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隨著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的勝利,解放戰爭進入大進軍、大決戰的最後階段。解放軍從戰略劣勢轉為戰略優勢,國軍則陷於四分五裂、土崩瓦解的狀態。面對滅亡的大趨勢,國軍把最後的一線希望放在西北、西南地區,試圖依據大西北捲土重來。
蘭州是解放大西北必取的戰略要地,素有「土皇帝」之稱的「青海王」馬步芳孤注一擲,擺開架勢死守蘭州,準備與解放軍決戰蘭州。當時的馬步芳被任命為西北軍政長官,聯合馬鴻逵、胡宗南兩大軍事集團死守蘭州,企圖繼續荒淫暴虐的生活,當為害一方的「土皇帝」。
隨後爆發了著名的蘭州戰役,這是西北解放戰爭史規模最大、戰鬥最激烈的一次大兵團城市攻堅戰。敵我雙方投入兵力之多、戰鬥之激烈,在大西北解放進程中都是空前絕後。最終,彭德懷率一野拿下蘭州,趕走了馬步芳,取得了「一戰定四省」的戰略作用。
在西北稱霸一方的馬步芳是個怎樣的人?他到底做了哪些荒淫暴虐的行為,以致天怒人怨?在蘭州大決戰,毛澤東和彭德懷做了哪些戰略準備和戰術佈置?決戰的過程又是如何驚心動魄的?欲知詳情,且看下文。
青海馬家族的核心成員主要包括馬麒、馬麟兄弟以及馬步芳、馬步青兄弟兩代4個人。馬麒生於1869年,1912年被任命為西寧鎮總兵,形成以家族為核心的地方性的封建軍事集團。之後,馬麒又先後擔任了青海護軍使、省會委員等職。
馬步芳生於1903年,早年進入寧海軍官訓練團學習,結業後在其父馬麒統率的青海軍隊任職,靠著父親的關係和個人能力從營長做到了師長。中原大戰爆發後,馬麒、馬步芳父子兩面下注,先是隨馮玉祥進軍陝西趁機勒索軍餉,之後看到形勢不妙又易幟擁蔣。中原大戰結束後,馬麟當上了青海省府主席,馬步芳則成為了新編陸軍第九師的師長。
在馬麒統治青海期間,弟弟馬麟是個得力助手,曾多次率兵徵戰、平定叛亂。馬麟非常兇殘狠毒,縱容手下屠戮無辜群眾,放任士兵態意搶劫、姦淫,所到之處可謂是生靈塗炭民不聊生。
1931年8月5日,馬麒因病逝世。為爭奪青省主席一職,馬麟、馬步芳叔侄發生了矛盾。馬步芳跟馬麟一樣兇殘狠毒,而且比馬麟更有頭腦。馬麟就任青海省代理主席後,馬步芳多方多次設計進行刁難,致使馬麟窮於應付。之後,馬步芳又派親信馬紹武攜帶黃金飛往南京,賄賂白崇禧。最終,馬步芳成功上位,青海進入「馬步芳時代」。
在當時的青海社會,馬步芳就是最高權力核心,他的個人意志就是最高法令。馬步芳以及其親信集多項權力於一身,出現了無官不貪、無吏的局面。在官員的任命中,各級官僚要向上級進奉額外的財物才能獲任。各級官員任職後的政績,也常以「進貢」財物的多寡來定優劣。
1937年2月,馬步芳為了控制森林資源,令部下強制徵調700餘名民眾砍伐麥秀森林。這些民眾在砍伐、運輸木材期間,因為缺乏衣服和食物,生存極為艱難。再加上缺乏先進的工具和當時採伐技術落後,在此期間死亡的人員多達到30多人。馬步芳的這種行為,不但加重了民眾的負擔,也導致水土流失,屢屢發生山洪爆發。
1938年,馬步芳推行了《暫行組織壯丁條例》,規定每十戶編為一甲,十甲組成一保,十保構成一鄉。在縣內設立保全司令部,區公所設置保全總隊,鄉或鎮設置保全中隊。甲長兼任組長,每組由16名年齡在17至50歲的男性牧民的壯丁組成。之後,青海四處都在拉壯丁,民不聊生。
更令人觸目驚心的是,馬步芳殘忍凶狠、荒淫橫暴,而他又手握著青海的生殺大權。馬步芳自己不喜歡的人,常令警察暗中槍殺,甚至是活埋。 1940年,馬步芳也強令青海各縣將痲瘋病人全部抓起來,槍斃後焚屍消毒。
此外,馬步芳的荒淫無度更是極為罕見。馬步芳曾公開宣稱:生我、我生者外無不姦。因此,部下的妻女,街頭看到的美女,甚至是自己家族的胞妹、兄嫂、弟媳、姪女等等,都難逃馬步芳的魔爪。
週錫榮是省府的一名處長,年輕有為,他的妻子賀月嬌是出名的美人兒。馬步芳見過賀月嬌之後,便設計將賀月嬌騙到辦公室。之後,馬步芳又將她挾到一間小洋樓裡,實行洋樓養嬌。類似的事情,馬步芳可沒少乾。
