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既是詩人又是詞人;他既風雅又滿懷豪情壯志;他既是孝子又是好父親;他一生坎坷曲折卻又堅韌不拔;他矢志不渝仍教子不忘告乃翁。他是南宋著名詩人陸遊。
寫陸遊,是因為我更想了解陸遊母親,我眼裡的陸遊母親,有卓越的學識、遠見,睿智 ,果斷。在本文最後一首《釵鳳-紅酥手》有我的解讀,歡迎大家留言。
陸游簡介:
陸游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
陸遊(1125年—1210年),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時期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他是尚書右丞陸佃孫。
下面我們一起來品讀陸游的詩詞:
第一首:也是我自小讀陸遊詩的第一首詩,印象最深的小學語文課本中的陸遊詩,至今記憶猶新。
《遊山西村》
南宋 陸游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閒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這首詩的啟句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寫的是,臘月時間,詩人去附近山邊的西村遊賞拜訪,農家拿出了自釀的米酒還煮了雞肉招待詩人,非常的豐盛又熱情。可見農家今年也是豐收年。因與農家聊得興起,天快黑了方才向留客的農家告辭。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山巒一重又一重,溪水一彎又彎,峽徑曲曲折折,在煦風撩繞的山村路上,走了很久不見燈火人家,詩人疑為迷路了。忽然,轉角處望去,小溪對岸柳樹旁又有一個村莊,還有陣陣花香撲鼻而來,真是喜出望外。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千百年來,引得無數人的共鳴以及認同。人生路上又何嘗不是呢?上帝關了一扇門,又給你打開一扇窗的驚喜與希望,沒有一點銜接的痕跡,情景交融又暗寓,真是妙筆生花。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閒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詩人遠遠就听見了村社處傳來的簫聲、鼓聲,疾步趕去。
藉著月光,只見村民衣帽樸素,民風簡樸,夜晚閒餘,也覺愜意閒適。從今若許閒乘月,拄杖無時夜扣門。以後有月亮的夜晚,我拄著拐杖也來敲門,一起來享受山村美麗夜睌的閒暇時光。也折射出詩人嚮往寧靜祥和的田園生活。官場紛爭,誰也避免不了起起落落,田園風光最以慰籍落漠和無奈。
讀後感:1.詩人與農家之間沒有距離感,用現在話說,沒有階層區分,農家豐年更是詩人的期望和歡喜,體現了詩人為官能為民民的優秀品德,也讓我們看到,在宋朝時期,先古們已經很重視人文以及農業的發展,重視民俗民生。
2.從中看到了詩人自身的家教、修養與一身。詩人自小是官宦大家族長大,他的眼裡沒有高低貧富差距之分,他的筆尖裡,山村的美、農家的閒適也是那麼有詩意,豐富多彩,並且欣賞加喜歡。反觀現代人,以及無數媒體中一些人文,醒目寫著底層、農民,我老爸誰誰誰?我老公誰誰誰?還是多讀書吧!
3.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雖不是豪言壯語,卻是人生仄仄平平、兜兜轉轉路上的小歡喜,小確幸,也是信心與希望。非常喜歡,您認同嗎?
第二首:《臨江仙 離果州作》
鳩雨催成新綠,燕泥收盡殘紅。春光還與美人同。論心空眷眷,分袂卻匆匆。 只道真情易寫,那知怨句難工。水流雲散各西東。半廊花院月,一帽柳橋風。
解析:鵓鳩鳥歡叫,春雨綿綿,草木青綠,燕子歸來築新巢,春光好似一位年輕的女子般青春美麗,一幅春回大地萬物復甦的新氣象展現眼前,真有春風滿面的感覺,心曠神怡。這是寫景。
論心空眷眷,分袂卻匆匆。 只道真情易寫,那知怨句難工。水流雲散各西東。是寫一對有情人要各分東西,依依不捨,愁腸百結。分手容易相見難,試問還能見嗎?再見還能回到從前嗎?不如一起走,還是留下來?半廊花院月,一帽柳橋風。詩人也嘆奈何。情不知所起,也不知何結束。我們只能坦然面對一切,允許一切發生,唯有勇敢,才不懼突如其來。
