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鞏,沒有流量的唐宋八大家之一

2024-12-14曾鞏

「不出名」的曾鞏

如果唐宋八大家有排名,按照流量計算的話,曾鞏應該被墊底的一個了,是最不出名的一位了,在我的印像中,九年義務教育、高中,語文課本里面應該都沒有曾鞏的詩或者文章。他好像就是偶爾出現在文言文下面的註釋裡:“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王安石、蘇軾、蘇轍、蘇洵、曾鞏。”

曾鞏簡介

曾鞏,字子固,漢族,建昌軍南豐(今江西省南豐縣)人,後居臨川,北宋散文家、史學家、政治家,與曾肇、曾布、曾紆、曾紓、曾協、曾敦並稱「南豐七曾」。曾鞏文學成就突出,唐宋八大家之一,世人稱他為「南豐先生」。

曾鞏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曾鞏知多少?

韓愈,唐宋八大家之首,我們學過他的《師說》,知道耳熟能詳的“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柳宗元,我們學過他的《捕蛇者說》,“嗚呼!熟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學過他的“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知道醉翁居士歐陽修,知道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知道「三蘇」...

那麼曾鞏,除了知道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你還知道什麼呢?

原來,曾鞏是王安石的好友,他們惺惺相惜;

歐陽修是他的恩師;

與蘇遼、蘇轍是同榜進士;

他年少成才,聞名鄉里,卻因為要養育弟妹,生活困苦。但經歷過生活磨礪的他,依舊樂觀、自信,以39歲高齡中舉。生活對他報以苦難,但他對生活報之以歌。他不曾憤世嫉俗,不曾感嘆懷才不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走入仕途後,仁義、恩惠、慈愛,腳踏實地為百姓做實事做好事,在每個任上都留下了政聲。曾說“官無虛名,職無廢事。”

為官,雖然位卑,依舊做到了振興一方。

治學,如朱熹所說,他是一個“醇儒”,他的文章路子正,人品亦如是。曾鞏的詠史詩或委婉言志,或直言改革,都源於現實卻立意高遠,沒有李白的浪漫主義色彩,但卻凸顯了他恩澤天下、救民濟世的儒家仁義思想。

王安石評論曾鞏的文章說:「曾子文章眾無有,水之江漢星之鬥」。

錢鐘書曾評論曾鞏道:“在唐宋八大家中,曾鞏的詩歌遠比蘇洵父子好,絕句的風致更比王安石有過之而無不及。”

曾鞏,一個一直走他自己的路,做他自己的人,在歷史上留下了屬於他個人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