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遊晚年的隱居生活:種菜、旅遊、教子、當鏟屎官

2024-11-14陸遊

陸遊

宋朝元旦佳節熱鬧非凡

紹興‧江陰山村

南宋嘉定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家家戶戶都在“淨庭戶,換門神,掛鐘馗,釘桃符”,喜迎第二天的元旦佳節,可謂家家歡聲笑語、戶戶熱鬧喧囂。

然而就在這一天,一位老人即將走到生命的盡頭。

陸遊陸游臨終訴遺言

在病床前,面對圍繞哭泣的六個兒子,他將萬千遺憾化作一首悲壯的絕筆詩: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沒錯,這位老人就是陸游陸放翁!

猶記得上學時,老師曾說陸游是我國第二高產的愛國詩人,一生寫詩9000餘首,僅次於打油詩鼻祖乾隆。

我當時還不解:「怎麼這個陸遊這麼閒,找點事做不行嗎?」

後來才知道:但凡仕途不順遂的古人,都喜歡用寫詩來打發那大把的閒暇時間!

(乾隆:已隱身,勿念!

陸遊乾隆爺的三萬多首詩沒一句傳下來,也是本事

公元1190年,南宋紹熙元年,時任禮部郎中兼實錄院檢討官的陸游,向皇帝進言要“帶頭節儉,以尚風化”,諫議大夫何澹彈劾陸游之議“不合時宜”,經過朝廷主和派的幕後推動,陸游被削職罷官,從此離開京師回到故鄉紹興,開始了長達20多年的退隱生活。

那麼,陸游人生最後的二十多年到底過著怎樣的生活?

那份「九州一統」的家祭,陸遊收到了嗎?

陸游的退隱生活之當驢友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無官一身輕的陸遊經常「陸遊」-陸上窮遊

當然,年歲不饒人,不可能遠行。

那就在周邊走走轉轉吧!

不像咱們現代人的旅遊三件寶:拍照、吃飯、睡大覺

陸遊這種鄉村風光是讀書人的最愛

人家陸游去旅遊時都會寫“遊後感”,即使名不見經傳的小山村也能寫出大哲理:

遊山西村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閒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當然,有時候看到當地百姓生活困苦,他也忍不住吐吐槽,暗搓搓點一下朝廷:該啟用我啦!

棠梨花開社酒濃,南村北村鼓冬冬。

且祈麥熟得飽飯,敢說穀賤復傷農。

崖州萬里竄酷吏,湖南幾時起臥龍?

但願諸賢集廊廟,書生窮死勝侯封。

好傢伙,如果陸游知道現在“臥龍鳳雛”變了味,不知道還會不會如此自比?

陸游的退隱生活之當鏟屎官

沒想到吧?由於語文課本上將陸遊塑造成不苟言笑的愛國詩人,大家潛意識裡覺得陸遊應該是那種嚴肅沉悶的人物,實際上真不是。

陸遊鏟屎官最喜歡對小貓咪下手了

與現在滿屏幕吸貓、玩貓的BT鏟屎官一樣,陸游也是一名不折不扣的貓奴,他給自家貓咪們起的名字也很好聽,像小於菟、粉鼻、雪兒、狸奴(喵喵震怒)……

而且貓主子傲嬌著呢,想養我,必須聘請才行。

黃庭堅用一條小魚聘了他家的“銜蟬”,陸游則用一袋鹽就誘拐了貓咪小於菟

據統計,陸游一生給“貓主子們”寫了12首詩,涵蓋了貓奴與主子生活的點點滴滴:

有與主子一起賴床聽雨的:

溪柴火軟蠻氈暖,我與狸奴不出門。

有為主子抓鼠歌功頌德的:

裹鹽迎得小狸奴,盡護山房萬卷書。

有嫉妒主子們遊手好閒的:

看君終日常安臥,何事紛紛去又回?

還有誇贊主子身手矯健的:

似虎能緣木,如駒不伏轅。

貓咪們眉清目秀、調皮搗蛋,能給人帶來身心的愉悅,陸游也是如此。當他漸漸感覺復出無望、萬念俱灰時,是小貓咪們給了他心靈的慰藉。他在給友人的信中表示:

我老苦寂寥,誰與娛晨暮?

狸奴共茵席,鹿麑隨杖屨。

喵喵:糟老頭子天天有我們小貓咪陪著,偷著樂吧,哼!

陸游的退隱生活之耕鋤哭窮

談起退隱,怎麼能少了種田耕鋤?實際上,這才是陸遊退隱後的主要日常工作。

陸家雖然是紹興名門望族,但到陸遊這一輩已經家道中落。陸遊又仕途坎坷,一生也沒做多大的官,所以家境自然不夠富裕。

陸遊隱居不能當飯吃,還得下地干活才行

退隱後,失去了薪資俸祿的陸游只能親自下地耕種,種菜養豬維持生活。

種菜三四畦,畜豚七八個。

永言給賓祭,復課慵惰。

宋朝律法規定家中祖父輩尚在時,子孫不得「別籍異財」。因此,兒子們娶妻生子後也不能分家另過。陸遊有七個兒子,除了老五夭折外,其餘的都長大成人,一大家子人住在一起固然熱鬧,但開銷也是「鴨梨山大」。

陸游不止一次在詩中吐槽自己過得太窮,飯桌上不是芋頭就是稀粥,偶爾能吃上魚蟹就算是“會餐”了。當時的人們視豬肉、羊肉為貴珍之物,不喜歡魚蝦,認為它們上不得檯面。

陸遊聽說我上不得檯面?

