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家駿
契訶夫(1860-1904)是19世紀末俄羅斯文學的最後一位偉大作家。他以卓越的短篇小說和戲劇創作躋身世界文豪之列。契訶夫是中國現代文學發展中影響最大的外國作家。
安東‧巴甫洛維奇‧契訶夫於1860年1月17日出生於南俄阿速夫海邊塔甘羅格城一個小市民家中。他祖父是農奴,後贖身。父親是個小雜貨店商人,契訶夫在貧困中度過了黑暗的童年。 1876年父親破產,全家遷莫斯科,只留下他繼續讀塔甘羅格中學,且在遭白眼與勞動中求生,嚐盡人間世態炎涼。 1880年,契訶夫考上莫斯科大學醫學系,並在這一年開始了文學創作。
契訶夫開始創作的80年代,正是沙皇政府鎮壓民粹派革命後的黑暗年代。進步刊物被查封,他開始只能用洪契特等筆名寫些滑稽小故事。 1884年,大學畢業,在莫斯科郊區醫院行醫,到處出診,深入生活,創作日益深刻。契訶夫主要寫短篇小說,到1888年已出版了5部集子,獲科學院獎,成為名作家,並寫了大型作品《草原》,1889年則寫出多幕劇《伊万諾夫》 。
契訶夫80年代的小說揭露了當時「小人物」的奴隸性格。在《小公務員之死》(1883)中,作者嘲笑了那種誠惶誠恐以不冒犯統治集團為生活準則的怯懦性格。作者指出具有這類性格的小官吏是受到社會的無形壓力而於可悲又可笑的地位的。在《胖子與瘦子》(1883)裡,契訶夫同樣描寫社會的不公平在小官吏身上如何打下了奴性的烙印。契訶夫寫了些灰色人們和灰色生活,從小人物的提懼、渺小反襯舊制度的可憎。
契訶夫區分了畏怯的奴隸性和跋扈的奴才性,他在小說中打擊了反動勢力維護者的奴才性格和頑固橫暴。在《變色龍》(1884) 中,作者刻劃了見風轉舵阿諛奉迎的反動走狗的形象,暴露了警察的卑鄙及其所代表的法律的虛偽。在《普里希別葉夫中士》(1885) 中契訶夫則把一個愚味無知、頑固守舊、不承認任何自山主義改革的反動性格展示了出來。中士這個為虎作僥倖的惡鬼,自覺維護反動秩序,他蠻橫無理干涉不該他干涉的一切。在這個形像中,作者概括了亞歷山大三世反動制度與反動意識的特徵。
與此相對,契訶夫對不幸的弱小者和勞動者表示了深切的人道同情。隨著作者對地主資產階級制度下勞動人民悲慘處境認識的加深,80年代後半期,他的創作的人民性有所加強,滑稽的作風就逐漸被對生活的深刻挖掘所代替。小說《哀傷》(1885) 寫出了旋匠的生活痛苦;而《苦惱》(1886)中則描寫了馬車夫心情的沉鬱與有苦無處訴的痛楚。作家懷著慘淡的微笑揭示了下層人民的悲痛心靈。當契訶夫寫這類主題時,又著重寫了貧困無依而從事繁重勞動的兒童生活。作者自己有過“沒有童年的童年”,因此寫起童工來,特別感人。在小說《萬卡》(1886) 和《困》(1888)中,契訶夫對吞噬孩子的舊社會作了控訴,表現了被壓迫的勞動兒童發自弱小心靈的反抗心理。萬卡是一位孤苦伶仃的小學徒,他忍受不了殘酷的生活,懷者希望想掙脫自己的環境,但舊世界是沒有給勞動兒童提供出路的。 《困》的小主人公,則把自己的憤恨,發洩在嬰兒身上,實際是反抗心理的表現。
80年代在資產階級革命性消失、無產階級革命性正在萌芽之際,社會政治思想鬥爭更為劇烈。契訶夫看到破產的民粹主義思想的墮落,也不滿意自由主義的虛偽理論和忍耐妥協的托爾斯泰主義。但他走向不問政治的路。這固然使他不受妥協派感染而免去同流合污,但也使他舊的小市民思想的幻滅,他陷於要探求新的世界觀而不得的苦惱之中。這時,他在小說中表現了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思想苦悶和對新世界觀的探索。在《沒有意思的故事》(1889) 中,契訶夫無法透過老教授回答「怎麼辦?」的問題,指出有頭腦而沒有「中心思想」的人,精神實際上在死亡。作家指出:資產階級社會裡,知識分子對世界觀缺乏整體觀念,勢必其心理與精神矛盾日益尖銳化。這個故事是沉悶的、乏味的,從中也顯示了作家對生活和對自己的不滿。