馬步芳為了霸佔一對漂亮的姊妹花,將一戶人家其餘的人全數殺死。他也常到西寧和蘭州街頭獵艷,看到中意的漂亮女人,就讓隨從把人弄到一輛密閉的汽車裡,送回西寧公館監禁起來。他還曾趁到南京出席軍政會議的機會,專門跑到上海去玩女人,最後連其他的軍政大員都看不下去了。
後來,連他的外孫女也被其強姦,並生下一個男嬰。為了掩人耳目,馬步芳親手將這個嬰兒扼殺在搖籃之中。據統計,慘遭馬步芳魔爪凌辱的婦女多達數千人之多,可謂是人神共憤。
正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馬步芳荒淫殘暴至此,他手下的人也紛紛效仿,使原本就貧困的大西北民不聊生。後來,彭德懷在進軍蘭州的途中看到這樣觸目驚心的一幕:一家老小住在一間破窯洞裡,全都衣不蔽體窩在角落裡,那一家人只有一條褲子,有人來家中時只有一人可以穿著褲子見客,其他的人都在角落縮作一團。
彭德懷也窮苦人家出身,從小挨餓、挨凍挨怕了,對窮苦百姓懷有深深的體卹、憐愛之情。那一刻,彭德懷更加堅定了早日剷除馬步芳的決心,下令加快行軍速度。軍紀嚴明的解放軍則在西北人民心中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被視為救星。
不過,馬步芳的馬家軍卻也稱得上一塊硬骨頭。 1947年的合水之戰,西北野戰軍首次與馬家軍大規模正面交鋒,最後以西野而告終。 1948年的西府之戰,馬步芳和胡宗南分兩路夾擊西野,使西野傷亡過萬。而馬步芳更是放出狠話:不只要保住蘭州,還要率軍直下西安。
1949年3月,毛澤東便從全國戰局出發,制定了解放大西北的戰略方針-鉗馬打胡,先胡後馬。所謂“鉗馬打胡,先胡後馬”,就是先牽制住馬步芳與馬鴻逵,集中力量打胡宗南。胡宗南被打敗之後,毛澤東又制定了「分割二馬,乘勝打馬」的戰略方針,將馬步芳、馬鴻逵的力量分割開來,集中打馬步芳。
毛澤東高瞻遠矚制定的戰略方針,在整個西北解放戰爭中扮演了極為重要的指導角色。彭德懷作為部隊的指揮著以及戰略的執行者,在戰局中隨機應變、適時調整,同樣也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1949年7月中旬,彭德懷與胡宗南進行了著名的“扶眉戰役”,殲敵四萬餘人,完全解放關中。毛澤東收到我軍大獲全勝的消息之後,立刻電告彭德懷:打胡勝利極大,甚慰。不顧天熱,乘勝舉行打馬戰役是很好的。只要平涼戰役能殲兩馬主力,則西北戰局基本上可以解決。
在戰後的總結大會上,彭德懷及時將“鉗馬打胡”調整為“鉗胡打馬”,發出了進軍蘭州的命令。當時,彭德懷在分析戰局之後發現:先打馬鴻逵會造成進軍作戰的嚴重困難,而馬步芳實力比馬鴻逵強大,影響力比馬鴻逵大,打敗馬步芳、解放蘭州才是解放大西北的關鍵。
當時,馬步芳被任命為西北代理軍政長官,同時也獲得了陸軍中將加上將銜,圓了當「西北王」的美夢。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繼續在西北稱霸一方,馬步芳決心聯合馬鴻逵,在蘭州城拼死一戰。
蘭州是4省的交通樞紐,是西北軍政長官公署所在地。馬步芳認為,蘭州城三面環山,北有天險黃河、白塔山,南有南山作為屏障,在加上堅固的防禦工事,易守難攻,他不僅可以保住蘭州,還便於反撲,可以乘勝追擊直下西安。
彭德懷聽到馬步芳的大話之後,對將士們說道:馬步芳真是夜郎自大,想在蘭州消滅我們,咱們走著瞧吧,看誰把誰消滅在蘭州!之後,彭德懷對蘭州大決戰進行了整體部署,除王震1兵團、周士第18兵團62軍和19兵團64軍直搗馬步芳西寧老巢以及控制黃河兩岸之外,其它的一野部隊全部用於蘭州大決戰。
1949年8月中旬,一野各部在蘭州城外會合,大軍對蘭州城形成三面合圍之勢,城內的馬家軍只剩下北面的黃河鐵橋可退。在戰鬥開始前,彭德懷在對全體將士說:
