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對春秋五霸有好幾種說法,但無論哪種說法,齊桓公,晉文公與楚莊王無論哪種說法都在五霸之列,在五霸裡最值得一提的是楚莊王。但問題在於楚莊王是的父親是篡位登基,而且還是第一位篡位登基的,換言之,如果不的楚莊王的父親商臣弒父奪位,就沒有楚莊王的事了。
楚國不是周文王受封之列,直到周成王時,周公旦因故奔楚,後來被成王諒解,回了鎬京,當時楚人酋長正是熊鐸。於是,周楚關係發生好轉。周成王把雎山與荊山之間的蠻荒之地封給熊鐸,封子爵,其實只是對既成事實的認可。熊鐸為楚國始封之君。
楚莊王,羋姓,熊氏,名旅,楚穆王之子。 西元前613年,楚莊王即位。楚國第25任國君,當時年齡應該尚不足20歲,當時的楚國內部矛盾重重,各方勢力爭鬥不斷,局面比較複雜。楚莊王採取靜觀其變的對策,同時為了不讓眾人察覺自己的真實想法,他表現為一個沉湎於聲色犬馬、不問政事的庸主。即位三年,不理朝政,不出號令,日夜為樂。 後來是「三年不鳴,一鳴驚人」。 在位期間,楚國國力大盛,滅庸國與蕭國、擊敗楚國、迫使鄭國臣服,在邲之戰中徹底擊潰晉國,最終楚莊王問鼎中原,成為天下霸主。
實際上,楚莊王的最大貢獻不是稱霸。不在於他滅了多少國家,開拓了多少土地,興修了多少水利,而在於他帶給楚國前所未有的自信,毫不誇張的說,楚莊王在位期間,是楚國八百載歷史中最自信的二十年。
在此期間,楚國一直被中原諸侯們視作蠻夷,被排除在中原文化圈子之外。因為楚國君主出身卑微,封爵僅為子爵,又因楚人好殺戮征伐,且不尊周禮、不習王化,一直被其他諸侯所鄙視。這導致楚國軍事強大,文化卻陷入深深的自卑。 楚莊王第一個撕下蠻夷的標籤,他大聲告訴其他諸侯,我們不是蠻夷,我們楚人也講周禮。
楚莊王一方面用武力進行鐵與血的征服,另一方面用王道消除楚人心理上的自卑。在他的領導下,楚國進入了空前的繁榮。楚國雖有強盛的國力和強大的軍事,卻並不一味恃強凌弱。 叫囂是弱者的行為,強者往往自信而謙卑。 楚莊王處處展現大國之君的威儀,以海納百川的胸懷贏得了諸侯的尊重。此時的楚國像一棵常青樹,彷彿永遠不會老,一切都顯得那麼欣欣向榮。
楚晉爭霸是春秋最華麗的樂章,公元前599年,楚晉邲地之戰爆發,原因就是楚晉兩國為爭奪中原霸主,33歲的楚莊王派兵伐鄭,但被晉國援軍打敗。兩年後,楚莊王親率精銳北伐,發動了自繼位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戰爭。經過長達三個月巷戰,鄭國失陷。此時晉國援軍還未到,得知鄭國失陷後,晉將擅自部下追擊楚軍,被以逸待勞的楚軍在邲擊敗,史稱邲之戰,楚國大勝晉國,讓晉國的小弟鄭國成為了自己的馬仔。
接著楚莊王發動對宋國的戰爭,楚莊王是個精明人,之所以發動對宋國發動戰爭,就是因為他背後有晉國撐腰。要想當老大,就必須擊敗晉國,但楚莊王也明白,以現在的楚國的實力還不足以擊敗晉國。於是,楚莊王在公元前595年,楚莊王派公子馮,出使晉國打探虛實,同時派左司馬申舟,出使齊國,一南一東向晉國施加壓力,但申舟本人拒絕出使齊國。
因為出使齊國要途經宋國,而宋國卻是晉國的小弟,對於申舟個人而言,申舟曾經在出使宋國的時候,曾羞辱過宋昭公,宋國上下對他恨得咬牙切齒,這要落到宋國手裡,一定完蛋了。可楚莊王不許,強令申舟前往,實際上,楚莊王就是讓他去送死,申舟在了解實際情況之後,只好奉命出使齊國。申舟在臨行前,申舟把自己兒子申犀給送到了楚莊王面前,一則為託孤,安排後事,二則好讓兒子能監督楚莊王為其報仇。
結果就是申舟路過宋境被捕,宋國宰相華元下令將其斬殺,申舟一死,楚莊王大喜,藉口總算是有了,對大國來說,戰爭的藉口比戰爭本身更關鍵{/b },現在終於有藉口可以打宋國了,要知道,宋國可是晉國頭號小弟,楚莊王盡起三軍圍攻宋國都城商丘,宋國非常有骨氣,一邊派人去向老大晉國求救,一邊絕不投降。
宋國堅信,只要晉國援軍一到,楚軍必敗無疑。可宋國人一連撐了五個月,連晉國的人影都沒看到。因為晉國上下對於是否出兵爭論不休,晉景公覺得小弟被欺負,必須出兵,如果不出兵,日後誰還讓拜你當大哥,可晉國主將伯宗表示反對,一是宋國離晉國太遠了,鞭長莫及。再來是楚國攻擊宋國,就是為了引誘晉國出兵,以晉國現在的實力已經不足以和楚國抗衡,忍忍算了。
晉景公一聽有理,邲城之戰慘敗剛過去,晉國上下人人畏楚如虎,於是晉國沒有出兵。不僅如此,晉國還打算叫宋國不要投降,盡量消耗楚國。就這樣宋國硬生生抵抗了九個月,這個時候,楚國的謀士申叔時給楚莊王出了一個辦法,楚軍就在宋國境內修房子,開墾農田,跟宋國死磕到底。就在這時候,宋軍主帥華元親自前往楚軍軍營與楚軍主帥子反進行談判,意思就是你們只要退兵三十里,宋國將拜楚國為老大。
楚莊王聽到子反匯報表示同意。命令楚軍退兵三十里。 宋國和楚國就此講和。此戰之後,當了晉國三十七年小弟的宋國就跟著楚國混了。而由於由於晉國的失信,他在中原建立的霸主秩序徹底崩潰,新的霸主即將問世。很快,楚國與魯國、陳國、齊國在齊國境內舉行會盟,完成最後的稱霸程序。小弟們一致選舉楚莊王為新的霸主。 楚莊王終於實現了歷代楚王夢寐以求的霸主夢。
此後楚莊王一度想要取代周天子的地位,但迫於當時的「國際」形勢,發覺以楚國自身的實力還不足以抵抗眾多諸侯國的聯合反抗,最終不得不放棄,“問鼎中原」的成語也是出自楚莊王的此一舉動。 楚國雖有強盛的國力和強大的軍事,卻並不一味恃強凌弱。叫囂是弱者的行為,強者常自信謙卑。 楚莊王處處展現大國之君的威儀,以海納百川的胸懷贏得了諸侯的尊重。
楚莊王歷時二十年,他一手把楚國建設成了一個文明強盛的大國,他一點一點重塑起楚人脆弱的自尊,一點一點地扭轉楚國糟糕的國際輿論。楚莊王一方面用武力進行鐵與血的征服,另一方面用王道消除楚人心理上的自卑。在他的領導下,楚國進入了空前的繁榮。公元前591年,在位二十三年的楚莊王薨世。