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崇字季倫,生於青州,所以小名齊奴。這個人年輕時就敏惠機靈,勇而有謀。晉武帝時,因石崇是功臣後代,氣局豐厚,深得信任。楊駿輔政時,石崇受排擠,外放為荊州刺史、南蠻校尉。也正是在荊州任上,石崇常帶手下官兵外出打獵一樣,戴著頭套,劫掠遠使客商,頓成天下豪富之人。
石崇 畫像
由於石崇是性情中人,行事很不檢點,朝廷對他屢拜高官,但屢拜屢免,他自己也絲毫不放在心上。後來,他被召入京師當衛尉(京師衛戍司令),和潘岳等人諫事賈謐,是「文章二十四友」中的重量級人物。一般史書皆言他和潘岳對賈謐望塵而拜,但晉書《石崇傳》中講“廣城君(郭槐)每出,(石)崇降車路左,望塵而拜”,此載較為可信,以石崇的出身地位,拜賈謐的姥姥說得過去,拜賈謐就不符合他一貫的為人性格了。
石崇 畫像
石崇財產豐積,室宇宏麗。後房美人數百,皆曳纓繡,玉耳金翠。他不僅家中絲竹盡當時之選,廬膳也窮水陸之珍。
孫秀勢焰熏天時,聽說石崇有一位名叫綠珠的美人,美而艷,善吹笛,於是就派人去索要。
綠珠 畫像
石崇當時正在他的金谷別墅宴飲,便讓他數十位婢妾都出來,任孫秀的使者挑選。使者不上當,看了一圈後,表示:「您這些美人確實都漂亮非常,但我受命只索綠珠,不知哪一位是她?」石崇勃然大怒:「綠珠吾所愛,不可得也。使者出而又返,石崇就是不准。
綠珠 畫像
孫秀大怒,當時他正在推審淮南王「造反」案,順便就把石崇的名字列入逆黨之中。
全副武裝的兵士前往逮捕石崇時,老哥們正歡宴於樓上。忽見刀槍盈庭,他轉頭對身旁的綠珠說:“我今為你得罪。”綠珠也是一烈性女子,泣言:“妾當效死於官前”,言畢,越梯而下,跳樓自殺。
綠珠墜樓
石崇自恃晉朝功臣之後,沒想到會被殺頭,更沒想到會被誅三族。他當時對左右從人說:「吾不過會被朝廷流徙交、廣(嶺南)之地罷了」。
誰知,囚車並未把他押至官獄,而是把他一大家子人徑直載往東市刑場。石崇至此,方知不免於死,自嘆道:“奴輩們是看上了我的家財啊!”
石崇 畫像
騎馬押送他的軍校聞言回駁他:“知財致害,何不早散?”
石崇無言以對。
潘岳那邊,也是一大家子依序被執,校檢正身,直接以門檻車載送東市。
眼見白髮蒼蒼的老母也身披鎖具,憶起昔日對自己的勸誡叮嚀,潘岳淚如雨下,跪拜於地痛陳:“兒負阿母!”
潘岳 劇照
史書記載,「(潘)岳母及兄侍禦史(潘)釋、弟燕令(潘)豹、司徒掾(潘)據,據弟(潘)詜,兄弟之子,已出之女,無長幼一時被害。
美人披頭散發被押到刑場,忽見大富豪朋友石崇一家好幾十口已經背插罪標跪在那裡。石崇一抬頭,在這個場合看見潘岳也吃了一驚,隨即明白事由,苦笑說:“安仁,你也有份兒呵。”
潘岳 劇照
《晉書》講“(石)崇乃與黃門郎潘岳陰勸淮南王(司馬)允、齊王(司馬)冏以圖(司馬)倫、(孫)秀”,仍是史官不辨真偽,依照當時晉朝的官方文件照抄進去。試想,假使潘岳、石崇真是結黨在背後與司馬允等圖謀,那麼司馬允死後,石崇不可能還安心天天大搞宴飲瀟灑,更不會在刑場上去見潘嶽大吃一驚,本來兩人的被捕就是「俱不相知」。
司馬允 畫像
可見,石、潘二人被牽入淮南王案中,完全是孫秀誣告而成。
潘岳回思前因後果,也苦笑對石崇說:“今天真可謂‘白首同所歸’了。”
潘岳曾有《金谷集作詩》,陳述「文章二十四友」在一起歡飲笑談、切磋詩藝的快樂時光,懷念風花雪月、清嘯賞樂的同志友情,其中最後兩句就是「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歸」。
潘岳與石崇 畫像
一語成謔,今朝顯驗。
潘岳原詩,本來是講兩人友情篤深,當一起終老田園,即所謂“白首同所歸”,殊不料,橫禍忽來,二人一起於盛壯之年血濺黃壤。
回頭再說晉朝中央政事。賈後之廢,晉武帝的親侄齊王司馬冏(其父司馬攸是司馬炎弟弟,差點被司馬昭立為世子。)居功不小,但事後敘功,只得了個遊擊將軍。司馬非常不滿意,大有恨色。
齊王司馬詠 畫像
孫秀覺察到這位王爺怏怏不快,又怕他在京城內會生出什麼事端,就一紙詔書把他外調,坐鎮許昌。
為了繼續抬高趙王司馬倫的威望,加緊篡逆步伐,孫秀在朝議上提出為司馬倫加九錫(只要人臣加九錫,一般距篡位只有半步之遙)。這個提議,幾乎就是自己給自己封官,「朝廷」當然同意。司馬倫得了“九錫”,諸子皆握各路禁軍大權,孫秀自然也水漲船高,加侍中、輔國將軍、相國司馬等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