青馬悍匪為今日敵軍最有戰鬥力之部隊,在全國也是有數的頑敵。我們對他須有足夠估計,並做充分精神準備,力戒輕敵、驕傲急進。攻擊時須仔細偵查,精密計劃,充分準備,作正規戰鬥。要在戰略上藐視敵人,在戰術上重視敵人。
8月21日,彭德懷命令部隊對蘭州城進行試攻。的確如彭德懷所言,馬家軍是一支凶悍的部隊,表現得異常殘暴野蠻。再加上作戰時往往前有敢死隊,後有督戰隊,士兵也只能拼死一戰。城內的守軍依據黃河天險、南山屏障以及火力點密布的環形人工峭壁,死守不退。激戰1天之後,馬步芳之子馬繼援揚言道:蘭州是攻不破的鐵城。
首攻失利,彭德懷下令停止進攻,自我檢討主動承擔責任,重新制定作戰計畫。毛澤東來電指示:王震兵團從上游渡河後,似宜迂迴於蘭州後方……須準備一次打不開而用二次、三次攻擊,去殲滅馬敵和攻占蘭州。
而就在蘭州鏖戰之際,西野左路第一兵團於8月22日解放了臨夏。老巢危急,馬步芳不得不從蘭州抽調騎兵第八、第十四師支援西寧。而此時的馬步芳,已經預料到蘭州沒法保住,便於8月24日隻身飛往西寧,由兒子馬繼援指揮剩下的部隊繼續死守蘭州。為了鼓舞士氣,馬繼援誓言:與蘭州共存亡者。
8月25日拂曉,一野在做好充分準備後發動總攻。到當天下午1時,我軍已經連續突破敵人三道防線,兵鋒直指沈家嶺、馬家山、營盤嶺三大主防陣地。之後又經過半天的激戰,沈家嶺、馬家山、營盤嶺3個主陣地先後被攻克。當天傍晚時分,馬繼援趁夜幕降臨之際,倉皇逃出蘭州城。
整個蘭州戰役,解放軍第一野戰軍浴血奮戰七晝夜,以傷亡8700餘人的代價解放蘭州,湧現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模範,如捨身炸碉堡的“特等爆炸英雄”曹德榮、獨守陣地的孤膽英雄順文、堵槍眼的戰鬥英雄李應邦、模範指導員劉志剛。人民英雄王學禮等等。
沈家嶺和營盤嶺是蘭州外圍攻堅戰中最難啃的硬骨頭,僅沈家嶺戰鬥,我軍傷亡就達3000多人,團級幹部13人。以攻佔沈家嶺為例,連長李應般看到部隊行動受阻,向馬家軍的碉堡連投了幾顆手榴彈,之後趁著手榴彈爆炸時騰起的煙塵接近暗堡,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擋住碉堡的射孔,使部隊得以順利推進。
打到最後,團長王學禮親自上陣,帶領團直機關人員與敵白刃肉搏,戰至最後一秒,壯烈犧牲。戰後,31團被授予英雄團的光榮稱號,王學禮被追授為「人民英雄」。
又如營盤嶺一戰,當第17師第50團突擊隊衝到第一道峭壁時,發現守敵依托鋼筋水泥暗堡頑強抵抗。身負重傷的第7連指導員曹德榮,毅然抱起炸藥包挺身而出,摸到峭壁下,手托炸藥包將敵方工事炸開缺口,為突擊隊開闢前進的通道。
蘭州防禦體系的三個關鍵陣地全丟,胡宗南和馬鴻逵沒有派出一兵一卒前來支援,馬繼援便秘密撤走主力,企圖經黃河鐵橋向向北邊撤退。彭德懷早有準備,早就打下了西關,用火力封控制了黃河鐵橋,徹底堵死了馬家軍的退路。
1949年8月26 日7時,我軍主力佔領蘭州城主要據點。 10時,城內殘敵被肅清。下午18時,彭德懷進駐蘭州。 8月30日舉行的入城儀式上,10萬多名市民湧上街頭,夾道歡迎解放軍。
毛澤東在戰前曾說:殲滅馬軍主力之後,佔領甘、寧、青、新四省基本上只是走路和接管問題,沒有嚴重的作戰問題。蘭州之戰後的戰局,果然如毛澤東所料-西寧解放,銀川解放,河西走廊追擊戰大獲全勝…
蘭州大決戰發揮了一戰定四省的戰略作用,大大加快了西北地區的解放進程。身為後人,我們應當永遠牢記先烈們的付出,珍惜得來不易的偉大勝利。許多年過後,彭德懷回憶起蘭州決戰時曾說:
打蘭州是一場惡戰,是艱鉅的攻堅。有的團一千五六百人的建制,戰鬥結束時只剩下幾百人。這些戰鬥英雄們為了人民事業,粉身碎骨,勇敢的自我犧牲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懷念。
謹以此文,向偉人、英雄致敬!感謝閱讀,歡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