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知故事烹調酒,請留意崔黎黎
2歲的時候,鬱達夫就失去了父親,從此家中以母為天,正如他所記載的那樣:「自父親死後,母親要身兼父職了」。
鬱達夫當時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上面還有兩個哥哥和一個姊姊。因為父親走的時候並未給家中留下多少產業,母親一人支撐門楣太過艱難,在重男輕女的時代,鬱達夫的母親不得不將自己唯一的女兒送到別人家當童養媳。
一個拖著幾個孩子的孤寡女人,靠著家中的幾畝田地,實在難以維持生計。雪上加霜的是,孤兒寡母的鬱家母子沒有因為勢弱引得親戚鄰居們的同情,反而遭受了無盡的欺負和苦楚。
學生時代鬱達夫
因為大哥二哥都在外地求學,鬱達夫雖是男子,卻又年幼且體弱,莊稼被偷、田地被佔,鬱家除了無依淒楚哭泣的寡母,沒有人會為他們出頭。
還好早逝的父親留下了一屋子的書本和幾分書香的門庭,小小的鬱達夫雖然體弱不勝武力,但天生便是個讀書的好苗子,還留下了「九歲題詩四座驚」的佳話。
「窮」不是一個討人喜歡的好夥伴,但它伴隨了鬱達夫的整個童年。用今天的話來說,鬱達夫就是住在鄉間小鎮上的窮屌絲,幼小又可憐,沒人會認為一個窮屌絲能翻出多大的風浪。
出了私塾,正式上小學的鬱達夫徹底顯露出了他異於同齡人的聰慧,短短幾年,跳了好幾次級,導致他永遠是班上最小的學生。年齡小、個子弱,一群白鶴中,他就如那個待宰的小雞仔。
年少的孩子或許懂得家庭的窮苦,卻不敢輕易在同學面前輸了可以昂首挺胸的氣勢。隨著鬱達夫的逐漸長大,他開始在乎同學之間的差異,一雙鋤頭的小皮鞋是他人生中生出的第一份渴望。
小鬱達夫也期盼自己可以像那些穿著小皮鞋的同學一樣,故意在地板上走出「嘚嘚嘚」的聲音,那一定是世界上最動聽的音樂。
他很少同母親主動要什麼東西,自幼便見證了母親的辛苦勞累,鬱達夫這個窮人家的孩子雖不能早當家,卻不能說不懂事。
但小皮鞋不是其他的東西啊,那是小鬱達夫的執念和童年缺口,只要補上這個缺口,再苦再累,當日後回憶起來時,也是幸福的。
然而現實是,鬱達夫的母親為了供養三兄弟讀書,早就把家中值錢的一切東西都變賣了,此時要她花錢去買一雙價值2個大洋的小皮鞋,那絕對是不可能的事情。
再窮的母親也想給自己的孩子全世界最好的一切,雖然鬱達夫的母親已經窮得叮噹響的子兒都沒有了,但是看著孩子眼中的渴望,還是不忍心拒絕他的訴求。
在鬱達夫的記憶中,母親曾一言不發的從後門走出,然後挨家挨戶地詢問,終於在街頭的一家雜貨舖找到了一雙令鬱達夫非常渴望的小皮鞋。
老闆曾經非常殷勤地對他們進行服務,可是當聽說要賒帳的時候,老闆的嘴臉立刻就變了,而母親的臉也一下子就變得通紅,眼裡還閃爍著淚光。
那個場景令鬱達夫終身難忘,而他幼時貧困的經歷也導致他長大後格外地仇富。他曾一度和郭沫若等人成立了“創造社”,企圖打造出一面新式的文人旗幟,痛快淋漓地揮斥方遒。
在因為刊物銷量不好遭到書店老闆的數落和臉色後,借酒消愁的鬱達夫甚至在半醉的情況下跑到大街上對小汽車們做槍擊的手勢,胡言亂語:“我要槍斃你們這些資本家!
