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燕國,在戰國時期的存在感一直不強,出場戲份很少。
唯一能拿得出手的高光錶現,還是樂毅伐齊那一次,打得齊國差一點退網刪號。
除此之外,燕國的鏡頭量少得可憐。
可誰也沒想到,在嬴政準備為春秋戰國收官清場的時候,燕國做了一件舉世矚目的大事,讓後世兩千年的人們為之津津樂道。
什麼事?
荊軒刺秦!
荊軻:大家好,我是一名刺客
一、荊軻刺秦的起因
在這個故事中,荊軔是明面上的主角,而整件事的發起者和策劃者則是燕太子丹。
從我們印像中的觀點,太子丹做這件事的出發點是為了拯救燕國,透過「荊軔刺秦」這件事來延緩秦國的腳步。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秦王嬴政和燕太子丹居然在很早的時候就認識,兩人的關係還挺不錯。
《史記·刺客列傳》:燕太子丹者,故嘗質於趙,而秦王政生於趙,其少時與丹驥。
兩個人,一個是質子,一個是質子的兒子,都是群困潦倒在邯鄲混飯吃。同病相憐,這一來二去,自然就混熟了。
按照“人生三大鐵”定律,有這麼一層共患難的關係,嬴政和太子丹應該是一輩子的好朋友,可兩人青梅竹馬的感情卻沒有經受住生活的考驗。
幾年後,嬴異人和呂不韋打點好一切,將邯鄲的嬴政接回秦國鹹陽。
本來這也沒啥,就如同大學畢業,各奔前程。你嬴政回家繼承億萬家產,我燕丹也不羨慕,畢竟誰還不是個太子呢?
但這時候,燕丹這輩子的剋星---他的老爹燕王喜出現了。
考慮到太子丹和嬴政小時候一起玩泥巴的交情,燕王喜又將太子丹送到秦國當質子。
燕王喜:兒啊,年輕人多吃點苦沒壞處,你就再出幾年差吧~
但對太子丹而言,這日子就沒法過了!
燕丹:你看我這眼睛又大又圓
好比張三和李四兄弟兩個原來一起要飯,結果張三突然搖身一變,成了集團公司的掌門人,還把李四安排成公司保安。
李四每天眼巴巴地看著張三前呼後擁地出入公司大門,自己還要唯唯諾諾地鞠躬問好。
這兄弟還能當的下去嗎?
《史記刺客列傳》:及政立為秦王,而丹質於秦。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歸。
太子丹就是這麼個情況,不知道是嬴政膨脹了,還是其他什麼原因。總之太子丹在咸陽過得很不順心,一肚子怨氣。
朋友? he tui~
這輩子有你沒我!
於是當太子丹咬牙切齒地回到燕國之後,他下定決心:這輩子不干別的了,一門心思懟死嬴政!
二、整個策劃過程基本上全靠嘴
太子丹找到他的老師鞠武商量:怎麼樣才能拔了嬴政這杆旗?
鞠武:Are you crazy?
太子丹:我不管,我和他誓不兩立!
鞠武:你讓我想想。
其實鞠武是覺得太子丹一時半會勸不動,就來個緩兵之計,晾他一陣子。
但太子丹並不消停,過了一陣子,居然收留了樊於期。
鞠武大驚失色,連忙勸說:你收留樊於期,豈不是把秦國的仇恨拉穩了嗎?
這個樊於期是什麼人,為什麼鞠武堅決反對收留此人呢?
其實原因也很簡單,樊於期原本是秦國的將軍,後來支持嬴政的弟弟成蟜奪位。並且發表檄文,說嬴政不是秦莊襄王的親兒子,只有成蟜才有資格坐上秦王之位。
俗話說打人不打臉,罵人不揭短。
樊於期這一手算是把嬴政給得罪死了,仇恨值瞬間拉滿!
後來成蟜失敗,樊於期也得跑路。
但這種事會如此輕易結束嗎?顯然不可能,嬴政發出懸賞,四處搜捕樊於期。
用形像一點的說法:樊於期可是懸賞過十億貝利的大海賊!
樊於期:沒錯,我就是MT
這樣一個人跑到燕國來,太子丹居然還收留他。
現在可以明白為什麼鞠武嚇得臉都白了吧?
兩人的對話原文很長,就不在這里水字數了,不過鞠武有一句話說得很透徹:
《史記·刺客列傳》:夫行危欲求安,造禍而求福,計淺而怨深,連結一人之後交,不顧國家之大害,此所謂‘資怨而助禍’矣。
這話說得夠直白了吧?
鞠武就差指著太子丹的鼻子罵:
你是為了燕國才要去對付嬴政的嗎?
你心裡怎麼想的我看不出來嗎?
你這是拉著整個燕國陪你玩命!
不過太子丹還是不聽勸,鞠武沒辦法,繼續讓太子丹這麼瞎折騰,指不定又會整出什麼么蛾子。於是推薦了智謀高深的田光,幫太子丹彌補智商不足的缺憾。
太子丹聞之大喜,立刻將田光請來商量大事。田光覺得這事也不靠譜,就說我年紀大了,年老體衰,要謀劃什麼事也沒有精力了,不如我把我朋友荊軒介紹給你吧。
太子丹說好,臨走的時候又多囑咐了一句:我們商量的內容事關重大,請先生千萬要做好保密工作。
《史記·刺客列傳》:太子送至門,戒曰:“丹所報,先生所言者,國之大事也,願先生勿洩也!”
