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之後,我國又經歷了一段五代十國分崩離析的時期,後來趙匡胤發動兵變建立宋朝之後,才逐步結束了戰亂的時代,中國再一次的統一起來。
趙匡胤身為宋朝的開國皇帝,他的功績史自有評說。宋朝自建立之處就頒發了一系列惠民政策,使得宋朝的經濟和文化都達到了高度繁榮,甚至已經超越了唐朝的「貞觀之治」。
但是建國後不久,宋太祖趙匡胤就突然駕崩,而後他的弟弟趙光義繼承皇位。 他的死也成為了歷史懸案,很多人都覺得是弟弟殺了親哥,但歷史的真相如何呢?
建國之初
趙匡胤出生於軍人家庭,傳聞他出生的時候屋內紅光瀰漫且還伴有香味,這奇特的經歷也給他的人生蒙上了一層傳奇色彩。
長大後,趙匡胤在騎馬射箭上非常有成就,他要學的東西總是比別人學得快。 小時候好幾次命在旦夕,但是都從容地躲過了,這似乎是命運在冥冥之中的安排。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到外面遊歷四方,經一名高僧的指點投入了後周樞密使郭威的營帳中,成為一名士兵。 他依靠著自己過人的膽識和精湛的馬術及劍術,逐漸在軍中嶄露頭角。
趙匡胤在軍中屢立戰功,逐漸得到了後週皇帝柴榮的賞識,將他提升為禁軍首領。隨後他便跟隨著皇帝一路南徵北戰,打下不少江山。
柴榮駕崩後,他的兒子柴宗訓繼位,逐漸成長起來的趙匡胤不甘心總是屈尊於幼帝之下,於是便發動了陳橋兵變,輕易的從柴宗訓手中奪取了後週的政權,改國號為宋。
當時的社會紛亂不斷,都是大國吞小國的情形,因此趙匡胤的篡位行為也淹沒在了那些戰亂之中。
雖然宋朝建立了,但時局不穩,趙匡胤也整天擔心,他時常說:“我睡覺以外的地方可能都是別人的地盤,想到這些我就睡不著”。 既然如此,那就將天下都打下來,於是他開始實施統一中國的計劃。
經過兩年的準備,趙匡胤與群臣商定了先易後難、從南到北的策略來創造統一的局面。他們先是攻占了後蜀之地,然後又平定了江南,滅了南漢和南唐。
不久後,趙匡胤再次進行北伐戰爭,開啟統一北方的政權割據。可就在這個關鍵時刻,趙匡胤卻突然駕崩,享年50歲。 對於他的死歷史上也存在著諸多疑點。
死亡前夕
西元976年,趙匡胤與將士們商定好北伐的戰略之後,便回到自己的營帳。不久他召見自己的弟弟趙光義一起飲酒作樂,兩人在營帳中一直飲酒到半夜,趙光義還留宿在那裡。
誰知道第二天早晨的時候,眾人發現趙匡胤已經暴死。 弟弟趙光義將他葬入永昌陵,廟號太祖。隨後趙光義繼位,史稱宋太宗。
按理說趙匡胤從小舞刀弄槍,身體素質應該是極好的,怎麼會在飲酒之後就突然暴斃呢?許多人將疑慮都指向了他的弟弟趙光義,說他為了當皇帝謀殺了自己的親哥哥。
還有在趙匡胤去世當晚,也有傳聞說他其實已經病了很久,那天晚上傳召趙光義去議事,結果營帳中傳出了打罵聲和斧頭砸向地面的聲音你,結果第二天趙匡胤就突然去世。
眾說紛紜、人言可畏。然而面對指責,剛繼位的宋太宗拿出了“金匱之盟”,就是他與趙匡胤的生身母親杜太后的遺言之書。
當時杜太后病重,趙匡胤和趙光義隨侍在臥床跟前。杜太後與他們兄弟二人商量了皇位繼承的大事,也傳召了趙普來進行記錄。 說是當時擬定趙匡胤死後將帝位傳給弟弟趙光義。
此後這份傳位證明一直被藏在金匱裡,直到謠言四起時,趙光義才拿出來證明自己皇位繼承的合法性。
如果“金匱之盟”是確有其事,那麼趙光義謀害親哥的謠言就不攻自破了。 而且就算他真的有謀害之心,也不可能親自動手,讓人抓到把柄。因此這個疑慮是沒什麼合理性的。
此後,宋太宗將全部精力投入了整頓朝綱之中,也逐漸停止了對外的戰鬥,並著重於發展國家經濟、提升民間的文化交流。可以說,在他的治理下,宋朝步入了一個全盛時期。
這也從另一個側面看出趙匡胤傳位給弟弟這個決策的正確性。那為什麼趙匡胤會把皇位給弟弟,而不是給兒子呢?
傳位之因
趙匡胤過世的時候,他有兩個兒子已經成年,分別是趙德昭和趙德芳。從古至今,都是父傳子位的規矩,除非當朝皇帝沒有子嗣,才會選擇自己的兄弟繼承皇位,但是趙匡胤並不屬於這種情況。
要探究其中的緣由,還得從宋朝當時國內的情形說起。當時宋朝雖然成立了,但是根基還不穩,許多朝中大臣都是跟隨趙匡胤和趙光義打天下的開國功臣。
這種情形下,如果趙匡胤將皇位傳給兒子,恐怕他們的威望不夠,就會形成朝中內亂的局面。趙匡胤考慮到了這一點,所以才傳給趙光義。
趙光義一直以來就跟隨著哥哥打江山,當年的“陳橋兵變”和“黃袍加身”的戲碼,他既是參與者也是主導者,而且屢立戰功,在國內上下群臣中的威望極高。
宋朝有一官員叫田況,他出生於宋真宗年間,晚年的時候曾著有一書《儒林公議》,裡面也記載著「太祖承五代易姓之後,知人心未固,以太宗身試囏危,有英叡之斷,可以主天下,故居常以主社許之。
這份記載的問世,距離趙匡胤離世已經過了72年之久,但同時也為我們解開了趙匡胤傳位趙光義的謎題。
這樣恰巧說明了趙匡胤讓弟弟繼位實則是為了鞏固宋朝的政權,畢竟江山難得,任何朝代的皇帝都希望江山永固百年千年。 將皇位傳給親弟弟,也不算是皇權外流,實在是一舉兩得。
趙匡胤的此舉也是寄希望於弟弟身上,讓他去完成統一的心願。他生前一直不斷地發動戰爭就是希望能效仿秦始皇一統天下,結束紛亂的局面,但奈何身上病重,恐怕無法實現這個心願。
唯有將希望放在趙光義身上才有宋朝統一的一天,不得不說他傳位給弟弟也是任重而道遠。而趙光義也沒有辜負哥哥的期望,在他的治理下,宋朝成為了繼唐朝後又一個盛世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