讀後感:良辰美景短,愛了別分開。轉身天涯各一邊,不如當初不相識。願情人破除萬難在一起,物質都是身外物,一身終究最念心中人,別作人間惆悵客。
第三首:《臨安春雨初霽》
南宋 陸遊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解析:這首詞最經典的對杖7言名句: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一夜春雨綿綿,旅居在京城的小木樓裡,詩人無心睡眠,思緒萬千,人間世情冷暖薄如紗,天沒亮就听見幽深的巷子里傳來賣杏花的叫聲。情景轉移,巧妙又詩意。將落漠與愁緒在杏花聲裡飄走。
讀後感:風雅又清麗的一首7言詩。人生路漫漫,百般滋味亦尋常,優雅轉身,如花、如茶、如月、如微風輕送,面迎陽光,大步向前進。
第四首巜水龍吟.春日遊摩訶池》
摩訶池上追遊路,紅綠參差春晚。韶光妍媚,海棠如醉,桃花欲暖。挑菜初閒,禁煙將近,一城絲管。看金鞍爭道,香車飛蓋,爭先佔、新亭館。 惆悵年華暗換。黯銷魂、雨收雲散。鏡奩掩月,釷梁拆鳳,秦箏斜雁。身在天涯,亂山孤壘,危樓飛觀。嘆春來只有,楊花和恨,向東風滿。
解析:這首春日詞景物寫的非常的豐富。作者遊摩訶池街道見聞:紅綠參差不齊,也就是繁多,爭先恐後的意思。海棠、桃花、菜、煙、絲管、金鞍、香車等,可見當時的南宋雖不如北宋,但繁華鬧市依然不減。國將不國,皇城歌舞昇平,享樂其中,詩人滿腔抱國之心無從訴,惟有哀嘆無可奈何,鬱悶至極。
讀後感:這首字作者藉景抒情,春日南宋摩訶池街道的繁容,物品豐富,車馬如龍,各種買賣井然有序,文商、農物都有市場需求,如若盛景得以延續,那該是多麼的美好。所以我們要珍惜現在的和平,強大我們的祖國,只有強大抵禦能力,才能走的更好,更遠。
第五首《訴衷情·當年萬里覓封侯》
當年萬裡覓食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土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解析:一生主戰的陸游看見鏡中老去的自己,故土還未收復,心如刀絞。想起年輕時戎馬疆場的意義風發,敵人未滅鬢已斑。而今,英雄遲暮,壯志只能在夢裡實現,悲憤欲絕。不免感嘆: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讀後感:詩人一生愛國,抱著收復山河的雄心壯志,未得施展,空有一身熱血,惟有篇詩詞傑作,寄予後人,激勵後人。
第六首《卜算子·詠梅》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解析:陸遊這首詠梅詞可稱句句經典,妙不可言。如梅聽見,真不枉孤獨三季凌雪開,風嘶雨打迎春笑,人間值得。這首詩寫出了梅的生存環境狀態,突顯了氣節、靈魂以及忘我無私的高貴品質。一個暗香如故意境幽遠,回味無窮。
寂寞開無主,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是呀,還有比梅更幽寂的嗎?孤立三季,已然忘記,直到萬物凋謝的寒冬,人煙杳無,萬物冬藏,無影無蹤。梅開了,沒有蜂,沒有蝶,只有天空之城的雪花為它飄飄而來,彷彿四季裡的冬天才是梅的舞台,是…驚天凍地、驚天動地的舞台,是一首無聲的絕唱。
讀後感:詩人以梅寓己,寓意深雋,筆絲細膩,迖到物我融一的境界。藉此告訴南宋的子民以及後人,國難當頭,做人應該學梅花,要有氣節,即使被歷史的車輪碾壓,化作了泥土塵埃,但靈魂是香的,在史冊上也會發出光芒。
不禁感慨,詩人愛國、救國、復國之心深入靈魂。與詩人同一時期的先有名將岳飛,文天祥,韓侂冑,後有辛棄疾,他們都是名垂千古的名將。在南宋群星璀璨的詩壇裡,詩人詞人的愛國情懷令我們敬仰。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第七首《書憤》
書憤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解析:年少時體會不到世事的艱難,今雖垂垂老矣,兩鬢成霜,但收復故土的決心依然堅定如山!想起曾經披上戰袍,雪夜奮戰瓜州渡,秋風中馳騁大散關,那是多麼豪邁氣壯,而今惟有長城空自許,悲憤欲絕,祈盼有誰能像諸葛亮般為國家鞠躬盡瘁,出師北伐,收復失地,還我河山!