這句話在我們現在看來沒什麼奇怪的,重要的事情當然要保密嘛。
可在古代不一樣,尤其是先秦時期,人們往往將「信義」二字看得比生命還重要。會因為朋友的囑咐而赴湯蹈火,會因為一句承諾而付出性命,這在春秋戰國的故事中常發生。
而太子丹的這句話擺明了就是對田光的不信任,結果田光在勸說荊軻之後,就自刎而亡了。
《史記·刺客列傳》:曰:「願足下急過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因遂自刎而死。
燕丹:不關我的事啊~
荊軔本來是不想走這一趟渾水的,奈何田光以命相託,不得不去。
隨後王子丹和荊軔有一段很長的對話,我們節錄重要的部分來看:
《史記刺客列傳》:今秦已虜韓王,盡納其地。又舉兵南伐楚,北臨趙;王翦將數十萬之眾距漳、鄴,而李信出太原、雲中。趙不能支秦,必入臣,入臣則禍至燕。
這是太子丹在介紹當前的局勢,根據談話的內容,可以看出「荊軒刺秦」謀劃的時間是在秦國南北包抄,進行滅趙之戰的時候。
形勢很明顯,一旦趙國玩完,秦國就和燕國接壤,到時候燕國拿頭去和秦國打?
俗話說好女怕賴漢,荊軒架不住太子丹軟磨硬泡,就答應了下來。
太子丹:你說誰是賴漢?
太子丹給了荊軻最好的待遇,住五星級酒店,吃法式大餐,要啥有啥。
可荊軒遲遲沒有動作,那邊趙國已經涼涼,秦軍的兵鋒已經逼近燕國。
太子丹坐不住了,來催荊軻,對話大意如下:
太子丹:大哥,磨蹭啥呢,咋還不辦事呢?
荊軻:我就這麼空著手去咸陽啊?你得給我準備點上門禮。
太子丹:大哥你說話,只要我拿得出,馬上安排!
荊軻:一要督亢地區的地圖,二要樊於期的首級。
太子丹:這…..
荊軻:不是同意去了嘛,催什麼催
督亢地區是燕國的一塊膏腴之地,樊於期是嬴政恨之入骨的敵人。
這兩樣東西,一是“見面禮”,二是“投名狀”,齊活兒。
太子丹覺得這事兒對樊於期有點不仗義,於是荊軔就自己去找樊於期商量,對話大意如下:
荊軻:大哥,借個腦袋耍一耍,哥們儿要去刺秦。
樊於期:拿去,不用還了!
【系統提示】:玩家荊軻請注意,您的任務物品已獲取。
樊於期:你才是任務物品,你們全家都是任務物品!
不僅如此,太子丹還為荊軻準備了武器裝備和得力助手。
武器是傳說中的【徐夫人的匕首】,價值百金,還在上面淬毒。
助手是秦舞陽,這小子十三歲就敢殺人,一般人都不敢正面看他。 (燕國有勇士秦舞陽,年十三,殺人,人不敢忤視。)
小步:這個好辦,不敢正面看,斜著眼看他不就行了?
三、無奈提前出發的荊軒
眼看著各方面都準備好了,荊軔還是不出發。太子丹沉不住氣又來催,對話大意如下:
太子丹:大哥,咋還不走呢?
荊軻:我有個朋友住得比較遠,等他來了我們一起出發,這樣把握更大?
太子丹:你不會是害怕慫了,在這找理由拖延吧?
荊軻:會不會說話?出遠門辦事,只考慮去,不考慮回,那叫豎子!
《史記刺客列傳》:荊軒怒,叱太子曰:「何太子之遣?往而不返者,豎子也!且提一匕首入不測之強秦,僕所以留者,待吾客與俱。今太子遲之,請辭決矣!」遂發。
看看!人家荊軻壓根沒打算去和嬴政同歸於盡,人原本是計劃辦完事再回來的!
可惜荊軻面子太薄,在太子丹的言語擠兌下,面子上掛不住,就在人員沒到齊的情況下出發了。
臨走的時候,大家穿著白衣白帽在易水之畔為荊軒送行,讓他安心去。
你放心去吧
好友高漸離擊築送別,荊軒壯烈豪邁,唱出了那名垂千古的絕句: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這個事讓無數後世者扼腕嘆息,紛紛猜測荊軻要等的那位朋友是誰?
其中討論頻率最高的,應該就是蓋聶。
沒錯,就是會“百步飛劍”的那一位!
如果能有荊軻和蓋聶兩位劍聖聯手,那麼嬴政就算是練了“三分歸元氣”,恐怕也頂不住的。
嬴政:要是弄成這樣,還叫歷史劇嗎?
當然,這只是後人的猜測,沒有任何證據。
不過無論是誰,能夠讓荊軻等候如此之久,此人的武藝和品行必定是得到荊軻認可的,而這兩人的配合必定是1+1>2。
可以看出,大家對荊軻的這位朋友沒有到場,是頗為意難平的。
為什麼呢?
因為事實證明,狠人也是分等級的,有人可以在奧運賽場上奪金,而有人只能在街邊大排檔拿啤酒瓶耍橫。
秦舞陽就是後一種。
這位太子丹為荊軔挑選的得力助手,掉鍊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