可是,豬肉、羊肉太貴,陸遊一家吃不起,只好買了一艘漁船,陸遊天天划船出去釣魚,還得做出來,以至於他寫詩吐槽自己的辛苦:

江上秋風蘆荻聲,魚蝦日日厭煎烹

別人釣魚都是一樁樂事,只有我們的陸遊大人是為了生計,哈哈哈!

陸游的退隱生活之讀書教子

當然,學富五車、詩書傳家的陸遊在退休後不免要進行家庭教育,陸遊一生共有七個兒子,依次是:子虞、子龍、子修、子坦、子約(死在陸遊前頭)、子佈、子聿。

陸遊小兒子這麼可愛,偏心一點也是應該的吧?

由於前5個兒子在退隱時已經長大成人,各自擁有自己的事業,不再需要老爹操心。

所以,陸遊的心思主要放在老七陸子聿身上。陸子聿是陸遊53歲時才有的兒子,絕對的“老來得子”,寶貝的不行,得到了比六個哥哥更多的父愛。

陸遊曾不只一次寫詩描寫與小么陸子聿的親子互動情景:

有顯擺父子情似師友的:

我鑽故紙似痴蠅,汝复孳孳不少懲。

父子更兼師友分,夜深常共短檜燈。

有準備讓兒子接班的:

八十到頭終強項,欲將衣缽付吾兒。

當然,還有那首膾炙人口的勸學詩: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這些詩寄託了一位老父親對小兒子的諄諄教誨,恨不得將幾十年讀書治學的經驗一股腦塞到兒子腦袋裡去。

最令哥哥們嫉妒的是,陸子聿成年後,陸游親自打點,讓他以恩補官的身份進入“體制內”,起步就是新喻縣縣丞。

陸子聿也不負眾望,最後官至吏部侍郎,比父親走的還遠,71歲壽終正寢。最可貴的是,是陸子聿首先系統整理父親留下的詩詞文章,結成《渭南文集》、《續劍南詩稿》並雕版印行。

陸遊陸子聿整理的父親書稿

我們現在能看到陸遊寫出的千古名詩,都要感謝這位陸子聿。

當然,陸子聿也曾做過有辱家風的事。西元1218年,陸子聿擔任粟陽縣令,為了平步青雲,竟巴結姦相史彌遠,以遠低於市價的手段強買百姓地契,給史彌遠建豪華別墅。

百姓不服,陸子聿竟然讓衙役重打百姓幾十大板,甚至給他們灌糞便羞辱他們,逼得百姓最後低價出賣了自己的土地。

陸遊史彌遠是不折不扣的奸相,導致南宋滅亡的元兇

陸子聿的行為讓陸游的形像大大受損,後來有個詩人劉宰,聽說這件事之後,寫了一首詩嘲諷陸子聿:

寄語金淵陸大夫,歸田相府竟何如。

提兵劫取已非矣,縱火燒殘豈義歟。

百口喪身端自爾,千錢酬直殆欺餘。

放翁舊隱佳山水,剩好歸歟理故書。

劉宰的嘴砲功力可謂爐火純青,將陸子聿巴結權貴、殘害百姓的事弄得人盡皆知。詩的最後一句更是點睛之筆:

你父親隱居的那片山水那麼好,你何不去那裡整理你父親留下的舊書稿呢?

也許這句話點醒了陸子聿,此後他為官清正,頗有家風,而且真的開始整理父親留下的書稿,也算是“浪子回頭”吧!

滿門忠烈彰家風,放翁當含笑九泉

陸遊一生致力於“北伐”,收復故土。奈何朝廷偏安東南,有心無力。

西元1210年,陸遊帶著無盡的遺憾離開了人世。

臨死前,他堅信“王師”將在兒子們的有生之年“北定中原”,可惜最小的兒子陸子聿去世時,王師仍然家裡蹲,此時離南宋滅亡還差29年。

陸遊崖山海戰

不過,令陸游欣慰的是,在國破家亡到來時,子孫後代沒有辱沒他的名聲:

孫子陸元廷、曾孫陸傳義,在得知崖山海戰失敗時憂憤而死,玄孫陸天驃直接蹈海殉國。

另一個玄孫陸天驥、來孫陸世榮、陸世和,在宋亡後均閉門不出,拒絕元朝徵召,即使陸家逐漸淪為普通人家也在所不惜。

現如今,九州重歸一統,唯剩東南一點,陸放翁當含笑九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