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明個人檔案:24歲走紅,曾憂鬱想輕生,現在把做慈善當成習慣

2024-02-20黃曉明

黃曉明曾發文聲稱被隔離,網友不僅吐槽“不要佔用公共資源”,還紛紛腦補一番,“黃曉明被感染了”“黃曉明被確診了”……雖然也有的網友為黃曉明心疼,但看他笑話的人也不在少數。

要說內地最倒楣的明星,黃曉明絕對是榜上有名,最近幾年,不管他做什麼都會有網友噴他。

上《中餐廳》被噴「情商低」「油膩」「中年王子病」。然而這次疫情爆發後,黃曉明在沒有任何人號召下,主動捐了20萬。沒想到被網友噴「太少」「跟一般人捐兩毛有差別嗎」「還不夠一個包的錢」「一套首飾都不止這個數」…

其實不是黃曉明摳,在疫情爆發後,他在沒有任何人的號召下,第一時間就捐款,當時沒想到疫情會這麼嚴重,才會只捐了20萬,但是後來又追加80萬,湊成100萬,接著給前線醫護人員捐了20台乾衣機,然後又捐了140桶5L裝食用油和大量雞蛋,天津那邊還捐了3.7萬個口罩,前幾天又和其他的明星一起,籌集了5750件救生服和5噸酒精。黃曉文說:「管吃管用,需要什麼跟我說,我來做好後勤支援」。

除了捐款,更多以第一線醫務工作人員,和最實際的基本生活剛需為主。或許這就是黃曉明16年來,一直踏實做公益的經驗吧。

在很多人都在罵黃曉明的時候,其實他十六年如一日堅持做慈善事業。在慈善榜上經常是他和韓紅爭第一名,人們都知道韓紅幾乎捐空了家產,又有誰知道,黃曉明也捐了差不多一半的身家,只不過他生財有道而已。

你們都罵黃曉明和楊穎愛秀,黃曉明是爛片之王,他從來沒有辯解過一句。他的粉絲說他“傻”,堅持做了16年的慈善,從來不為自己秀一次,可是黃曉明卻說:這是我應該做的。 這個美麗的笨小孩,一直用自己的方式,告訴大家:我很單純也很善良!

黃曉明求學經歷,誤招進電影學院

1977年11月13日,黃曉明出生在幹部家庭,因為是獨生子女,從小就萬千寵愛在身。上小學時,媽媽總是會牽著他的手接送,直到上國中去到更遠的學校,媽媽才放開他的手,讓他獨自坐車去上學。

長得俊俏,雖然內向和容易害羞,但勝在乖巧聽話,黃曉明一直都是老師們的三好學生。同學們也給他取了個綽號“溫室的花朵兒”,意思是說黃曉明雖然父親是電業局幹部,但並不是很富裕,可父母卻給了他滿滿的愛,像個長不大的孩子。

在懵懂的19歲,和許多年輕人一樣,有著一個明星夢。單純的黃曉明去考北京電影學院時,見到面試老師時居然說:“我不去北電,那裡是北京發電廠,我爸就是發電廠工人。”

老師們聽了直搖頭,然後崔新琴老師問黃曉明:“你覺得電影難不難?”

年少的黃曉明說:“說難也難,說不難也不難。”

可是,黃曉明還沒來及說完了他的答案,崔新琴老師就打斷他:「別回答這種模稜兩可的問題,一問你感到什麼,有悲有喜,我說難不難,你說有難有不難,有壞有不壞,不要老是搞這種。

黃曉明一邊坐在那聽,一邊瞪著雙無辜的大眼睛在傻笑。崔新琴覺得這是塊木頭,“哪怕是塊木頭,也是一塊漂亮的木頭,我要了。”

進入北電後,黃曉明一直覺得自己是被誤招進來的,不適合當演員。要在台上又哭又笑,是件很艱難的事情,因為他一上台就會很緊張,渾身不舒服,心臟砰砰跳,開始口乾舌燥

直到現在,膽小害羞的黃曉明已經拍過許多電視劇、電影、舞台表演無數次,摘下視帝、影帝寶座。但只要一上台,他還是會緊張,會口乾舌燥。

唱「Not at all」被嘲笑,曾憂鬱得一度輕生

同班同學趙薇在大二時一夜爆紅,紅遍亞洲,讓黃曉明羨慕不已,可也知道這些羨慕不來。然而,好運並沒有遺忘單純的黃曉明,同是大二的他也接了一個廣告,秒賺1500元。

從此,黃曉明的人生就像開掛一樣,大學還沒畢業,就已經是多部戲的男主角。大學一畢業,就與陳道明搭檔,出演《大漢天子》中的漢武帝劉徹,他成功演繹了少年劉徹想大展拳腳卻重重受阻,中年時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劉徹。

黃曉明終於嘗試到了爆紅的滋味,也成了很多人的偶像,在許多同學在跑龍套時,他已經是流量小生。 5年後翻拍的《新上海灘》,黃曉明飾演的許文強,成功讓他擠上了一線明星的行列。

可是好運並沒有一直垂青黃曉明,在08年的奧運時候群星獻唱的《One World One Dream》中,那句“Not at all”的發音實在太像“鬧太套”,從而成為全民笑柄。

在此後的幾年裡,不管他走到哪裡,黃曉明都等於「鬧大套」。 「籲籲,又是鬧太套」「鬧太套來了」。黃曉明每每看到這些評價,都氣憤不已,可又無可奈何,雖然團隊人員都安慰他,“現在的人都健忘,很快就會過去……”

