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跟著老子描述"道"的智慧,重思人生是什麼

2024-12-12老子

老子

生活中我們總是對自己身邊的一切都想要一個確切的答案。關於人生也是如此,特別是進入中年後反思過往自己走過來的這幾十年,看不到,抓不到人生是什麼而不斷地沉思和煩惱。

老子

今日讀著老子的«道德經»無意間起了一個念,我們能否跟著老子描述"道"的手法,重新思考人生中解不開的諸多"是什麼",也許會得到更好的答案。

«道德經»里關於道,老子是運用神秘、模糊的思辨方式來描述“道”的存在。如第十四章,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繩繩兮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名道紀。

他不說是什麼,因為道可道,非常道,那怎麼辦?那就道應該不是什麼,不是這個,也不是那個,以否定之否定的樸實的自然辯證方法,隱現其道的確定性,存在性。

我們的人生也是否如此。她沒有確切的答案,是什麼,因為太深奧,一句兩句給不出明確的答案;也沒有標準答案,是什麼,因為她不在是非對錯裡;昨天可能是對的,今天又可能是錯的;你以為是對的,他以為可能又是錯的。總之,能用語言和文字用理性去思考出的答案本身就是不存在的。人生面對時間和空間,她是無常的。也只能用不是這個,不是那個來回答可能是什麼。

老子

如此或不明確,人生不是這個不是那個,說起來還是很難,很費力。

寫到這裡,發現自己的邏輯還是霧裡雲裡,理不出一點名堂。唉,太難懂了!或許因為這樣才叫人生吧...

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