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故事」鄭襄公-兄弟鄭國七穆,肉袒牽羊迎楚莊王

2024-11-16鄭襄公

鄭靈公因為分鱉而食的事情被殺後,鄭國大夫們本來想立鄭靈公的弟弟公子去疾為國君。公子去疾推辭道,“鄭穆公現在還有十二個兒子在世,若立賢者,我無德無能;若立長者,長兄公子堅還沒說話呢,我哪敢搶先。”

於是眾大夫立鄭穆公的庶長子公子堅為鄭國國君,是為鄭襄公。

鄭襄公繼位後,感謝公子去疾的謙讓,便想立公子去疾為卿大夫,幫忙輔政。但鄭襄公又擔心兄弟眾多,擔心自己國君之位不穩,便和公子去疾商議,想把除了公子去疾的其他十個兄弟趕到國外去。

鄭襄公

公子去疾勸阻道,“傳說先君穆公是夢蘭草而生,能夠使姬姓宗室昌盛,所以穆公生下咱們兄弟十三人。國君若能留下眾兄弟,我們姬姓兄弟—起協力輔佐;若國君只留我一人,那我以後有何面目去見先君呢?”鄭襄公聽了深以為然,於是把他的十一位兄弟都封為大夫,這十一位大夫中,後來有七位分別是子罕、子駟、子豐、子遊、子印、子國、子良(即公子去疾)的後代也成為鄭國卿士,他們交替執政,成為“鄭國七穆”,可以說是鄭國版的“魯國三桓”。

接著鄭襄公又想給死去的兄弟鄭靈公報仇,於是和公子去疾商量要驅逐殺害鄭靈公的公子宋和公子歸生。公子去疾考慮到鄭襄公繼位不久,鄭國局勢還不穩定,於是又勸阻道,“不可,驅逐他們的話我也離開鄭國。”鄭襄公這才作罷。

鄭襄公六年,公子歸生去世後,鄭襄公這才敢下令追究他的罪行,他派士兵將公子歸生的棺材砸碎,將屍體扔到荒野,並驅趕了公子歸生的後人。然後又將鄭靈公的諡號從“幽”改為“靈”,為其正名。

鄭襄公

鄭襄公在位時,鄭國還在晉楚兩個大國間搖擺,晉國來犯,他就和晉國結盟;楚國又來,他又和楚國結盟。鄭襄公八年的時候,楚莊王打算狠狠敲打一下這個牆頭草,於是親率楚國大軍伐鄭,並包圍了鄭國國都新鄭。

面對著楚國四面大軍的圍攻,鄭襄公唯一的希望就是希望晉國來救。然而此時晉國正處於主帥郤缺去世,新帥荀林父上位,六卿之間處於磨合階段。再加上晉景公也繼位不久,所以晉國聽到楚國伐鄭的時候,晉國國內對於是否出兵救鄭猶豫不決。

在楚軍圍城的第十七天,鄭國國都城牆的一角突然垮塌十幾丈寬,鄭人占卜後得出投降不吉,巷戰吉利,這樣鄭國只能死戰。城內軍民聽聞後驚恐萬狀、哭聲震天,甚至在城外紮營的楚莊王都聽到了哭聲。楚莊王聽著哭聲於心不忍,於是宣布楚軍後退十里安營紮寨,等鄭國城牆修好後再攻打。

鄭襄公

就這樣等鄭國把城牆修好後,楚莊王又猛攻新鄭三個月,這時晉國軍隊才在六卿的帶領下慢慢開赴鄭國救援。可此時楚國已經攻破鄭國城門,等楚莊王走進鄭國主路上時,看到鄭襄公正跪在地上脫光上衣牽著羊來請罪並迎接楚莊王。

鄭襄公說,「讓楚王生氣來到國,這是我的罪過。如果楚王把我放逐江南、驅趕到海邊,把鄭國滅亡,把鄭地賜給諸侯,我都聽從楚王;如果楚王念及先王的友好,週厲王、周宣王、鄭桓公、鄭武公求福,而不滅絕鄭國,那麼鄭國一定好好侍奉楚王,等同於楚國的諸縣,這是楚王的恩惠。 」

鄭襄公

楚莊王的大臣們都勸楚莊王不要答應鄭襄公,楚莊王卻說,「鄭公能屈尊於他人之下,其國百姓也一定可以為他所用,鄭國還是有希望的。」於是命楚軍退三十里而紮營,並於鄭襄公結盟,鄭國又倒向了楚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