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門望族,童年不幸
張愛玲的家庭背景可以說和林徽因不相上下,祖父張佩綸,光緒時期官至左副都禦史,祖母李菊耦是李鴻章的女兒。生母黃素瓊(又稱黃逸梵)是長江水師提督黃翼升的孫女,後母孫用蕃是北洋政府國務總理的孫寶琦之女。張愛玲就是在這個書香世家、官宦人家中長大的,按照這個劇本發展下去,她應該是養尊處優,無憂無慮的富家小姐。然而如果只是這樣的話,那麼她也不會有後來的成就,老天終究還是跟她開了個玩笑。
自從祖父、祖母相繼離世後,張愛玲的父親逐漸走向了墮落的深淵。嫖妓、賭錢、吸大煙無一不沾,這一系列行為引得生母黃素瓊的極大不滿,張愛玲的母親受過五四運動和新文化運動的影響,是一個有著新潮進步思想的女性。再加上張愛玲的姑姑鼎力支持,兩個有著進步思想的人選擇了一同遠赴國外留學,離開了這個家。母親走後,父親張志沂變本加厲,乾脆讓小三住到了家裡。後來,張志沂的仕途也一再受到波折,直到1930年,兩人正式離婚。離婚後不久,張志沂娶了孫用蕃為妻,兩人都是癡迷大煙的煙鬼,失去母親保護的張愛玲,經常遭受繼母和父親的虐待毒打。可以說,從母親離開這個家後,張愛玲的童年就被陰暗籠罩著。
無法忍受這種生活的張愛玲,最後想盡辦法逃離了這個深惡痛絕的家,此後,再也沒有回去。離開家後,她開始了一段時間的留學生涯,期間更是因為母親拿走了自己的獎學金去賭博並且輸個精光,不曾為女兒考慮過半分,而和母親關係破裂。回國之後,便在文壇上大放異彩。
名聲大噪,收穫愛情
1942年, 22歲的張愛玲從香港返回上海。此後不久,她便像開掛一般,先是以小說《沉香屑·第一爐香》在上海文壇上一炮而響,名聲大噪。後面又陸續發表了《沉香屑·第二爐香》《茉莉香》《到底是上海人》《心經》《傾城之戀》等一系列小說、散文。都獲得不錯的口碑,也為自己賺取了不菲的稿費,擺脫了經濟上的困窘。
1944年,張愛玲因小說《封鎖》與胡蘭成相識。兩人初次相見,相去甚遠。在他面前,張愛玲猶如一個小女孩般,聽著眼前這個比自己大十幾歲的男人在那高談闊論,聽得津津有味。她曾向他文藝的告白著:「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裡,從塵埃裡開出花來。」字裡行間可見內心對胡蘭成的喜歡與愛,兩個人度過了一段甜蜜的時光。
男子濫情,終成遺憾
然而,自古男子多薄情。在那個時局動盪的年代,胡蘭成與護士小周糾纏在一起。這個「博愛」的男人處處留情,並沒有堅定地選擇張愛玲。最終,張愛玲寄去訣別信:我已經不喜歡你了。你是早已經不喜歡我的了。這次的決心,是我經過一年半的長時間考慮的。你不要來尋我,即或寫信來,我亦是不看的了。隨信寄去的,還有寫編劇所得的30萬元稿費。
可以說,張愛玲對胡蘭成已是仁至義盡,兩人從相識相戀到相離,不過短短的兩年時間。從當初的情意綿綿,到如今的狠心割捨,張愛玲付出了全部心意,但是內心高傲的她絕不允許愛情中有第三者的存在。晚年的張愛玲,移居洛杉磯,開始了幽居生活。至此很少與外界聯繫,她沒有伴侶兒女,和她為伴的是書籍與寫作。在1995年9月8日,警方推開張愛玲的公寓,發現她已經過世一週了。她的離世沒有人知道,甚至被發現的時候,屍體也不再整潔,已經開始腐爛。
然而,她的經濟並不困窘,她還有大筆的版稅,足夠她過上富足的生活,卻仍是過得很樸素。在不到4年的時間裡面,張愛玲搬家竟然搬了高達一二百次。有人說是因為她要躲避鬧市,希望尋求一個偏僻的地方,也有人說是她精神上出了一些問題,喜歡孤僻的生活。對她來說,最重要的是愛情和事業,這兩樣都已經體驗過了,想必也沒有什麼遺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