契訶夫本人為了求得對世界的新的認識,1890年4月,動身去庫頁島,行程3個月才到達。他在庫頁島停留93天,研究了流放地和苦役犯的生活。又用兩個月時間由海上回俄國,12月中旬才返莫斯科。他寫了《庫頁島》(1891-1894)一書,描寫那裡的非人生活。那種陰森恐怖的生活印象促進他寫出了《第六號病室》(1892)來揭露黑暗統治,批判妥協主義和自由主義。小說透過逼人發瘋的醫院的氣氛,顯示了亞歷山大三世社會的恐怖氣氛。同時更批判了院長拉京同尼基達為代表的惡勢力的和平共處。院長的「勿以暴力抗惡」實質是縱容殘暴,結果自己被宣佈為瘋子。列寧青年時代讀了《第六號病室》徹夜難眠,說明作品的感染力和它作為生活縮影真實反映了黑暗時代的社會特徵。
1895年,彼得堡「工人階級解放鬥爭協會」成立,俄國進入無產階級革命時代。契訶夫不僅認識了托爾斯泰,也結識了高爾基。與高爾基的友誼,堅定了他的民主思想。繼續批判自由主義,揭露民粹主義的「小事」論的虛偽性,成為契訶夫創作的重要主題。早在《鄰居》(1892) 、《匿名的故事》(1893) 契訶夫就批判民粹思想。那些「單槍匹馬」的英雄搞恐怖活動失敗後,則轉為點點滴滴的改良。契訶夫在《有閣樓的房子》(1896)中,曲折批判了「小事」理論的偽善。莉達這個鼠目寸光的自由派的女地主,從事著自以為改善人民處境的“事業”,實質是維護地主資產階級的製度。小說的深刻性還在於,它指出:批評這一點的藝術家本身也是不行動的人。
契訶夫的小說也揭露了資本主義在城市和農村像毒菌般生長,揭示資本主義在俄國的發展,進一步打擊民粹派無視現實的謬論。訶夫寫了一系列關於資本主義體制從精神上對人的扼殺,指出資本主義是萬惡之源的作品,如《掛在脖子上的安娜》(1895) 、《出診》(1898)等。同時,描寫了農村中資本主義勢力的蔓延和猖獗,農民的分化和人民生活的日益貧困。 《農民》(1897) 、《在峽谷裡》(1900) 組成契訶夫農村小說的光輝篇章。 《在峽谷裡》這本小說寫了一個像海蛇般的婦女的典型,這是殘酷、狡猾的資本主義勢力的化身。同時,作品也表現了在貧苦農民中間成長起來的對於殘暴的富農的仇恨。正如巴爾札克的小說是《共產黨宜言》的圖像註腳一樣,契訶夫這類小說也是列寧在1899年寫的批判民粹理論的名善《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某些提法的形象註腳。
契訶夫後期小說諷刺與批判的力量加強。深入揭露維護反動秩序的反動意識和停滯保守的思想在名著《裝在套子裡的人》(1898)中表現得最突出。別里科夫的保守主義和他自覺維護專制黑暗統治的反動意識相結合,他是被警察制度征服了的反動知識分子。在這個形像中,作者不但寫了自覺向當局報告人們動態的小丑,也反映了黑暗統治對人的精神的窒息。別里科夫老是怕「別鬧出什麼亂子」來,一切循規蹈矩,最後也成了舊制度的殉葬品。在別里科夫影響下,小市民不敢大聲說話,不敢交朋友、看書。一種害怕禍從天降而屈服於監視的潛在力量支配著全城。作者寫了別里科夫得以發揮力量的小市民所生活的陳腐的土壤,更塑造了這個有普遍性的仇視新事物的典型。