鬱達夫從來都是站在窮人的這一邊的,就算他後來聲望愈顯,屌絲逆襲成為有權有錢有勢之人的座上賓,他也從未跟這些人一樣對窮人橫加指責。
鬱達夫(右一)和朋友
在鬱達夫看來,窮是這個社會的病痛,窮人並不是不努力,只是他們的努力從來就掙脫不了資本家對他們的剝削。歸根究底,鬱達夫還是個憤世嫉俗的憤世嫉俗。
鬱達夫的成長之路荊棘叢生,連最基本的強健身體都未曾得到。還是因為一個窮字,鬱達夫自幼便營養不良,長大後也是個文弱書生的模樣。
在隨兄長鬱曼陀赴日本留學時,身體孱弱的鬱達夫更是成為了當地日本同學嘲笑的對象,而烙在民族脊樑上「東亞病夫」的屈辱稱呼此時似乎全部壓在了鬱達夫一個人的身上。
日本留學時的鬱達夫
「支那」、「東亞病夫」等醜化中國人的稱號不僅讓鬱達夫備受侮辱,也一度打擊著他的自信心。
情竇初開的年紀,他喜歡上了房東的女兒後藤隆子,可是因為內心的怯懦,他不敢向心愛的女子訴說自己的心意,害怕作為日本人的她也會跟她的同胞一樣嘲笑他,說他痴心妄想。
但少年人的情動是無關民族情節的,即使他喜歡的這個女子在某種意義上來講同他有著對立的立場,但青春的躁動還是讓他忍不住偷窺後藤隆子洗澡,以求滿足內心和身體火熱的渴望。
鬱達夫將深藏在內心的隱密透過小說《沉淪》公之於眾,他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羞澀的中國人,他骨子中不甘、放蕩的一面讓他能坦率地「敢」。
而鬱達夫的「敢」貫穿著他的整個人生,敢於背負道德的審判拋棄為他生兒育女的原配孫荃,另娶杭州第一美人王映霞。
在王映霞疑似出軌後,也敢於大張旗鼓地登報指責妻子,自爆家醜洩憤,最終導致妻離子散的結局。
鬱達夫和原配孫荃以及孩子合影
可也正是因為他的“敢”,為受苦受難的中華民族樹立起了一座英雄式的豐碑。鬱達夫曾在短短的三年時間裡完成了百餘篇激勵抗日的爭論,此外還有引導國際輿論的抗戰時評,曾經那位可憐的屌絲,文弱的病夫,多情的憤青,一躍成為了愛國的英雄。
曾經的小憤青變成了老憤青,鬱達夫不改的是他一如既往地固執,這份固執讓他不懼疲憊、不懼危險,通宵達旦地寫稿、演講,成為了抗日宣傳最好的代言人。
張楚琨在回憶鬱達夫時曾說:「他那瘦弱的軀體爆發出火一般的生命力,我彷彿看到一個在為希臘自由而戰的拜倫。」
鬱達夫和第二任妻子王映霞
鬱達夫自己也曾說:「沒有偉大的人物出現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憐的生物之群;有了偉大的人物,而不知擁護、愛戴、崇仰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群;邦。
或許他自己沒曾想過要去做中華民族的偉大人物,可是最終他用自己的熱血和憤怒為後人塑造了一個值得崇拜的民族英雄。
在生命的最後幾年,鬱達夫化身酒廠老闆趙廉,隱身在蘇門答臘島,娶了一位平凡得有些醜陋的華人女子,生下了小兒子鬱大亞。
鬱達夫第三任妻子何麗有
而在隱身蓄勢待發的時機,鬱達夫也藉由給日本人當翻譯的機會,間接救了無數的華人同胞。
但是再好的隱身術也不敵小人的惡意中傷,1945年,本來已經快要功成身退的鬱達夫被日本人的狗腿子洪根培告發,最終還是難逃日本人的魔爪。
鬱達夫當日本人翻譯時,掌握了太多日本人犯下戰爭罪的證據,日本人急於銷毀自己的惡行,鬱達夫這個證人自然不被允許存活於世。
1945年8月29日晚間約8點時分,剛吃完晚餐的鬱達夫正和朋友們商量事情,一位年輕人將鬱達夫叫了出去。
鬱達夫說他稍後便回來,可是這一去卻不知所蹤。因為沒有找到鬱達夫的屍體,世人對於鬱達夫的死也是眾說紛紜。
化名趙廉的鬱達夫和兒子鬱大亞
有人說他隱居在蘇門答臘島的深山老林裡,有人說曾在某個寺廟發現過他的身影,可是據鈴木正夫向當年殺害鬱達夫的日本憲兵班長的求證,鬱達夫確實是死於他們的手中。
一代抗日救亡的民族英雄,靈魂至今都還孤零零地飄蕩在異國他鄉,不知歸來。而當鬱達夫過世半天后,他最小的女兒才誕生。
最無辜和可憐的應當是他的遺孀何麗有,年紀輕輕便失去了丈夫,還有一個牙牙學語的兒子和剛出生的女兒需要照顧。更讓何麗有難以置信的是,自己身邊這個酒廠小老闆居然是名滿天下的鬱達夫。
鬱達夫、鬱曼陀、鬱養吾
不過何麗有的驚懼與錯愕都跟鬱達夫沒有關係了,他完成了作為一個有血有肉的中國人應該擔負的責任,也以身作則為甚至都記不清他相貌的孩子們做了最好的啟蒙教育。
或許他是文弱屌絲鬱達夫,也或許他是多情憤青鬱達夫,可在中華民族快速振興的今天,他更是英雄般的鬱達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