發的魅力,也從一言一行中,感受到他對中國發自內心的熱愛。
小編為出生在這樣的大國感到無比驕傲,也希望有更多的外國人像矢野浩二一樣真正愛上中國。
就像北京奧運主題曲裡唱到的,“我家大門常打開,開放懷抱等你”,這是一種深深的文化自信與國力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