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生命的快樂,精神的快樂。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頓好,人生就是圓滿。
3月29日,著名學者、作家週國平做客此次由翻閱小說冠名的悅讀咖商洛站分享會,與現場的讀者一起分享關於「幸福的哲學」。
身為國內著名的學者、作家,週國平著有學術專著《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1986)、《尼采與形上學》(1990)《中國人缺少什麼? 》(2017),散文集《守望的距離》(1996)等,迄今出版各種書籍百餘種。
除了哲學著作和翻譯,週國平也寫了大量的散文隨筆與童話之類的作品,並產生了廣泛的社會與文化影響。
和喜歡的人在一起就是幸福
「我這輩子幸福感最強烈的是什麼時候?後來當我回憶的時候,一段就是我剛進北京大學的時候,那時正值青春期,與在座各位同學的年紀差不多。有一天突然發現世界上有這麼多美麗的姑娘,頓時感覺幸福極了。
當談到大學時期的生活時,週國平的嘴角泛起淺淺的微笑。而說起親情時,似乎曾經的時光又在他眼前浮現。
“讓我感覺幸福感很強烈的時候,還有一段時間是我當父親的時候,當迎來一個小生命,那個時的幸福真的是很難形容……”
週國平認為,在生命裡的自然情感中,愛情和親情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擁有相愛的伴侶,和睦的家庭、要好的朋友,比擁有很多錢重要的還要多。
生命中最重要的幸福都是平凡而偉大的,沒有這些東西的人在世上是很可憐的。
做自己喜歡的事就是幸福
談到事業,週國平對於事業的理解就是一個人找到了一個領域,找到了一件事情來做。在這個領域裡面的最好的能力,能夠得到最好的運用和發展,這個領域就是他的事業。
大學時候的周國平是個「死不悔改的自學者」。上大課逃課,上小課就看自己的書,但他卻能主動學習,培養了自己快樂學習、智力學習的能力。
有自主學習的能力,就能擁有自己的事業。所以學生時期剛畢業的周國雖然對於自己的未來和事業一片迷茫,不知該往哪裡走。但在之後的慢慢摸索中,他找到了自己的事業——寫作,做個學者,並為此一直堅持努力下去。擁有自己的事業,人生將會擁有很多幸福。
閱讀與寫作讓人生幸福
1986年,41歲週國平發表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尼采:在世紀的轉捩點上》,但他認為他的寫作生涯從5歲就開始了。當父親帶他去同事家時,他會寫日記記下今天吃了什麼好吃的。
他總是會把喜歡的、快樂的、覺得有意義的事以日記的方式留住,這也成為了他人生最寶貴的財富。
週國平認為自己有一種能力,可以把自己變成兩個人。一個身體的自我,天天在社會上折騰,和很多人打交道,在做事情,在上課,忙忙碌碌;還有一個更高的自我,當你寫日記的時候,這個理性的更高的自我會把身體的自我叫在旁邊,讓他報告,然後問他有什麼痛苦,給他開導。養成了這樣的習慣以後,你的生活將會更豐富、更深刻了。
閱讀可以讓人生經歷更多美好的事情,讓靈魂超脫,而寫作則是讓自己和靈魂對話,讓自我變得更強大,人生的幸福感自然由此而來。這是周國平對於幸福的體會,那你的呢?
悅讀咖,是咪咕閱讀為作者和讀者搭建的近距離交流平台,旨在為大家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迄今為止,已舉辦了1200多場活動,每一場都能帶給讀者極具啟發性的想法與觀點。相聚悅讀咖,閱讀便不再是一件孤獨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