讀後感:書憤,也是憤書。詩人滿腔熱血、抱負、愛國情懷體現的淋漓盡致。氣如山,也是激勵鼓舞人心、士氣,堅定不移,一定要收復失地,還我河山,否則死不瞑目。讀了這首詩,我們也自然而然想到了作者又一首《示兒》。這就是古今中國人的家國情懷,永遠生生不息。
第八首《示兒》
示兒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解析:這一首小學語文課本上學過,小時體會不深。到了能體會的年齡,自己亦不年輕。
陸游在去逝前,叮囑子孫們,收復了中原,一定要到墓前告訴他。可見,收復中原是他一直放不下的大事,他一直惦記著,只有收復故土,他才能真正解脫、放心、放下,才得以心慰。
讀後感: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體現在宋朝詩人、國民身上,有氣壯山河的氣概 ,也有蒼涼悲壯,無數的遺憾、嗟嘆,憂鬱而終。亦有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第九首《冬夜讀書示子聿》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解析:一個雪花飄飄的冬夜裡,天寒地凍,詩人無眠,翻閱深卷,寂坐廳前,拿出小菜、小杯斟酒,父子二人邊吃邊聊。時而苦悶,時而有笑顏。也不忘對旁邊的兒子聿語重心長地說:讀書學習要不遺餘力,年少勤奮,老了才能收穫成果。書本的知識終究理解得膚淺,付出行動,體會方知深刻,更能解悟。
讀後感:詩人是一名良師慈父,子女的榜樣。活到老學到老,孜孜不倦,醇醇厚語,字字珠璣,受益匪淺。這就是中國父親。
第十首 《釷頭鳳-紅酥手》陸遊:
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閒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簡析:這是一首千古絕唱。上闋主要記事寫景。在一個滿城春色的日子裡,陸游與前妻唐婉在沈園相遇了,唐婉依然那麼美艷動人,纖纖玉手捧著黃藤酒,陸游頓覺感慨萬千,滿含熱淚,觸景生情,又令人措手不及。昔日恩恩愛愛、你濃我濃的畫面湧現,只可嘆已經遙不可及,不復存在。一杯愁緒無從說起,只怪造化弄人。如果命運不要這樣捉弄,該多好。
下闋是寫景抒懷。春天依舊,美麗依舊,人空瘦。分開以後,只剩下空虛的自己獨自消瘦。桃花落,池樓閣,山盟海誓雖在,錦書難托。是寫桃花依舊盛開,清池上的樓閣也在,這些都是詩人和前妻唐婉曾經纏綿遊玩的地方,分開以後,詩人再也沒去賞桃花、上樓閣,山盟海誓如昨,多少心裡話無從訴,想寫信箋也無從寄。莫,莫,莫。字意是詩人不捨,當初也沒盡力抗爭,也沒有抱怨,有不能兩全其美的失意、落莫,還有難以啟齒的內疚感,他覺得有愧前妻唐婉,但沒有怨沒有恨,如同對大宋的情感一樣,只有愛沒有怨更沒恨,所有的周遭獨自承受。
有人說陸游是媽寶男,錯,陸游不是媽寶男。陸游是年紀輕輕的才華學子,如果有一個非常優秀智慧的母親,並且欣賞母親,他還會去抗爭嗎?唯一的理由是,母親的遠見他也認同,並且畢生朝著那個正確的方向努力。這是我個人的理解,歡迎大家留言探討。
讀後感:在我人生第一次讀完這首詩的時候,也是為陸游唐婉的愛情感動的稀里嘩啦,他們真的相互深愛著,愛的真摯,愛的熱烈,愛的轟轟烈烈,真不枉人間一趟。我相信,每一個人都希望擁有這樣的愛情。
可是,為什麼陸遊的母親一定要分開這對有情人?她真的是網路評論的惡婆婆?難以相處、沒有知識、看不慣才女的日常行為?我個人認為都不是,她沒有這麼狹隘。
陸游的母親簡介:陸游的母親是宋仁宗朝與包拯齊名的著名言官、神宗朝參知政事唐介(此人是王安石的死對頭,堅決反對變法)的孫女。
唐氏出身著名的書香世家,注定陸游有個顯赫的家世。唐家也是宋朝有名的藏書大家,在這樣的大文豪家族里長大,說陸游母親唐氏不識字沒讀書?顯然不成立。從而看出,陸游母親唐氏也應該是飽讀詩書的大家閨秀,也絕對是陸家相夫教子的賢惠媳婦。
從詩詞裡我們能感覺到,陸遊是一個具有修養、謙和、陽光積極、愛好廣泛、滿腔熱血有抱負,既風雅又有豪情壯志,既是孝子又是慈父,愛國愛家矢志不渝。在他的整個人生旅程裡,雖有沉沉浮浮,起起落落,終將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名垂千古。可以說是豐富多彩的美好人生,這與他的家教家風也有莫大的影響。
我認為他的母親唐氏功不可沒。雖然歷史沒有過多記載,以至於引起無數人的誤解。我也是一位男孩的母親,我以一個母親的同理心看唐氏,我覺得她很有遠見, 睿智,並且果斷,她真了不起,向她學習。養育一代才子陸遊成為著名的大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
都說:一個偉大的母親不一定能養育一個偉大的兒子;但是,一個偉大的人一定有一個偉大的母親。我認為,陸游母親唐氏也是一個偉大的母親。您認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