斥資小市民的庸俗無聊、惰怠腐朽和他們安於蝸牛殼中的生活的停滯,在契訶夫早期小說中已有表現,後期則寫得更入木三分。 《醋栗》(1898) 中描寫了一個青年追求平庸的享樂,最終豬一樣蜷縮在泥塘般的生活中,從而喪失了原有的心靈光輝。 《姚內奇》(1898) 同樣寫出了追求自私自利的幸福是多麼畸形、多麼不合理。市儈習氣像鐵鏽樣在腐蝕人。作者強烈揭露了小市民資產階級私有體制的惡劣本質。這種對小市民世界腐蝕力量的批判,在劇本《三姊妹》(1901)中也有清楚的表現。
歌頌擺脫庸俗生活的鬥爭者,召喚新生活的來臨,這是契訶夫進入20世紀其創作中的新因素,也是身處1905大命前夕,預感新曙光升起的契河夫優於19世紀所有批判現實主義大師的地方。雖然他不能如高爾基成為暴風雨中的海燕,但是他是一支歌唱黎明的夜鶯。在劇木《櫻桃園》(1903)和小說《新娘》(1903,或譯《未婚妻》)中,作者清算過去,嚮往未來,一掃舊批判現實上義的悲觀色彩而賦予作品以光明的結尾。 《新娘》的女主角娜嘉在與庸庸碌的未婚青年結婚時,逃開了可怕的窒息人的生活,「去參加爭取美好生活的鬥爭」。在大革命前夜,作者頂感到「一切都要翻一個身,一切都要改變,彷彿魔法一樣。到那時候,這裡就會有金碧輝煌的大廈和美妙的花園,奇異的噴泉,卓越的人」(《新娘》)。
契訶夫90年代,健康惡化,常去國外和黑海岸邊的雅爾達休養,休養時也不斷勤奮寫作。此時,還著力於戲劇的創作。 1898年他的劇本《海鷗》演出時,結識女星克尼碧爾,1901年41歲的契訶夫與她結婚。 1904年7月2日他便逝世於德國療養地巴登維勒爾。
契訶夫的創作在世界文壇上有著深遠的影響。 「五四」運動後一個月,《新青年》雜誌就刊登了他的小說《可愛的人》(今譯《寶貝爾》),發揚了他批判「夫唱婦隨」的思想,對提倡男女平等產生了作用。魯迅先生曾翻譯契訶夫早期8篇小說,並叫做「亞細亞式的『奇聞』」。新中國成立後,契訶夫的小說《萬卡》、《苦惱》曾選入中學教材。現在中學語文教材中不多的外國文學作品,契訶夫的就選了《變色龍》與《套中人》兩篇。現當代中國的短篇小說大師,不受契訶夫小說影響的是很少的。契訶夫將繼續受到中國人民的熱愛。
(註:本文作者已經授權本頭條)
(馬家駿河北清苑人,1929年10月5日生,現為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陝西省外國文學學會名譽會長(原會長)、中國外國文學學會原理事、中國俄羅斯文學研究會原理事、陝西省高等學校戲曲研究會原會長、陝西詩詞學會原顧問、陝西省社會科學學會聯合會原常務理事、陝西省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先進個人、陝西省教書育人先進教師等,享有國務院特殊津貼。
獨著有《十九世紀俄羅斯文學》、《美學史的新階段》、《詩歌探藝》、《世界文學探究》等12種;與女兒馬曉翽二人合著《世界文學真髓》、《西洋戲劇史》等4種;編有《世界文學史》( 3卷)、《高爾基創作研究》等9種;編者有《歐美現代派文學30講》等4種;參編合著有《馬列文論百題》、《文化學研究方法》、《東方文學50講》、《二十世紀西方文學》等40多種。
名列《中國作家大辭典》、《中華詩人大辭典》、《中國社會科學學者大辭典》、劍橋《國際傳記辭典》(英文第27版)、俄羅斯科學院世界文學研究所《國外俄羅斯學專家名錄》(俄文版)、《陝西百年文藝經典》等40餘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