可是,對從小就被父母保護得很好,在溫室裡長大,一直順風順水的黃曉明來說,「鬧大套」成了無法過去的坎。

雖然平常還是會正常工作,可是他常常懷疑自己,「覺得全世界都在唾棄自己,2年時間裡都是兩點一線、不想面對人。」雖然明知被罵,他還是忍不住去看別人的評價。

在許多明星還不怎麼會說英文的時候,已經學了英文的黃曉明,想秀一秀自己的英文,獲得別人的認同,沒想到得到是全民的嘲笑{/ b}。這讓有著「玻璃心」的黃曉明還是憂鬱了,曾經一度想輕生。

上《中餐廳》被嘲中年王子病,「明言明語」被噴

黃曉明沉寂了,他慢慢淡出公眾的視線。上新聞經常都是,「黃曉明又和老婆秀恩寵了」。讓他煩不勝擾,受訪時他說:「我覺得我已經掉出一線了,以前是投資方拿著劇本求我拍,現在是我求別人給戲我拍」。

已經年過40不惑的他,仍然有很多困惑,沒戲可拍,常年被吐槽。他一直活在別人的眼底下,是許多人的談資,黑他是生活中的樂趣。

在19年的《中餐廳》,當了幾期趙薇的手下,這期終於農民唱歌。翻身當主人,坐上店長的位置。

可是《中餐廳》出來後,黃曉明成了每一集的吐槽點。所有人都指責他“自我”“自大”,不為別人考慮…

“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我說了算”

“都聽我的”

“你好倔強啊”

……

黃曉明這些話迅速登上了熱搜,許多網友二次加工後,成為一時年輕人的懟人語。黃曉明再成為人們的吐槽的熱點,幾乎每一個人都在罵他。

有的網友罵他有“中年王子病”,把他說的話定義為“明學”“明言明語”。曾經很在乎別人評價的黃曉明,學會了屏蔽對自己不好的聲音,學會了做減法,學會了自黑「我覺得還挺逗的,起碼沒有人說油膩」。

那個總是在意別人的眼光,依賴媽媽的孩子,反應總是慢別人半拍的黃曉明,終於長大了。 不再想太多,讓自己活得太累;學會了活得簡單一點,輕鬆一點,活得更快樂一點;不再給自己強加太多的責任,讓自己身心都累。

把做慈善變成一種習慣

從小看著金庸小說長大的黃曉明,和古人一樣有著一種英雄情結,書中的「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也是他一直以來的追求。

2004年,黃曉明無意間用片酬,幫助了一群四川的孩子,讓他感覺到特別快樂。於是,他在做慈善這條路上,一去不復返。

在所有人都嘲笑黃曉明「鬧太套」的08年,那場百年一遇的雪災,他捐了20萬,是第一個捐款的明星。同年的汶川地震,黃曉明第一時間趕赴災區,參與救援行動,前後累計捐了300萬。

幾乎每一年,黃曉明都在捐款,幾乎哪裡有災情,都有黃曉明的身影,而他卻很低調做這些事。

就連2015年黃曉明和楊穎,那場被網友吐槽花了2億的婚禮,鮮有人知道那也不過一場慈善秀。婚禮中的禮盒,有一盒有故事的小餅乾。它是由殘障人士手工製作的,禮盒上還寫著:「希望您能與黃曉明&楊穎一起關注並支持殘障人士」。

還有他們婚禮現場的鮮花綠樹等飾品,都在婚禮結束後捐贈給福利機構,以此循環利用,為殘障人士的生活空間帶來一抹亮色。在婚禮接近尾聲時,黃曉明宣布成立「關懷寶貝」公益項目,這個關懷貧困和殘障兒童的公益項目,就是這樣在聚光燈下誕生了。

黃曉明身兼18個愛心大使,為各大公益組織籌款上億……有人說:他把賺的一半錢都捐了,但是他不在乎。

記者問他:“值嗎?”

黃曉明說,「這是作為一個演員,一個公眾人物,必須要做的一件事。因為你得到了這麼多,不管是從精神上還是物質上,受了那麼多人的喜愛,你就有責任,把得到的這些東西,再給予出去

人們都知道韓紅做公益幾乎捐空了家產,可鮮有人知道,黃曉明同樣也是「最具慈善影響力明星」。

2015年和2018年,黃曉明都在排在中國慈善名人榜第一;在2016年,他甚至登上了胡潤慈善榜。 。

就像他說的:「做慈善是一種習慣。有認可,沒有認可,我都會做下去。」做慈善已經是黃曉明人生的一部分,有人說,黃曉明做慈善是作秀。做一年兩年的慈善不難,難的是16年始終如一做慈善,即使是作秀,我相信也是真的秀。

如今,黃曉明已過四十不惑,終於能坦然面對外界不好的聲音,用自黑的方式對解決各種質疑,不再有一顆玻璃心。就算網友痛吻他,他也要報之以歌。

跌倒後,黃曉明這朵溫室的花兒終於明白,不想再活在別人的嘴巴底下,別人的眼底下。他開始放慢自己的腳步,思考自己的人生,與自己獨處,學習與自己和解

村上春樹說:「不必太糾結於當下,也不必太憂慮未來,當你經歷過一些事情的時候,眼前的風景已經和從前不一樣了。」也許當一個人不再去在意別人眼中你,不再去在乎別人的評論,就會活得更恣意。黃曉明也是如此,學會說「NO」的他,比以前更快樂了。

畢竟,路上的風景的那麼美,那麼多,你因一個無關緊要的人而錯過,豈不是很可惜?人生匆匆幾十載,做真實的自己才是最快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